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朱义盛金饰业
朱义盛是广州专门制作镀金首饰的店号。全国、全省、港澳而至南洋各地 ,都耳闻其名。因为它镀金手工工艺精巧,所镀的首饰不易变色,与真金的色泽无异,故社会上有人给它一个“朱义盛冇变色”(冇即没有之意,广州方言,音么)的俗话。又旧社会有朱义盛货就是假东西的代名。但百多年来,它的产品极为畅销,而他的店号,亦为人所熟识。
一、镀金的独特技术
朱义盛出产的镀金首饰,所着的金色,确与真金首饰一样,稍欠经验的人看来,难辨真假,且能耐久,不会变色。它是用汞齐法着色,和电镀有所不同,是一种干式镀金法。其制作过程,先用纯铜做成各种首饰样款,如戒指、耳环、髻插、金镯等等。把铜胚处理纯净后,涂上金汞齐(水银和金混合液),然后再加热,以析出其中的汞(水银),使金留于铜胚表面。其色泽非常耐久。
汞齐镀金,在学理上原没有多大的奥妙之处,但其分量、手续与成色,确要从学理上掌握它的关键性的方法;又要从实践中找得其奥妙处适当配合而做出来的。这是朱义盛的镀金技工们,经过多年实践取来的成就。技工们有这些实际的经验,才能保持他们的工作来维持生活。在19世纪前,能够用这种镀金方法,制成适应当时市场所需的产品,确是难能可贵的手工工艺。能够以低微的成本,造出与价值高昂的真金首饰一样的镀金产品,畅销各地,在当时来说不是简单的事。而且设备却又非常简单,只建立“炒金”(把汞齐在铜胚着上了金色后,加热来析出铜胚上的汞的工序术语)炉一座。炉子很简单,是一座高约五六公尺,上方不满一公尺的方形烟囱式样的炉子,炉脚下开一小炉门,放一炭炉在里面。“炒金”师傅就坐在这炭炉上面,拿一长柄小镬放汞齐、铜胚在镬里,加热而使水银蒸发,铜胚即出现金黄色。这烟囱的作用,主要是回收那挥发出去的水银,在烟囱里装置左右不相对的木板多格,使“炒金”的蒸气上升,冷却后,便跌回到格层木板上,这就是回收的水银了。“炒金”炉子可建在地面,也可建在天台,无需大量的基建资金。成本极低,利润极大。就每一两黄金,假定时值一百元,即可制出戒指六七百只,每只售出时值五角计,可得三百余元。其中作媒介用的水银,虽需用比黄金多七八倍,但可以收回七八成,合铜胚成本共计也不过三四十元,毛利达百分之百以上。
二、适应市场的需要
朱义盛首饰店,它的产品是镀金的首饰,因它的工艺特殊,其产品特点是色泽与真金无异。明是赝品,却能畅销各地。人们只称“朱义盛”而没有加“首饰店”称谓,一称其招牌就知道它的产品是什么,可以说声名远扬的。其之所以能够这样,除了它的工艺之外,而当时社会对这样的产品,确也十分需要,有其广大市场。
1.清朝中叶到清末,官服蟒袍及前后宝子的马褂装束,最适用的是朱义盛纽扣。西藏僧侣,也大量以这样纽扣作配用品。当时,外省销场,比省内为大。贩运这产品的“水客”,总数有五六百人。朱义盛靠这些人推销产品,这些人又靠贩运朱义盛的产品为业。
2.清末,海禁大开,妇女们渐次与社会接触,佩戴首饰,比过去时代为多,如耳环、戒指、鬓钗、金镯等等,有钱人家用的固然是真金制造的,中、下等人家妇女也得装点面子,用朱义盛的镀金产品,也就极为普遍。
3.旧习惯,女子出嫁,在新娘被抬至夫家下轿时,最为人所注目。新娘有无首饰妆奁,多还是少,都是街头巷尾必有的话题。贫苦人家,要使女儿不为夫家公婆妯娌族众“睇小”(广州话,看不起),多少必购备些首饰佩戴。真金制造的她们无力购买,最适宜的就是朱义盛的产品了。穷人家嫁女固然需要朱义盛的首饰“顶假”,有钱人家,也一样少不了朱义盛首饰品。因为当时乡村俗例,花轿迎接新娘,都是在夜间,那个时代,四乡多有盗贼,当花轿过村时,每为匪徒们在半途打劫。富有人家为防止万一,虽有真金饰给女儿做嫁妆,只能于白天悄悄地送到男家,在下轿时用作炫耀的首饰,一般都用朱义盛首饰作代替。因此朱义盛镀金首饰,也为富有人家嫁女所必备。
