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留诗五仙观:古成之赴考轶闻
广州越秀区惠福西路,有个著名景点五仙观。远古时,这里一带是坡山半岛,晋代时仍是珠江北岸,后世称为“坡山古渡”。今五仙观内,尚见长宽约4米的天然红沙岩石,上面有两个凹位仿如大脚印。这本是远古海蚀的痕迹,但古人说是仙人留下的脚印,名之为“仙人拇迹”。明代洪武十年(1377),这里建起五仙观,以应五羊仙降临羊城的神话。从此市井中人说驾五羊的神仙降临祝愿永无饥荒便在此地。不过,五仙观曾经是在其他地方的:北宋元祐三年(1088)之前,五仙观在十贤坊(今广仁路社仁坊),北宋时期一度迁到别处,后来又迁回。南宋嘉定年间,五仙观又迁到药洲(今教育路九曜园一带)。直到明代洪武十年才在今址建五仙观。
明代时,五仙观景色是“羊城八景”之一的“穗石洞天”。观中的《古仙旧题碑》至今仍存,上面刻有北宋才子古成之的诗《广州五仙观》,可证北宋时己有五仙观:
玄元分古观,南镇越王城。五石空留瑞,群仙不记名。
丹砂虽久炼,鸡犬自长生。槛簇鳌头景,门通鹤颈程。
烟霞沿砌起,花木逐时荣。古井涵虚碧,疏钟入竹清。
荒芜延野色,寒溜引秋声。药灶封苔老,芝田积雨平。
风光齐岳麓,音信接朱明。愿得身从此,乘云到玉京。
这是现存最早咏广州五仙观的文学作品。而它的作者古成之,又被百姓尊为“神仙”。他到京城赴考的一段经历,反映了广州地区文人南汉之后的一种心态。
南汉时期(917-971),广州称为兴王府,是南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越秀地区则是兴王府的中心。如今的南越国宫署遗址中也出土不少南汉国王宫的器物。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经济居于各国中的前列地位,文化事业也颇有建树。兴王府中也有不少知名的文化人。
南汉乾亨四年(920),南汉高祖刘岩开科取士,兴王府人简文会、陈偓、王诩、钟允章高中进士,简文会还夺得状元桂冠,这四人后来都成为南汉政权的高层官员。当时兴王府也有文士到别国去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史籍记载有黄损、何泽等7人。
在南汉朝廷中,任中书侍郎的王定保,写有《唐摭言》50卷,史料价值极高;任尚书左丞的倪曙,善作词赋;官至尚书左仆射的黄损,在五代诗坛中颇为知名;曾任尚书左丞的简文会,工于词章;任中书舍人的钟允章文思敏捷,在当时诸国中知名,其弟钟有章擅做诗。以诗扬名的古成之,在宋初时更是名扬京城。
古成之(941-1007),是兴王府辖下增城福和人。公元971年,宋军灭掉南汉国后,兴王府复称广州,属广南东路。宋朝皇帝为延揽人才,命广南东路(简称广南)官府举荐贤人上京考进士,官府选中早已以诗闻名的古成之。那时因为中原人看不起广南人,加上路途遥远,所需旅费不少,所以广州文士大多数是不愿意上京考试的。
古成之于宋雍熙元年(984)上京考试,结果成绩居于第二,只等待第二天见皇帝时便可封官。岂料“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有两个歧视广南人的同科考生张贺、刘师道,不甘心让古成之位居其上,在见皇帝前夜假意庆贺古成之考得第二,请他去喝酒。古成之是老实人,应邀而去。怎料喝了恶考生下了哑药的毒酒,嗓子顿时变哑。第二天宋太宗召见进士,第二个便点古成之,但古成之因哑了嗓不能应到,顿时被赶出场。当时有好心的官鼓励他告发恶考生以弄清真相,但古成之却说这是命中注定,医好嗓子之后便回广州。后来宋太宗知道此事,深敬古成之有容人之量。
古成之在广州游览五仙观联想自己的遭遇,颇有感触,写下的诗亦似乎有些“仙气”。端拱元年(988),古成之再上京赴考,高中进士。这是宋代岭南第一位进士,对开启岭南文风起了激励作用。以后他先后任真定府元氏县(今属河北)县尉、青州益都(今属山东)知县及四川绵州魏城知县、汉州绵竹知县,均以爱民而闻名。他在66岁时于绵竹任上离开人世,百姓都说他不是死而是成仙去了。
古成之自号“紫虚仙人”,民间传说他屡有仙遇。当初赴考时,他途中遇见异人韩咏,说要传他长生不老术,请他留下,他答以“家境贫寒,又有双亲,只望以俸禄奉养,长生非所愿”。韩咏笑道:“子志诚可尚,但恐转眼化为尘土。”结果那次考试被人暗害而当不成官。第二次上京赴考时,又遇见韩咏,韩咏对他说:“公此行成名矣,但毋忘百姓。”在绵竹辞世前几日,他接得公差送来韩咏的信,于是终日饮酒不吃饭,并书一诗道:“洞里乾坤谁得到,壶中日月我曾游。留今留古争留得?一笑浮生万事休。”因此,百姓均说他是成了仙。
也因为这样,明代五仙观把他的诗刻石时称为“古仙旧题”。碑中诗除上述一首外,还有一首七律:
拨破红尘入紫烟,五羊坛上访神仙。
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
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暖映芝田。
吟余池畔聊欹枕,风雨萧萧吹白莲。

文献资料来源:2014年1月   摘自《千年文脉》

作者:龚伯洪著

索取号:K296.51/158

本馆校对:周俊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