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仲景,汇通今古的陈超桂
医家小传
陈超桂(1931-1988),广东蕉岭县新布镇人,广东省名老中医,主治中医师。陈超桂在青少年时期即学习《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等中医著作,28岁时在乡悬壶行医,凡40余年,造福于桑梓。1960年曾参加广州中医学院师训班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祖国传统医学,对历代医著颇多钻研,对《伤寒论》钻研尤深。擅长内、儿、妇科,临证注重辨证论治,善用古方。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学能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多次应邀在梅县地区中医师进修班、中西医结合学习班、脾胃研究学习班授课,受到同道好评。编写有《伤寒论》讲稿、《古方新用》等。数十年来,孜孜不倦,不仅完成了繁重的临床任务,并致力于中医教学工作,他主讲《伤寒论》深入浅出,深得同道赞扬及学员爱戴,桃李遍及梅县地区各县市。197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的光荣称号。曾任蕉岭县第六届人民代表,蕉岭县第一、二届政协委员,中医学会梅县地区分会理事等职务。
学术精华
一、崇尚仲景,注重辨证论治
陈超桂治学严谨,博览群书,上溯《素问》、《灵枢》,下宗叶、薛、吴、王,对《伤寒论》钻研尤深。他认为《伤寒论》是一部论述外感各病和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其条文既有典型性又有全面性,通读《伤寒论》几乎可尽览所有常见病各种证候之脉证证治及转归。其方剂,药少力专,方义精卓,历经古今验证,疗效卓著,堪称典范。他常常教诲学生必须熟读《伤寒论》的条文及掌握它的首席证论治的规律。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的特点和精华所在。陈超桂在临床中,重视“四诊”,认为病之性质各有不同,病亦各有所异,因此不必拘泥于病名,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治法上则应灵活运用正治、反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原则。如桂枝汤的临床应用,陈超桂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用治出汗证、身痛证等,虽病症不同,但病机病位相同,则可同方治之。
二、汇通今古,尤擅古方新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陈超桂的一贯治学思想,他认为治病必通医理,习经典,必须领会其精髓。他对经方,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他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腹痛疗效颇佳。桂枝茯苓丸是仲景治疗妇人病症之方,有破血逐瘀、行血止痛之功。粘连性腹痛是因术后组织粘连,互相牵引,局部血运受阻,瘀血内停所致,与桂枝茯苓丸证病机相同,若兼见阳虚出现心悸等时,可加炙甘草,合桂枝甘草汤之意。在临床应用陈超桂这一经验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腹痛的患者,尤其是妇女输卵管结扎术后腹痛的患者,皆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陈超桂中医临床辨证立法,遣方用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古方、经方灵活运用,随证加减,以证为主,不拘病名,有是证则用其方。并能中西互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也是陈超桂的特点之一。他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表现为大柴胡汤证的患者每获良效。
医案医话