4.清末民初,治安极差,抢劫事故时时发生。匪徒入屋抢劫时,翻箱倒筐,他们在倥偬之际,在箱箧中放置一些朱义盛金饰品,盗匪确难辨认真伪拿了就走。故豪富人家,平常购备大量朱义盛产品,放在箱箧或保险夹万中,把真金的首饰及其他值钱的东西,密藏别处,万一被劫,不致受到严重损失。这种做法,一般商店富户,都是如此。所以朱义盛产品,都适合于上、中、下层的需要,风行一时,有极大的市场。
三、朱义盛创设店号的年代和六家朱义盛的由来
用朱义盛为店号的共有六间。广州状元坊(现名通泰坊)99号朱义盛第六间门前招牌写着“本铺自太祖于顺治八年开张,已有二百余年”。而朱义盛第一间则写着“本铺始创至今已三百余年”。究竟哪一间才是最早创办的,令人莫解。根据笔者岳祖父钟妙真的儿子钟汉铃(前朱义盛第一间经理)回忆说:他父亲钟妙真承顶这招牌来经营时,其让授人(朱义盛让授人)是朱义盛第二代长房儿子。这是在1916年或1917年间。这个长房儿子,当时已有七十多岁了。他是承继父业的,由此推算,其年代实有百多年历史。因为第八间写二百余年,钟妙真故意写成三百年,表示他的字号比第八间多一百年的老字号,使之多人信仰,生意当较旺盛。查朱义盛在1824年或1825年(清道光年间)在佛山筷子路开设朱义盛。因生意不佳,后由一个商人邓相(邓相绰号叫“肥仔相”)承顶下来,迁到广州状元坊开业。铺位坐落状元坊西头第十间,故以“朱义盛第十间”称之。这第十间是朱义盛在广州最早的一间。“肥仔相”是南海县大地主,产业很多,拥有巨资,对朱义盛的经营,采取稳扎稳打办法,年年获利。“肥仔相”死后,其妻料理店务,仍然按照“肥仔相”的办法经营,也获得不少利润。
朱义盛第八间,原由黎某向朱义盛的其中一房顶受而来的。铺位坐落状元坊西头第八间,故名“朱义盛第八间”,黎某年老体弱,店务由其掌柜鲁子秋料理。鲁地主出身,极工心计,知朱义盛制作镀金首饰极有前途。黎某年老无能,其子是“二世祖”之流只会花钱,什么也不会做,故此鲁故意慢客,偷工减料,使生意不前,黎子要钱时则多多支给,以致店中资金亏尽,黎某心灰意冷。鲁子秋乃乘机以少许金钱向黎某承顶过去,他自己成为朱义盛第八间老板。
“朱义盛第一间”由佛山商人钟妙真向朱义盛大儿(长房)朱某(忘名)承顶的已如上述。钟妙真在未承顶这店以前,以佛山盗贼日炽,筹谋到广州购地建铺经营工商业。他看到状元坊有名的工业产品,除朱义盛首饰外,有顾绣戏服、狮裙、檀香扇、鹅毛扇、神香、饼印……等,觉得这些手工产品,很有前途,就想在状元坊筹建店铺。当时朱义盛第八间有一工人邓某(名忘)为鲁子秋无故开除,心怀愤恨,怂恿钟妙真经营朱义盛首饰店;钟以一地不能用同名招牌开业,如不用朱义盛,又很难招徕生意,于是邓某代钟妙真访到朱义盛长子,用白银四百两顶受朱义盛这一招牌。钟承顶了朱义盛招牌后,即在状元坊建筑铺位坐落状元坊西头第七间,恰是第八间的左邻。按铺位计,照例应叫朱义盛第七间,但钟以承顶于朱义盛长房儿子,应称为“朱义盛第一间”。故此以铺位序列命名,就给打乱了。
第十间“肥仔相”的弟弟邓少云从南洋回国,以朱义盛这项工艺品,外洋也闻名,本少利厚,于是决心投资开设。但要沿用朱义盛招牌名号,再没有朱义盛的后人可出让招牌了,倘用别的招牌,又不能招揽生意。因其兄开的是朱义盛第十间,故此又用“朱义盛第十一间”名分,开起业来。以后邓少云又看到状元各家朱义盛中,他自己的第十一间却在状元坊街心,位置不好,又在朱义盛第一间左邻,再开设一间,命名为“朱义盛第十一间支店”。
朱义盛第八间老板鲁子秋以邓少云开了第十一间支店,位置在入状元坊西头最前头的一间,确被夺去不少生意,深为忧虑,乃设法在其左邻租得一铺位,再设第八间分店。门市生意,却也夺回不少。
