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马师曾老师百岁诞辰 ——回忆马师曾艺术创作点滴
2000年4月2日,是马师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回忆我与他初次见面,已是近六十年前的事了。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侵占了九龙半岛与香港岛。靠演戏度日的我们这班人,吃饭成了问题。我师傅莲姐和靓少凤三哥,到澳门组成义擎天班,我在班中担任第三花旦。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后来,师傅莲姐被太平剧团的马师曾前辈聘请到广州湾(现在的湛江市,当时是法租界)演出,时间是1942年的三四月间。那里有一座新建的约二百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两层半楼宿舍,可能是班主用来招呼外来的名演员们居住的,而我与莲姐则住在一间大中旅店里。
我第一次跟随莲姐到那座宿舍去排戏(其实过去所谓排戏只是主要演员向掌板、头架交代清楚自己的要求),我去那里主要是侍候师傅,再则是带着好奇心,希望能一睹从未谋面的“大老倌”马师曾的风采。
我站在莲姐背后为她扇扇子,不久听到三楼有人下楼的步履声。抬头望去,看到一位四十开外,方面大口,神采飞扬,十足广州“西关大少爷”样子的人。他还站在楼梯间,就向二楼坐着的人打招呼:“各位辛苦晒叻!”声音虽带有“隔夜声”,听起来却坚实有力。过去我在电影里看到的马师曾是戴眼镜的,此刻他脸上虽然少了副眼镜,我还是一眼就认出这是马师曾,说时迟,那时快,我几乎跳起来叫道:“呀,马师曾!”身旁一些人也七口八舌地说:“这就是马大哥,香港沦陷三天就偷渡到这里来演出,可能是想经过遂溪这条‘跳板’到内地去吧。”这时,莲姐也高兴地走到马师曾跟前叫他“大哥”(这是班中人对马师曾的尊称)。
好高兴有新嘢学
这次是马大哥为了与莲姐同台演出第一个戏而进行排戏。马大哥给我的印象,是颇有点读书人的气质,同时我又看到了他不修边幅、趿着拖鞋下楼会见一班兄弟的样子。这次排演的戏是《刁蛮公主戆驸马》。马大哥在排戏时总是严肃地教人:“阿莲(对莲姐的称呼),不是这样,你应该带着刁、娇二气对我讲这句对白。” “喂喂,你应该从这边转身,生气地走过去才对。”面对这种排戏的情景,我心里高兴,因为很新鲜,又有嘢(广东方言,即东西)学。但是,我也为莲姐感到为难。
看过马大哥排戏和演出,我逐渐感到他和一些前辈、“大老倌”不同之处。他明明是马师曾,但演起角色就不是马师曾了,并且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刁蛮公主戆驸马》一剧中他扮演的戆驸马,既有虎将的威风,又有人物在特定情景下那种憨直、调皮的性格。 他在《苦凤莺怜》中扮演余侠魂这个市井底层的小人物,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的无知却又有点小聪明,给苦命的被奸人所害的冯彩凤申冤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此被打得几乎丧命也义无反顾的形象。他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焦虑,也带来了喜悦欢快。马大哥的这种从生活中提炼,并艺术夸张的表演,毫无矫揉造作之弊。 马师曾也因此成为我从艺六十年来学习的榜样,我从中体会到,戏曲的唱、念、做、舞,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在广州湾演出了约两个月光景,当时日本的文化特务禾久田来广州湾.试图威迫利诱马师曾回香港。马师曾随即避入寸金桥华界,并决定进入广西演出。我在莲姐的推介下,也受聘于马师曾剧团同行。
此后,我有机会与马大哥同台合作,向他学习的机会更多了。
自编自导自演的粵剧奇才
马师曾在《审死官》中扮演宋世杰一角,他在人物处理和表演手法方面,都与其他剧种迥然不同。宋世杰是一名放弃举业的秀才,他为一位被奸人诬陷的寡妇申冤,拼死力斗几个高官,使冤情终于大白。马师曾以丑行应工,塑造了这个刚烈正直又颇具幽默才华的人物。他发挥嘻、笑、怒、骂的表演艺术,使粤剧《审死官》 有别于其他剧种的《四进士》,成为粤剧特有的别具风格的喜剧, 这是马师曾在舞台艺术中的一次杰出创作。过去,我看过粤剧名角梁醒波演的宋世杰; 20世纪90年代我还看过青年演员张雄平演的宋世杰,他的演技虽尚幼嫩,但这个人物的轮廓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意思的。
