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孙中山(一八六六年至一九二五年),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原号日新,后以粤语谐音,改为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改名为中山樵,后来就通称中山。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享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家中较贫苦,六岁即参加农业劳动,十岁才进私塾读书。十二岁跟随母亲到檀香山看其兄孙德彰,即留在那里读书。十九岁时回国,入香港拔萃书院、皇仁书院读书。一八八六年转学到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书院,后又转到香港雅丽医院附设的西医学院,一八九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孙中山出生于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政府加强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他童年时代就向往太平天国革命,青年时代即有志改革。从医学院毕业以后,他在澳门、广州借行医为掩护,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四项改革主张,被遭到拒绝,促使他认识到只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才能救中国。同年赴美国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革命,组织建立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主张。一八九五年兴中会设总会于香港,策划在广州起义,未发事泄,孙中山被通缉,流亡国外。一九00年派人至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因外援不继而失败。此后,继续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
一九0五年,孙中山在日本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被选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同时创办《民报》,宣传革命,首次公开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并且设想通过某些社会经济改革政策,以求避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带来的祸害。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继续开展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的斗争;另一方面加强了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组织武装起义。从一九0六年起先后九次武装起义,虽未成功,但在政治上、精神上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动员、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为辛亥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及其他团体,依靠会党及新军的力量在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迅速瓦解。孙中山于十一月从美国启程,经英国、法国,于十二月回到上海,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就职,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二月十三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三月,临时参议院通过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八月一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一九一三因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孙中山断然主张起兵讨袁,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这次革命因党内意见分歧,在袁兵进攻时仓促应战,旋即失败。一九一四年在日本另行组成中华革命党,以利恢复同盟会的革命精神,“再举革命”,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次年发表《讨袁宣言》。一九一六年,在全国反袁护国胜利的形势下,袁世凯被迫撤消帝制,孙中山当即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告》,提出这场斗争,“不徒以去袁为毕事”,要反对一切“谋危民国者”。一九一七年段祺瑞解散国会,毁弃《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当选大元帅,誓师北伐。一九一八年因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孙中山被迫去职到上海。次年创办《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政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一九二0年,孙中山回广东,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一九二二年因陈炯明叛变,退居上海。在屡经失败陷入困境的时候,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他以新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列宁的帮助下,决心改组国民党。一九二三年二月,他在驱走陈炯明后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重新加以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同时改组中国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工农群众的支援下,创办了黄埔军校,镇压了帝国主义代理人、买办陈廉伯发动的广州商团武装叛乱,并积极准备北伐。冯玉祥推翻了军阀“总统”曹锟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十一月,他应邀北上提出“召开国民议会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表示尊重不平等条约以“外崇国信”、召开军阀分赃的“善后会议”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进行坚决斗争。
孙中山北上抵天津时即病重,扶病至北京后终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遗嘱主张“必须唤醒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哲学上,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说,批判了“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保守思想。遗著编为《中山全书》或《总理全集》多种。一九五六年为纪念其九十诞辰,出版了《孙中山选集》。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对他作过很高的评价。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称赞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广东省概况》

作者: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

索取号:K296.5/6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