朱义盛在状元坊有第一、第八、第十、第十一间,还有第八间分店,第十间支店,不知内情者,以为朱义盛有许多儿子,分设了这么多店号,其实只有六间。而且没有一间是真正姓朱的。各家朱义盛后期都曾获利不少,朱义盛后代,想取回招牌经营,也就没有办法了。
四、各家朱义盛的宣传手法
六家朱义盛所经营产品的式样、品种、名称、质量,却是相同的。师傅(技工)不是给这一家雇用,就是被那一家雇用,互相通用。但他们却要各自标榜商标,表示与其他店不同。当时各家制定曾向政府注册的除支店、分店沿用正店商标没有另行制定外,朱义盛第十间商标为狮子牌;第八间为大龟牌;第十一间为麒麟牌;第一间为飞龙牌。这些商标,除了张挂门前及印在包装纸上作为点缀及宣传外,各家都认为有各自的商标给顾客多一重认识,给顾客记住,可多做生意,故印制商标都特别精致,事顾客认清“麦头”(商标)购买。
六家的朱义盛,都各自标榜自己的店为老号、祖铺、正号、始创正祖老铺,等等,有些还向顾客起誓。如第八间的招牌上附刻“并无分支别店,如有假冒,本店子孙不昌”。六家都是挂残旧招牌,以示其店铺开业久远。其实是把招牌先放到鱼塘泥土里,任其腐烂,到适当时取回洗净挂起,便像远年的老招牌了。这也欺骗了国内外一些人,有的外国游客还把他们的招牌作为古董来拍摄照片,带到国外。
朱义盛各间店号,在商战宣传上各展手法。第八间鲁子秋利用广东人养龟的爱好(因能吃蚊子),特地在南洋购到特大的老龟一只,畜于店内,任人观看并乘机大事宣传说,此龟长寿圣灵。1933年“国庆”提灯巡行时,他特别扎出大龟模型纸灯,上面镶满他店内制造的镀金首饰产品,叫店员数人抬着巡行,龟灯金碧辉煌,确也引人注目,达到宣传效果。旧时代,怪诞神话,最易引动群众。鲁子秋便制造流言,说他店内大龟能预示凶吉,如辛亥革命,大龟曾缩头半月,终于清朝被推翻,乙卯水灾,龟也曾流泪多日。这些怪诞神话,不胫而走,弄得各地城乡都知道。广州朱义盛第八间的大龟号甚至流传很长时期。由此他的生意也更好了。
朱义盛各店号,看到鲁子秋第八间这样做有着宣传效果,也学他这么做法,于是第一间养老虎一只,第十一间养鳄鱼一条,后又更养孔雀等。这些店号还故意制造风水星相命运之说,把营业地点的状元坊说成是由于伦文叙中状元而得名,因朱义盛始创老板开张之日,正是“三煞日”,恰为还是童年的伦文叙在开张放喜炮时曾向老板道贺。因伦文叙是“文曲星”下凡,无意中把三煞冲破,转为兴旺大吉。故此朱义盛因而发财,伦也中了状元,把这条街叫做“状元坊”。其实,状元坊原名“通泰里”,南宋末咸淳七年南海张镇孙曾住在这里中了状元而得名,距今七百多年了。这些牵强附会离奇荒诞的故事,无非是用来宣传朱义盛,以招揽顾客的手法。抗日胜利后,有一个笔名为“九叔”者,将这杜撰故事添枝加叶,写成小说印出小册子出售牟利。因此在解放初期还有人向朱义盛关系人询问故事真相,可见社会上不少人受到宣传欺骗的。
五、经营上的各种优越条件
朱义盛制造镀金首饰,全国只有六间,凡来广州购买这种商品的人,可不问街名,都知道去状元坊找朱义盛。每年冬末春初的婚嫁最频繁的旺季,最高峰的营业额,每店每日达白银千多至三千元以上,都是现金交易,从无赊销。广东各县市镇,也有代理经销店。但这些店要以过若干时期,树立有代理信用,才能经销畅旺。代理店得到畅旺后,也得不到朱义盛各店的优待,只是行货有一定的折扣,这就算优待了。各地的代理经销店还恐怕朱义盛交货迟慢,无货应客,故每先交预付款听候朱义盛按生产情况排序交货(指旺季而言)。故朱义盛不用“行江”,也无须市价行情,是坐着赚钱的生意。
