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不厌精
中国最懂生活的男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于食鱼曾写道:“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意思就是说,吃鱼最重要讲究新鲜,其次是肥,又肥又鲜的鱼即为上品了。鱼者,鲜嫩的不少,肥美的亦多见,而既鲜不肥的实不多得,既鲜且肥且廉价的鱼被视为珍稀,在潮汕地区这样的珍稀为百姓乐用。
话说在汕头的金砂池塘大排档,我邂逅了这样一份珍稀--无骨那哥鱼!“那哥鱼鲜嫩肥美,懂吃鱼的人都会推它为最好吃的鱼之一。但凡好吃的鱼必有遗憾,就是多刺。”排档的首厨胡师傅一边拍打着鱼,一边向我介绍:“那哥鱼,学名为长尾多齿蛇鲻,体圆而瘦长,呈长圆柱形,尾柄两侧具有棱脊,头较短,吻尖,吻长明显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脂性眼睑发达,其肉味肥鲜,但多刺,可做鱼丸,一般以蒸煮为主,具有清热、消炎、健脾补肾之药用功效。”
张爱玲说过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看来凡是美好的东西总有些许缺陷。即便如此,潮汕的百姓还是把那哥鱼作为日常的鱼食,将它或半煎煮,或豆酱慢火焗,或用蛋浆炸熟,或用酱油炆,或做火锅料……都一样鲜美,反正他们从小就不怕鱼刺。
只是外地人就没有这个本事,他们多数怕细如发丝的鱼刺,所以他们吃那哥鱼很纠结:到了汕头,不吃那哥鱼,总是有遗憾;吃吧又怕被鱼刺伤到喉咙。胡师傅说:“今天,就让外地食客们可以大口大口地吃那哥鱼,再没有遗憾!”说着只见胡师傅把拍好的鱼剖开,挑出鱼的主骨,经过了一番拍打,鱼肉中的骨刺就可以连着主骨被挑出来,接着师傅又用镊子,把余下的毛毛细骨夹了出来……比绣花还花工夫!
一手绝活就在须臾间完成,要品尝到啖啖肉的新鲜肥美的那哥鱼,除了这手去鱼刺的绝活,师傅还必须会挑鱼:选那哥鱼必须是雌鱼,雄鱼肉则太松,口感略逊;鱼要足斤,一斤以上的那哥才够厚肉;以刚出水的为佳,刚出水的只有在海边才能做到,所以旅居外地的潮汕人只能回家吃这鲜美无骨的那哥鱼。
把没刺的鱼肉切成薄片也有考究,刀工有讲究,要按照鱼的纹路去切,且不要拉刀(容易拉断鱼片),切好鱼片并不能马上烹制,必须让其入味,怎么个入味法?先将鱼片溜过加盐的粉水,然后放在冰箱低温保存一天,这样可以收减鱼肉片中过多的水分,吃起来口感才Q爽,原来制作那哥鱼片程序还挺复杂的,类似制作高档海鲜鲍鱼。煮汤时,用上好的鸽胸肉做汤底,汤烧开后,转中火,把鱼片放入汤中,等汤再次烧开就可起锅,那鱼片的肥鲜与鸽胸肉的香甜融合,味道绝妙,可想而知,请问你还有什么遗憾?
只有烩不厌精,不厌其烦,廉价的鱼也能做出人间美味来!

文献资料来源:2015年1月   摘自《靠海吃海》

作者:郭婉华著

索取号:TS971.2/81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