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我校前身为私立教忠中学,建校于1902年(清光绪壬寅年),是当时有识之士为顺应社会潮流,主张“废科举,办学堂”而创办的。1906年,改为教忠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私立教忠师范学校。30年代,曾迁址澳门等地设分校。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文德路原址复课。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教忠中学、万川中学、力行中学合并为一校,仍称为教忠中学。1953年10月14日,正式改名为“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我校有着光荣的传统。创校伊始,学校即成为当时爱国青年求学 的地方。孙中山先生得力助手之一,著名近代爱国志士朱执信先生就是我校第一届学生。据《广州市志•卷十九》记载:朱执信“光绪二十八年考入广州一所新式学校教忠学堂读书,和学友共同集资购阅新学书报,并组织‘群智社’,探求新知识,议论中华民族前途。”1904年,朱执信应广东省留日考试,名列第一, 以官费东渡日本留学。
办学初期,教忠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的师范生,当时的毕业生被各县学堂争相延聘。30年代中,在校的一批进步学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进步团体“中国青年抗日同盟”,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领导并组织了学校爱国学生青年参加广州青年学生的抗日示威游行。1936年下半年,在中共党员、中大进步学生兼任教忠中学教员的虞焕章(即杨康华同志,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的帮助指导下,学校进步学生卢子贤、王磊、张江明、胡明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党支部,直接由中共广州市委领导。我校是当时广州中学中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学校之一。抗战期间,学校的党组织领导和组织了学生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当年,学校这些进步学生的爱国表现,成为了我校光荣历史一页,教忠学生的“爱国为民,求学进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解放后,学校秉承教忠的光荣传统,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1953年至1965年间,学校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办学规模都得到增添和扩充,办学规模最大时,高初中共有40多个班,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有200多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63年全市中学高中毕业举行的测验检查中,学校物理科平均成绩获全市第一名,化学科获第三名。当年暑假报考我校的新生达2000多人,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不少高中毕业生考上了国内名牌大学,不少毕业生成为了国家建设事业中的骨干力量。
自1978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市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对校园重新规划,改建了两幢教学大楼及实验室,增建了一幢体育综合楼,拥有全新标准的36个课室,设置了现代化多媒体电教中心,5个教学专用室,60台486电脑教学室,2个语言实验室等。铺设了塑料跑道,教学设备配置齐全。整个校园环境幽雅,整洁美观,绿树参天,鲜花常开。
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8年全省完全中学分类检查中,我校是受省教育厅表彰的全市一间市属普通中学;同年,我校成为市属中学首批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试点单位之一。1993年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达标优秀而受市的表彰奖励,同年被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广州市文明单位”;1994年10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为首批的“广州市一级学校”。我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的“先进单位”;高、初中两个毕业班工作连年获得过市的一、二等奖励……
近几年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得过500多次奖励,干部、教工的论文在公开发表的报刊上发表过达近百篇以上,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为我校出版了由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书记高祀仁同志亲笔题写书名的学校教育专题论文专集《撷取东风又一枝》,在新华书店发行。
学校现在拥有一支“钻研、改革、敬业、严谨”的教师队伍,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41人,在职进修硕士研究生15人,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省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称号28人次,省市青年教师新秀称号2人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设立了“教育教学科研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教师,以鼓励教师向教学教究高层次发展。
九十多年来,我校培养的人才数以万计,遍布国内外,其中不少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专家、教授、工程师、厂长、经理、优秀艺术家、运动员等。如:解放前的,胡明(曾任国家轻工部二轻局局长,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同志夫人),王磊(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江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庆儒(曾任广州教育局副局长)。50年代的学生中, 叶家康,曾任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兼党委书记,现任广东江门五邑大学校长,马志斌,国家高级武术教练员,国家体委开拓者奖章获得者;马咏材,曾任广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原市成人教育局副局长;林骥,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他创作的《特区人》获全省戏剧创作优秀奖;60年代的学生中,郭明卓,任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是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设计总工程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乃斌,广东电视台文艺部副主任,何兆雄,知名画家,《广东科技报社》副社长,等等。50年代和60年代的毕业生中,还有不少国家级的运动员,如廖化育、廖润甜等。在海外方面,50年代的靳棣强,是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香港著名艺术装饰设计家,1989年曾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60年代的余秉元,任美国国家航天局设计总工程师,等等。70年代后的校友,数胜不数,他们在各自 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成绩喜人。
回顾建校95年来的历程,学校从私立到公立,从学堂到现在成为一所有一定规模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市一级完全中学,是在党和人民政府、上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结果。学校“1996-1998学年校长任期目标责任方案”中提出今后三年办学的总体目标。陈傅东校长及全体教职员工,通过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更加明确了办学方向,更加坚定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步伐。回顾过去,成绩喜人;展望将来,任重道远。在95周年校庆之时,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学校将继续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再接再厉,把十三中办得更好,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跃上新的台阶,以崭新的面貌迈向二十一世纪!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广州市第十三中学九十五周年校庆》

作者:陈傅东主编

索取号:G639.28/1-2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