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的学问
有朋自远方来,一见面,他便嚷热不可忍,渴不可耐。我见他的嘴巴像干涸得裂了缝的黄土地,赶紧递上矿泉水,他咕噜咕噜喝了大半瓶,还觉喉干舌燥。我也怕他不服水土,便带他喝凉茶去。一杯下肚,他便如久旱逢甘雨,再不嚷渴了。
在广州,凉茶是最普通不过的饮料,马路边,到处都有凉茶店,通常是档口摆着锃亮的茶壶,旁边放着几杯样品茶,颜色有深褐,有浅黄,各自标明王老吉、廿四味、菊花雪梨茶之类。至于所谓“凉”,指的是药性具有清凉祛热的性质,而不是说它的温度。所以,当你在档口一站,售货员便问你要热的还是要冷的。而我,若喝凉茶,通常会喝热的。慢慢一口一口地喝下去,发点汗,湿热感冒等小毛病,一下子烟消云散。近年来,出现了罐装凉茶,这颇方便群众,也能解渴,至于是否具有像喝滚烫烫的凉茶那样的药效,我还没有仔细比较。
小时候,但凡身体有点不舒服,便被拉去巷口喝凉茶。那里放着葫芦状的大铜壶,我一见就怕了,非得要给我一颗糖果,才勉强把又苦又热的凉茶喝掉。后来长大了,喝惯了,才悟出喝凉茶的妙处。不错,初喝下去,茶是苦的,苦得让你的舌头还有点麻涩。喝上了几口,便觉腭上生出一丝甜意,唾液中和了茶味,似不那么苦了。再喝下去,舌上又有了甘味。等到全喝完,把杯一放,便觉满口生津,竟有唐代卢仝所谓“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韵致。
凉茶品种众多,商业上便有竞争。解放前,经营凉茶者属小本生意,多半只在街头巷尾贴些“街招”。倒是“神农茶”的招徕术,给我印象最深。每天下午,他们雇用一个老头子,领着几个后生,在肩膀上围些树叶,扮作“神农氏”模样,排起队伍,敲着锣鼓,齐声高唱:“神农茶,神农茶,发烧发热有揸拿(有把握),不妨买包神农茶。”我们一班小孩,觉得有趣,也跟在后面起哄,无意中也成了义务的宣传员。这招式颇有效果,“神农氏”们的巡游,也成了西关的一道街景。
广州人喝凉茶,和气候、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里空气潮湿,细菌容易滋生,人体容易感染,饮用祛热去湿清热解毒的凉茶,或防犯感冒于未发之前,或抵御病毒于入侵之后,都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饮凉茶也和广州人的饮食嗜好有关。老广喜吃叉烧、烧鸭等“烧腊”,这些经过烧烤的食物,吃多了会燥热。广州又多荔枝,此物糖分高,吃多了也易上火,所谓“一颗荔枝三把火”。常饮药性较寒凉的凉茶,让它与燥热的食物,在人的肌体内中和、平衡,疾病便可防治了。
传说凉茶是由晋代葛洪创造的。当时中原人大量南迁,不适应山岚瘴气,葛洪便以中草药煎水治病。此后,历代民间又根据地区特点,用当地的草药煎煮调制,这就有了各色各样的凉茶。其功效,各有差异,但以寒凉祛湿热的本质,调和客观环境与主观肌体的矛盾,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则是一致的。
别小看一杯凉茶,这里面,蕴含着广州人的智慧。

文献资料来源:2014年11月   摘自《岭南新语:一个老广州人的文化随笔》

作者:黄天骥

索取号:I267.1/1159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