医案1 黄某某,男,3岁,蕉岭兴福黄田人。1977年5月13日初诊。患孩因患3度营养不良症,于3月16日住县人民医院治疗。出院后1个月以来日夜出汗,不论睡时或醒后均出汗不止,虽服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效。特来县中医院门诊治疗。诊其面色淡白,无表情、腹软,胃纳一般,四肢冷,唇舌淡红嫩、苔白,脉数弱无力。为阴阳两虚,卫虚营弱之证。治宜补阴阳、调营卫。处以桂枝汤:桂枝、白芍各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分4次服,嘱服2剂。5天后,其父来云患孩服上方1剂后,汗止大半,服2剂后出汗全止。
医案2 徐某某,男,42岁,蕉岭县东方红公社干部,1976年6月6日初诊。自诉当天上午9:00左右,忽然全身疼痛,无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口淡不渴,大小便正常,无风湿病史。诊其面色正常,舌质稍淡,无苔而润,六脉数弱。此属气虚营弱不能濡养筋脉所致,处以桂枝汤:桂枝、白芍各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5片,大枣10枚。服用2剂,全身疼痛即止。
陈超桂认为医案1的出汗证已非盗汗,亦非自汗,若盗汗则睡时出汗,醒后无汗。令阴阳两虚,卫虚营弱,故日夜汗出,以桂枝汤补阴阳,调营卫,故汗能止。而医案2的身痛证,是气虚营弱不能濡养筋脉所致,用桂枝汤以桂枝、甘草、生姜辛甘补阳,白芍、甘草、大枣酸甘补阴。这两个病例病情表现虽不相同,但气虚营弱的病因则一,故均能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收效。
医案3邓某某,男,28岁,蕉岭县三圳公社干部。1961年9月6日因急性阑尾炎,做阑尾切除术,术后1周痊愈出院。于同年10月26日在家稍事劳作,即感腹部伤口内部发生剧痛,按之痛剧,并有牵引及周围放射痛。曾到县人民医院及梅县地区黄塘医院检查,均诊为“术后粘连性腹痛”,经注射鸡胚胎组织液2次及中西药物治疗无效,于11月12日特邀陈超桂诊治。查舌脉无大变化,即拟桂枝茯苓丸:桂枝、桃仁各9克,茯苓、牡丹皮各12克,嘱空腹服。服药2剂后腹痛即止,一如常人。1个月后,患者自觉患处稍有作痛,复来院门诊,见除患处稍有作痛外余无大异常,嘱服上方2剂而愈。
医案4 陈某,男,36岁,蕉岭县华侨农场工人。1975年6月8日上午突然腰部剧烈绞痛,送县人民医院急诊,经检查诊为: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肾绞痛。住院治疗5天,仍腰痛不止,5天5夜未能睡,虽注射止痛剂及服中西药物,均无效。6月14日特邀陈超桂会诊,诊见唇红赤,舌红、苔黄厚,口苦,大便3日未通,脉弦数实。属少阳阳明证,投以大柴胡汤去生姜加玄明粉:柴胡、玄明粉(冲)各15克,黄芩、法半夏各9克,白芍18克,大黄(后下)12克,1剂水煎空腹服。服药后次日,患者自觉舒适,腰痛减,渐入睡,至晚上10时许起床小便时,自觉有异物从尿道口排出,经检查为一黄豆大小之结石。此后诸症悉除,于6月17日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陈超桂用猪苓汤治疗膀胱咳亦有其独到之处,此证患者多为中年以上身体虚弱之妇女。膀胱咳一证,首先见于《素问•咳论篇》:“……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则遗溺……”对本病的治疗《中国医学大辞典》主以茯苓甘草汤或茯苓汤,或五苓散加人参。但付诸临床,皆不如猪苓汤之效佳。
医案5 岳某某,女,45岁,蕉岭县三圳公社农民,1976年11月20日初诊。自诉:干咳无痰已2个多月,日轻夜重,咳则遗溺,每晚须换三四条内裤,心烦不寐,小便短赤不利,口不苦,面色无华,唇舌淡红而干、苔薄白燥,脉细数无力。陈超桂认为此属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之膀胱咳,治宜育阴润燥、清热利水以止咳。处以猪苓汤:猪苓、泽泻各9克,茯苓12克,滑石、阿胶(另烊化)各15克,取水碗半,煎至半碗去渣合阿胶1次空腹服,连服2剂。11月23日患者来院复诊云:上方服2剂后,咳减大半,仍有少许遗溺,睡眠好,精神转佳,嘱再进1剂,诸症悉除。为巩固疗效,瞩再进2剂。本方阿胶以滋阴润燥止咳为主,滑石利水清热而不伤阴为辅,二苓甘淡利水,泽泻利水清热,同奏育阴清热、利水止咳之功,故猪苓汤能治膀胱咳,其理即在于此。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7月   《岭南中医药名家(三)》

作者:王筠新、杨克炫、邹允沾、林辉霞

索取号:K826.2/15/3

本馆校对:曹丽娜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