朱义盛各店号雇用技工(师傅)三数人是最基本的雇用员工,其余司柜、售货、伙头、打什等,视其营业而定。各家朱义盛雇用工人,最多只三数十人,便可做数万元生意。本来制铜胚需要大量工人的,但老板们不需要雇用他们。制铜胚的全是个体户(叫“山寨”),共有四百多人,专做铜胚过活,朱义盛对他们残酷剥削。他们做好铜胚,交朱义盛时,那些老板借口品质欠佳,克扣、压低收购价格外,还要在物值的总价数中搭付铜银(次银)二成。但交胚户恐怕得罪老板,会打破这条生活门路,只好忍气吞声。有一次第八店鲁子秋搭付“铜银”竟超过二成以上。有一个交铜胚户,以鲁克扣太苛,乃将铜银退返,并向鲁交涉,鲁不但不肯收回这多搭的铜银,反责骂这个工人将铜银向他撞骗。该工人愤恨极了,竟在鲁店前吃氰化钾自杀,鲁置之不顾。老板剥削压迫工人数不胜数,这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
朱义盛有个惯例,凡有铜胚交来,按件支付价款。制铜胚的工人,自行筹购铜料,铜货交到,银货两讫。这样朱义盛可以不用什么厂房、工场及其管理等费用支销,制品原工件,可源源不断。
朱义盛制品,主要原料为黄金水银。黄金收购更使他们囤积居奇,得到暴利。他们有大量资金,利用旧历年前或三四月间青黄不接金价下跌时,大量收购黄金。除留一部分镀金原料外,其他囤积起来 ,等到黄金好市时,用高价放出。此外也还炒卖屋业、地产、田亩及其他投机生意。故各间朱义盛老板,都脑满肥肠,成为豪富。
广东三水一带,常能采出水银。农民们难以找到好销场,只有拿到朱义盛那里出卖。虽然受到压价收购,但现成交易,不管多少都可以交货收钱,农民也乐得卖给他们。而朱义盛的水银源源不断,并且都是便宜货,使镀金首饰成本更低。
此外制造镀金首饰的设备也很简单,已在上边讲过。朱义盛经营上有许多优越条件,是其他行业不能比拟的。
汞齐着色法,可以应用到各方面,如气象台仪器、高贵用具和装饰,是一项有价值的工艺。解放初期,曾有一家天文台来料到朱义盛第一间定制加工着色的一套仪器,做出来很合需用。以后另一家仪器厂来料定制时,老板们以首饰一项,细件而售价高,日常营业收益大,不愿另谋其他品种的制品,且来料加工权不操在自己手上,故不愿做。所以它们的产品,始终都是纽扣和首饰,没有其他品种。
和朱义盛首饰相似的首饰,还有“长寿里货”(德星路长寿市场出售的通称长寿里货)。它制造出来的镀金首饰,色泽上与真金无异。不过它的制作方法,是用电镀法着金再加上黄姜水浸渍而成,成本比朱义盛干式镀金法为低,因此售价较廉,但欠耐久性,总不能与朱义盛相抗。本来用汞齐干式镀金的技工不少,他们没有什么学师,都是在朱义盛做工,时间长了,学到了种种方法,他们原可以出来自己制作出售。但朱义盛信誉已经确立,有其相当长的历史,又经过长期的宣传,人们对它有着信仰,如没有朱义盛招牌、店号,不为人所乐用,销路不能开展。长寿里的镀金首饰,也有人试用干式镀金法,但只能照原来的长寿里的产品价格出售,反而划算不来。民国初年,也有人用长寿里货,假冒朱义盛包装纸,给水客向乡镇作朱义盛产品销售,但购用的人们,却把这些水客看成和“驶铜银”的人一样,犯假冒罪。1915年间,南海官山、大岗、丹灶、民乐以及其他乡镇,都有过缉拿用长寿里货假充朱义盛货的水客,施加“乡法”,用鸣锣、鞭打、游行示众等惩处他们。假冒朱义盛之风,不用朱义盛本身费力,却能够由群众杜绝。可见朱义盛产品深入群众之中,为群众所喜爱。
六、工场门市的管理及各家互相矛盾斗争
朱义盛各间老板对工场管理,极为认真严格。特别是第八间的鲁子秋,用木牌刻上规条,迫职工遵行。他又亲自监视技工们的勤怠,更加严厉。各家职工每天工作时间,从天亮到晚上,除吃两顿饭前后得些工隙外,其他就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了,职工若有些小过失,随便就受到老板开除。对于原料和制品的管理,更为严格。尽管如此,有些职工,有时也会疏忽,也有漏洞,技工和铜胚工人,均负有责任,不得不联同一起,互相掩盖,老板们也无从发觉。例如店方每日收入铜胚不少,收入时难以逐件检查。铜胚中有不符规格或瑕疵过多,镀金技工也不能一一检验,着色时都是整批做的,就会有出现次货品种。倘为老板发觉,施加责骂还不算,还可能被辞退。