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许地
在高第街中段北面有一个居民小区叫许地,这就是伟大的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的故里旧居,现已成为广州市的文物保护对象了。许地的范围十分广阔,是一座庞大的宅院,原有九百多井(每套屋有一口水井,故为一井),包括祠堂、戏台、藏书楼、集选楼、吟诗馆、客厅、金鱼池、假山、花园等等。这许地的神圣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出了许广平这样一位中国女杰,也不仅仅是因为许广平乃无产阶级文化伟大旗手鲁迅先生的夫人,而是因为这许家之地,自九十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到二十世纪末,一个半多世纪来涌现出一代又一代众多的知名人士,他们都是直接影响中国历史的风云人物。这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并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里,像许地这样的地灵人杰的“风火宝地”是极之罕见的。早在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就对这个家族有过记述,在其著作中称许家子弟为“番禺君子”。从《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一书中可知,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许地第一个发祥人叫许永名,自澄海县到广州经营小生意,家住高第街,很快就成了一个“小老板”,并娶当地黄女为妻,生有三儿。但幼儿尚待哺,作父已仙逝。母亲只好带着三个幼儿回澄海老家投靠已故丈夫叔伯。想不到丈夫的老家也有妻室,她不甘心做亡夫二房,就携着三个幼儿又返回广州高第街居住,并将十三岁的长子拜庭交给她的哥哥。拜庭便由舅父介绍到一家盐店里做童工,后自立门店,居然成了广州城一大盐商。于是他就在高第街购置地产,开创了“许地”小天地。从此,许家兴旺起来。拜庭虽身为当时广州城显赫的富翁,但他不为钱财所迷,他始终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亿万家产也可毁于旦夕,知己识礼才可传授子孙”。在这种崇尚文化知识的思想支配下,他只重视儿子的学业,不让他们自小就沾上一身臭铜味。结果长子许祥光于嘉庆已卯年(1891年)成为举人,道光壬辰年(1842年)中进士。后任文本按察使、布政使,鸦片战争时,曾积极参加抗英斗争。祥光之弟祈光成了国画师、礼光得议同知街,遇缺位补为通判,祉光、禄光都是国学生。从祥光这一代开始,以下几乎是代代出进士、举人。祥光养有八个儿子,竟然有七个儿子考取举人或进士,被称为“七子登科”。历史上曾有过“五子登科”已算是十分罕见的了,这许家竟是“七子登科”,真是了不起。其实他们这一代何止七人登科呢?祥光之弟礼光的两个儿子奕骙与应荣也中进士。许家一下子就出了“近打”才子佳人,使高第街也随之扬名天下。其中许应骙 是许地家族中在京城皇帝身边任高官的第一人。光绪年间以翰林院侍读学士为甘肃学政,后不断高升。光绪六年(1880年)奉旨充“会试”副总裁,这是有科举以来广东人充任“会试”总裁的第一人。后又从户部侍郎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相当于宰相),官至一品。慈禧太后准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持枪的特权和殊荣,可想他在朝廷的显赫地位了。可惜他站错了队,反对广东南海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运动,站在慈禧一边,成了历史上一反动人物。但他胞弟许应荣在政治上则与其兄应骙完全相反,是维新变法的积极鼓吹者和支持者。应荣为浙江巡抚,官至二品,廉洁公正,被人誉为“许青天”。可以说,许家第四代人在仕途上登上了顶峰,原来以商为业的许氏家族变为以官为业的大家族。
第五代许氏家族更是以官为业,炳耀、炳焘、炳炜、炳杰等等都是举人、进士,均为地方官员。据许崇清自述:“我家高祖虽曾是广州的一大盐商,但他过世后就停了业,世代相传以官为业,都是靠官俸收入维持家计,不占有生产资料,也没有购买田地产业。”许广平在谈及自己身世时也说:“我出生时,家中生活已处于困境,举债度日。”许家到了炳字辈(许广平父辈),许地许多产业已陆续被子孙变卖、败散,大家族开始破落。也许正因为如此的家境,才使从第六代(许广平、许崇清这一辈)始,许家子弟纷纷直上革命的道路。
