叹早茶的情趣
广州人有饮茶的习惯。若说到茶楼饮茶,便意味着吃点心。过去,如果光喝茶,这叫“净饮”。净饮“双计”,是要多收一倍的茶费的。广州人又说叹早茶,也不等于吃早餐。吃早餐只为填充肚子,而人们着眼点则在于“叹”。叹者,长长地舒一口气之谓也,悠悠然享受生活之谓也。当然,也有人利用饮早茶的时机,商谈工作,这便不属“叹”的范围。
过去,我也常跟大人们饮早茶,首先享受到的是洗涤茶具时心境的愉悦。甫坐下,男性“企堂”即大堂服务员,便端来食具,包括茶盅、碗筷、茶杯,以及一个陶制的小水缸。我们点了茶,“企堂”便带来铜制的大水壶,高高提起,那滚烫的开水,形成长长的弧线,注人茶盅,滴水不漏。这时候,我们便拿起茶杯,斜靠在盛了开水的小水缸上,用两指捏着杯口,飞快地转动;又转过来把杯口泡在开水里,再转动一番。这洗涤的手法愈熟练,愈说明我们是茶楼的常客,便也愈有洋洋自得之感。于是茶还未饮,心先酣畅。此乃一“叹”也。
人们惯说饮早茶为“一盅两件”。两件,指吃两件点心。多乎哉?不多也!在20世纪50年代,点心由女服务员推着小车叫卖。她一边走,一边喊:“叉烧包!莲蓉包!”或者喊:“虾饺排骨烧卖!”在茶楼大堂嗡嗡然哄哄然的一片男低音的烘托下,那银铃般的叫卖声,婉转清脆,彼起此伏。茶客听来悦耳舒服,此亦饮早茶之一“叹”也。
广州点心样式精致繁多,如果一家大小,点了大批点心,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共享天伦之趣,那当然是一种“叹”法。不过,广州人饮早茶最典型的“叹”,确只是“一盅两件”而已。吃不在多,舒畅则行!有时两三亲朋,围着茶桌,说说往事,聊聊新闻。坐了个把时辰,大家说声“喺咁先(先这样吧)”!然后买菜的买菜,回家的回家,各适其适,这也是一种“叹”法。
有时独自一人,占着一桌,拣件点心,跟着打开当日报纸,架起二郎腿,随意批阅,此一“叹”也。若食客渐多,有人来“搭台”,虽互不相识,彼此点头致意。若对方也是独坐茗,有意无意间搭上了腔,也会天南地北,东拉西扯;反正萍水相逢,互不负责,说了也是白说。当茶已喝足,顺手给老伴带个叉烧包,礼貌地和对方说声:“您慢慢食!”然后一扬手,“企堂”便会过来埋单,大声喊:“开嚟啦!揸住礼拜(五元七角)!”到收银处付过账,剔着牙,施施焉走出茶楼,那“企堂”,悠扬响亮的声音,依然在耳畔回响,便觉心满意足。此早上的一“叹”,写意之至也!
现在,广州茶楼饮早茶的一些形式,虽有所改变。但人们享受生活,淡定地“叹”的本质,却始终如一。叹早茶者,多半是退休老人,往往是老伴共享二人世界,或是老同学、老同事聚会。“一盅两件”,花费不多。据茶楼经营者说,早上茶市获利很微。不过茶客盈门,既可以方便市民,也可带旺饭市。一举两得,“堤外损失堤内补”(样板戏《龙江颂》的曲文),这也是广州商人的聪明之处。

文献资料来源:2014年11月   摘自《岭南新语:一个老广州人的文化随笔》

作者:黄天骥

索取号:I267.1/1159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