于是员工们便联同一起,先把次货由店内员工先承受下来,然后交由铜胚工人重行加工,修改成正品后,再行售出,归还承顶时的货款。那铜胚工作重行加工修改的耗工耗时的损失,他们便找办法来补救。办法是:当某种成品如耳环最畅销时,铜胚工作联同少交耳环胚;门市耳环缺货,店方要向铜胚户要求赶制,工人们就趁机以加班赶制为理由,把耳环胚工价略为提高。因为店内有技工从中支持,老板不得不同意提高,制胚工人重复加工的损失,可以弥补回来。老板们管理虽严,也防不了其中的疏忽漏洞。但这也不过是一些营业损失,在朱义盛各店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门市的管理,朱义盛各家都是由老板勤于督视,每天去铺面巡回行走,留心观察售货员对待顾客的态度。如觉察有某些店员不合他的要求,就返入内房,将这店员姓名、和他察觉时间、顾客状况都记录下来。约略过了三几日,便在吃饭时间用谈笑的态度说:“某日某时,有我朋友的家人穿什么衣服,年龄多少,若干人到店来买首饰品,我们同人家讲话不清楚,或态度不好,人家本来想多买的,因这样也就少买了。这是赶顾客的行为,没有顾客,就没有生意好做,大家都不好。大家要小心,不要得罪顾客。这天谁是这样,我不讲明,大家想想,以后切戒就算。”由于老板时时刻刻的巡视,店员确也不敢疏忽。各家老板每月“做祃”(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两日加菜叫“做祃”,有些地方叫“打牙祭”)时,都谆谆告诫店员,要他们以极好的态度对待顾客,争取生意。
旧社会“同行便是敌”。何况都是用朱义盛招牌,又同一条街,故此各间互相争夺生意,勾心斗角,都是想打垮别人的生意。其中为人所常谈的是朱义盛第八间鲁子秋和第一间钟妙真打官司的事。因为第八间鲁子秋在状元坊开业较久,得利丰厚,不愿别人来夺取生意。当钟妙真顶受朱义盛长房的招牌到广州开设第一间时,鲁非常嫉忌,且钟的铺位,正是第八间的左邻,夺取了状元坊西头生意,更加不甘心。第八间雇有常年顾问律师,且因财势雄厚,鲁又与法院中人常有往来,即以钟新开的朱义盛第一间,不应在同一条街而兼用同一字号的理由,向法院提出诉讼,认为他可以必胜。谁料钟妙真也是豪门,认为鲁非朱义盛后代,也是别姓而经营朱义盛的。自己与朱义盛长房顶来招牌,且有出让证明,鲁子秋的诉讼理由,殊不充分。钟深知有理无钱,难获胜诉,于是聘请当时名律师黄汝章,先向法院打通关节,订明败诉无报酬,胜诉则以港币五千元为酬谢。为表示这场官司的决心和信用,先把五百元面额港币十张,一同剪为两段,交一段给黄汝章作为下定保证。这一着确非鲁子秋所能料到,结果钟果胜诉。钟这样做,深知做生意大鱼吃小鱼,古今一例,如不给第八间以打击,他就难以立足。另外,也用这一着作为第一间新开张时的最好宣传。钟妙真也工于心计,在胜诉后,特定制大批东莞烟花,在店门面燃放,利用群众观看时,烟花最后一套放出有讽刺用意的两句联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和“耻”字特别写得粗大,使人们见到,即省悟到第八间受到耻辱。经过这段新闻,新开张的朱义盛第一间,营业迅速飞跃兴旺。第八间鲁子秋从此也不敢再闹,各家相安营业,稳定了数十年。
(原文刊《广州文史资料》第19辑)

文献资料来源:2008年12月   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3卷》

作者:陈天杰著;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编

索取号:K296.5/144/3-2

本馆校对:周俊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