到了第六代,许家出的人才几乎全是“革命人杰”、“民族栋梁”。许广平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她于1898年2月12日出生许地,父亲炳云,母亲是澳门华侨的千金小姐,懂医道、善诗词。广平原名霞,排第二,上有长兄下有弟妹。19岁那年冲破封建婚姻牢笼,解除父母与马家的婚约,并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次年升入本科。1923年考入北京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当年23岁,就在这一年,43年的鲁迅就教于此校园文系。鲁迅的博学、激进、勇敢,为国而不顾舍身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这位少女的心,使她钦佩、崇拜发展到自恋。她愿为这样的伟人奉献自己的终生。于是在1925年与鲁迅确立了婚姻之约。1927年,鲁迅应聘广州中山大学,许广平随之为他的助教。1927年10月在上海结婚。婚后十年,即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病逝,享年56岁。时广平才38岁。在十年的夫妻生活中,广平不仅仅是鲁迅先生的生活管家,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更是鲁迅伟大事业的得力助手。在这十年中,鲁迅的思想和著作都达到了辉煌的成就,是与许广平的思想与配合分不开的。鲁迅曾对人说过:“没有许兄,也许没有鲁迅。”许广平解放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等职,为《鲁迅全集》的出版作出了无可取代的巨大贡献。1968年去世,享年70岁。
许广平的同辈中,堂兄弟崇智、崇灏、崇济、崇清等等,都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是辛亥革命的中坚分子或红军将领。
许卓北伐时在叶挻独立团,后参加过邓小平领导的广西白色起义,历任红七军参谋长、政委,曾转战桂、粤、赣、闽,于1935年在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他牺牲后,许家一直不知道。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广州高第街许氏子弟曾盛传南下解放军中有一位高级将领就是许卓(其实是姓徐的将领,误为姓许)。直到了1950年,许崇清才从周总理、叶帅处得以证实,他这位堂兄已经牺牲15年了。1987年许卓(许崇耆)的生平事迹才在报刊上首次披露,这位红军将领的英灵才得到慰藉。
许崇灏,为辛亥革命元老。于江南陆军学堂毕业后被分派到清政府的新军任军官,后在江苏镇江倒戈反清,任起义军参谋长。南京光复不久,随孙中山南下广东,出任粤汉铁路总理兼护路司令及粤军总司令部顾问。
许端伯、原名许崇仪,也是中国国民党元老,曾追随孙中山革命,1924年病逝。孙中山亲自为许崇仪题碑文。
许崇智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清政府遴选到日本学军事,归国后到福建新军任职。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国民党成立后,于民国元年(1912年)被大总统任命为陆军第十四师师长,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许崇济为粤军第四师师长。
许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7岁时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学成回国后得廖仲恺、朱执信引导,受孙中山赏识,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出任广东省教育厅长。抗日战争中兼任第七战区编纂委员会主任。全国解放后,出任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副省长,连任18年的中山大学校长。1969年逝于广州。
在民国时期,许家还有一批其他知名人士,如许崇鉴,终生从事金融事业。曾任交通银行襄理。许崇富为南洋烟草公司元老。许崇年曾在国民革命军抗日军机构中服务。在共和国时期,许家涌现出众多教育家、科学家、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艺术家、企业家。现在居住于广州和散居祖国及世界各地的许氏子孙约有数百人之众。
许氏家族确实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为中国人民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为许地大唱赞歌,为许地大书特书,让许地精神永存。
许家的姻亲关系刀是很值得骄傲的。
廖仲恺的侄女廖元薇是许崇清的夫人。
许广平是鲁迅的夫人。
美籍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以及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都是许家表姐妹。中国核武器的制造和组织者朱光亚及美国核动力的开发专家李叔叔是许崇清的两个女婿。
许地,乃人杰之地,革命之地,伟大之地!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羊城故事》

作者:朱德瑞编著

索取号:K296.51/4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