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贡院遗址
明、清两代,贡院是广东各地试子再广州应试的场所。明宣德元年(1426),建贡院于内城大石街。明正德元年(1506)应试者逐渐增至3千余人。嘉靖二年(1523)增修。万历元年(1573)又增拓之。后改设在光孝寺,康熙三年(1664)迁于新城总兵府。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巡抚李士桢将公园改建于城南东南隅承恩里(今文明路)。宽50丈,纵深73丈。约40500平方米(原承恩里只剩下西段,于1931年改称为承平里,至今在中山图书馆西侧仍保留此巷名)。贡院中为明远楼,东西号舍5000间,为试子构思作文考试之所。北为堂三进,即至公堂、戒慎堂、聚奎堂。戒慎堂之北有横垣门,以分内外,堂左右侧为监视所。
道光元年(1821),两广总督阮元以贡院号舍低洼窄小,率官绅士商捐款修号舍为7603间,增高拓深加宽铺石。旧舍写坐两层木板,上长下短,夜不能合并而沃,特将板改长合用。道光二十年(1840),兵髶,杂草丛生。翌年,邑绅潘仕成请自行捐修,并增号舍565间。
同治六年(1867),巡抚蒋益僼,增号舍3000间。
光绪十四年(1888),两广总督张之洞,兼署巡抚监临,复加增修。累计有1万余间号舍,达到两广科举制度鼎盛时期。在200多年的时期内,这里成了岭南弘扬儒家思想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殿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旨停止科举,贡院停废。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两广速成师范传习班。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建优级师范学堂。后来在这里筹办了广东大学,又改称国立中山大学,现为广东省博物馆和鲁迅纪念馆。
时过境迁,当年数以万计的试子云集于斯地应试的紧张繁忙景象已不复存在,但当人们流连于此地,似乎当年身着长衫、肩背书囊、手媱折扇的莘莘学子的身影又依稀可见。

文献资料来源:2000年   摘自《东山名胜古迹》

作者:周元峥著

索取号:K928.706.51/3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