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执信墓和执信中学
朱执信,祖籍浙江省萧山县,出生于广州。其父朱启连是清代广东著名学者和琴学专家。执信自幼赋性聪慧,勤奋好学,曾在教忠学堂(现文德路十三中处)读书,后东渡日本留学。一九○五年,他在东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一九○六年,他写了一本《德意志革命家小传》,简要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共产党宣言》,是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者之一。
一九○七年,朱执信回国投身反清斗争。他以在广东高等学堂、
政法学堂任教为掩护,创为报刊宣传革命,并在新军、绿林中发展革命力量。他是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发动者之一。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朱执信领导民军会攻广州,并策动广州水师提督李准反正。广东光复后,他任军政府总参议和军法处长。以后,他又参加了讨袁斗争和护法运动,成为孙中山当时的主要助手。一九二○年九月,粤军从福建回粤驱逐桂系军阀,朱执信到虎门调停驻军与东莞民军的冲突,不幸在乱枪中牺牲。年仅三十五岁。孙中山悲愤地说:“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时在广东的陈独秀曾写一挽联:“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
一九二一年一月十六日,大元帅府举行国葬,将执信遗体隆重安葬于广州东郊驷马岗。墓园依山而建,孙中山亲题墓碑。墓后高台上建一柱形墓表,上有赞颂烈士一生功勋的铭文。墓地为李福林所献出,因李是由朱执信引导而参加辛亥革命的,一九三六年,因墓地发现白蚁,故将执信墓迁葬于执信中学内,原墓改为衣冠冢。
为了永远纪念朱执信献身革命的光辉业绩,孙中山提议创办执信中学。他带头捐献一万元,并指派专人到美国、南洋等处向华侨筹款,共筹得款五十六万元。一九二一年十月一日,执信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视察,对师生发表讲话。执信中学建校初期的校董会有胡汉民、廖仲恺、李大钊、蔡元培、孙科等国共两党人士。时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的周恩来多次来校关怀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邓颖超也曾在此任教。
执信中学以“革命好学”为校训,以执信先生忠心报国、矢勤矢勇的精神教育学生,六十多年来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为革命作出不少贡献。一九二五年,执信中学将建校经费提供给国民政府作第二次东征军费。一九二七年广州起义中,执信女生组成“飞蛾队”,在炮火中抢救起义军伤员,“九•一八”事变后,执信师生举行募捐活动,筹款二十万元支援前方抗日将士。在解放战争中,执信学生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斗争,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执信中学创办时,以越秀山下清泉路应元书院为校址,一九二三年在东沙路(现执信路)建成新校址。初办时即招收男女学生,为广东中学男女同校之肇始,一九二八年又实行男女分校,该校名为执信女子中学。解放后,执信中学定为省立中学。十年内乱时改名为市五十五中。一九七八年重新恢复校名,并被列为省重点中学,廖承志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愿她为“四化”建设,振兴中华培养更多英才。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东山文史》第二辑

作者:卜穗文著

索取号:K296.51/39/2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