马师曾演过一出时装戏《野花香》,他扮演的人物是大学文科教授姚其琛。这个人物穿着布制的长衫马褂,手拿一根很有派头的文明棍,头戴使人感到威严的黑礼帽,脚踏厚底的文生鞋。每次出现在家中的时候,他都教训妻儿子侄应该如何如何,特别是要求子侄位目不视美色,口不饮美酒,读书要心无旁骛。后来姚其琛知道其子和侄都迷恋上一个妓女,他便亲临妓女住处,准备教训那个被他视为有伤风化、道德败坏的女人。不料他自己也被妓女的美色所迷,以致逐子出妻,家散人亡,流落街头,最后在幻觉中自责自咎而倒毙。我与马老师同台演出《野花香》,少说也有五六十场,他扮演的姚其琛一角,从庄而重之的责妻训子,到初遇“野花”时的不屑一顾、目不斜视,后来逐渐被“野花”诱惑得欲火中烧,从而与他所谓的“尊严”在内心展开激烈的冲突,真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当“野花”拿起他的文明棍把他拖入内房去的刹那间,观众席上“伪君子”的斥责和慨叹之声满堂,于此可见马老师表演所产生的效果。此剧演到姚其琛为把“野花”据为己有,迁怒于其子侄,最后责打家人甚至拿起文明棍驱逐其妻时,每次我都站在上场门看舞台上的演出,我感到马老师演戏时确实投人了真情实感的,因而具有非常感人的艺术魅力。他的表演手法是写实派,但是又融 入了恰当的粤剧表现程式,所以,姚其琛这个人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其动作、语言又体现出他是舞台艺术中的人物,而不是自然主义地模仿生活中常见的人。马老师塑造的姚其琛一角,也丝毫看不到与塑造宋世杰那个角色有任何相像的地方。
还有,马老师饰演《佳偶兵戎》的王子一角时,充分表现出该角色是威武英勇的战场猛将。他还在剧中反串庙祝公的老婆,向王姑(王子的未婚妻)诉说一个妇女失婚的痛苦,此时他表演的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村妇,而不是那种令人讨厌的“八婆”。于此可见, 马师曾老师即使扮演那些市井底层的人物,也在表演艺术上恰当掌握其层次内涵,极少卖弄那些无聊庸俗的噱头。他还演过《三娘教子》中忠诚维护少主人的义仆薛宝(公脚),演过降汉不降曹的关云长(红生),演过见利忘恩卑鄙无耻的洪承畴的《拾玉镯》中的刘媒婆……不胜枚举。自编自导自演过三百出戏的粤剧艺术家马师曾,为岭南文化、粤剧艺术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他堪称千人千面地把写实表现与粤剧表演程式融为一体的粤剧艺术大师!
为塑造艺术形象改变声腔终攀艺术高峰
1955年马师曾回到祖国内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他在粤剧舞台和电影银幕上创作了《搜书院》和《关汉卿》两个经典剧目。马老师在《搜书院》中成功塑造谢宝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经历了艰苦的创作过程。他无法从过去所演出的剧目中找到表演手段借鉴,便经常站在镜子前沉思比划,煞费苦心地挖掘在书本上和生活中所接触过的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素材。为了符合人物形象的需要,马老师在《搜书院》和《关汉卿》两个剧目的演出中,把他扮演的两个人物角色的唱腔和发声的处理都做了改变,这种为了追求艺术更高境界而自我挑战的创作精神和勇气,使我五体投地。正是这种严肃认真精心创作的态度,使他把谢宝老师这位宿儒、慈祥长者的疾恶如仇、机敏幽默的动人形象,在粤剧舞台上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直到四十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形象仍为观众津津乐道,可见马老师的表演艺术魅力是何等深入人心。
1958年广东粤剧院改编田汉先生的话剧《关汉卿》为同名粤剧,时任院长的马师曾也参与了编剧工作。他在剧中扮演关汉卿, 被誉为是扮演关汉卿角色的最佳表演者。当时曾有人说马师曾之所以演得好,是因为他演的是他自己。我不敢苟同这个看法。虽然马院长同关汉卿一样也是一位编剧行家,但他与关汉卿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亦不相同。我认为演员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必须从剧本词曲中去寻找人物的表演根据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进行不同凡响的二度创作的准确设计,并在舞台实践中完美地体现出来。我很高兴看到马院长在不到三四年的时间,便能在祖国的粤剧舞台攀登一个又一个的艺术高峰。这既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也离不开众多力量的支持,这一切在当时的香港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的。
近几年,广州红豆粤剧团重排了马师曾戏宝中的《搜书院》 《刁蛮公主戆驸马》《苦凤莺怜》和《审死官》等戏,演出的场次多达三百多场。马老师的舞台艺术能够传之后代,并且受到今天观众的欢迎,说明他的舞台艺术是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的。

文献资料来源:2016年11月   《劳动人民的红线女》上册

作者:红线女

索取号:K296.51/193/1

本馆校对:曹丽娜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