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掬仁心布仁术,懒为良相作良医的何炎燊
医家小传
何炎燊,1922年10月出生,广东省东莞市人,自学成医,从医65年。现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中医师。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他是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1991年国务院批准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何炎燊出身于小商人家庭,9岁起从宿儒李仲台求学5年,打下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李老师曾用范仲淹小时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抱负来启迪何炎燊。从此,他就树立了要做济世良医的理想。抗战时期,他刚考入高中,日寇侵占华南,莞城沦陷。他丧父、破产、失学,一家4口,饥寒交迫,只好在家开设私塾,靠微薄的收入过着清贫生活。但他要做良医的理想始终不渝,白天要教书,唯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刻苦自学中医。这样“三更灯火五更鸣”,苦熬了几年,他的视力日差,体重日减。现在,他的视力只有0.04,并有多种慢性病,根源实始于那时。然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何炎燊一点没有后悔。
1941年秋,暑湿热疫流行,他制了“甘露消毒丹”,免费赠送给患者,疗效卓著,何炎燊的医名也逐渐为人所知。1942年春节,他便挂起“儒医”的招牌。这一年,他才21岁,便以医术问世。他在诊证桌上书写一对联:“愿掬仁心布仁术,懒为良相作良医。”这是他淡泊名利,存心济世的具体表达。直到今天,他这种高尚的情操,历时久而更坚毅了。
学术精华
一、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何炎燊认为“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他除了博览中西医著外,还旁及古文、诗词、史、地、理、化各方面,学识十分渊博。他对唐、宋、金、元、明、清各中医流派,不存偏见,而是撷采其长,为己所用。做到“师古而不泥于古”,临证精思明辨,处方运药,不拘一格。现存就其具有特色的学术经验,简介如下:
1.伤寒温病融汇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和补充,应融合而不应对立。何炎燊精研伤寒温病数十年,既融会贯通,又有所创新。例如,1959年东莞流感大流行,患者多出现外寒内热的大青龙汤证。何炎燊体察其时是夏末秋初,酷热复兼淫雨,乃尊仲景法但不泥其方,用人参败毒散重加石膏,有立竿见影之效。1月间治愈700多例。
何炎燊据叶天士所云:“温邪热变最速”,他治风温病早期,不仅要辛凉解表又须兼清里热。他选用张景岳的“正柴胡饮”乃变桂枝汤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之法,加入金银花、连翘之辛凉,栀子、黄芩苦寒清热,名为“撤热柴胡饮”,疗效远较银翘散、桑菊饮诸方为优。这是何炎燊既继承又创新的范例。
2.霸道王道分施治
何炎燊治急病主张行霸道,须用猛峻之剂,才能拨乱反正。他曾用大剂吴茱萸汤治愈寒邪上逆的头目暴痛,用丁蔻附桂理中汤治愈婴幼儿慢脾风危症。而他更擅用下法治愈多种内科急症。他认为,下法不仅是泄热通便,还可使邪势张鸱者得制,气机逆乱者得降,阴阳失调者得平。例如,他治中风阳闭危症,风淫火炽极甚,欲熄其风,必须清火,欲消其火,必须降逆。他用防风通圣散重用硝黄,峻下之后,“血之与气并走于上者”得降,病即转危为安。所治不少患者,预后能生活自理,活到八九十岁。
又如,乙型脑炎病属暑温。前贤叶天士、余师愚皆说暑温忌下。近年石家庄治乙型脑炎经验亦反对下法。何炎燊认为,“夏暑发自阳明”,岂有始终在经,而不入腑之理?且“六经实热总清阳明”,他用凉膈散加清心平肝之品,畅下之后,营热肝风亦随之而解。多年来,他治愈的乙型脑炎都无后遗症。何炎燊善用河间防风通圣散加减,通腑泻火之中兼能疏风活血,加上牛黄、至宝之通窍、苏神,临床用此经验治疗多例均效。在内科急症发病过程的某个特定阶段,用下法治疗使得邪热者得挫、阳热亢者得制、气机逆乱者得平的效果,可知在病情危急之际,要迅速遏止病情发展,须用峻猛的下法。
此外,何炎燊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钩端螺旋体病、肺炎、胆囊炎、荨麻疹等病,用下法也取得显效,大大扩展了下法的临床应用。
治慢病,何炎燊主张行王道,须用和缓之法,勿求近功。他治慢病的特色有二。
其一是推广育阴潜阳法。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常出现阴阳失调的病机,其中又以阴虚阳亢这一类型为多。何炎燊采用《温病条辨》下焦篇的育阴潜阳法——三甲复脉汤为基础,随证加减化裁,治疗内科的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癫痫、不育,妇科的崩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儿科的多动症、弱智等都收良效,大大推广了育阴潜阳法的应用范围。
《黄帝内经》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何炎燊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现代社会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复杂繁忙,烦劳操持,暗耗真阴的人日多。何炎燊推崇朱丹溪的“人身阴常不足”,但对“阳常有余”则提出商榷。如果人身之阳真是有余,按《黄帝内经》的“去其有余”之理,就应该用苦寒清泄之药物,以泻其有余之阳,然而何炎燊认为“阳常有余”是与“阴常不足”相对而言。阴虚到一定程度,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就会出现“阳亢”的现象,并非真的有余。若滥用苦寒清泄以损其阳,必将导致阴阳两虚。故由阴虚导致的阳亢,只能“潜”,而不任攻伐。明清以后,用“静药填阴,合介属潜阳”之法,渐被医家重视。如吴鞠通治下焦温病久羁的三甲复脉汤与张山雷治类中肝阳化风的石决明、珍珠母等。何炎燊更进一步扩展此法,治疗内、妇、儿各科的许多病种,如乙型脑炎、肺炎、中风后遗症、溃疡病出血、癫痫、高血压、眩晕、头痛、痿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崩漏、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多动症等都获满意的疗效。其二是健脾养胃有真诠,何炎燊治病一贯重视脾胃。他融汇李东垣、叶天士诸家学说,结合自己临床体会,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脾胃理论。
(1)温脾阳不忘祛湿: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脾阳虚者,则湿从内生。他运用建中汤、理中汤等温脾阳法常佐以辛温祛湿之药,如苍术、砂仁、白豆蔻等,可增强疗效。
(2)补脾气须佐平肝:五行生克中,木克土最常见。脾气虚之人,肝木极易克犯,故运用补脾益气之方。如参苓白术散等,加入四逆散平肝,最为稳妥。
(3)养胃阴须佐泄降:胃阴不足者,治宜甘凉濡润,如麦门冬汤,此为常法。然“胃宜降则和”,故应加入泄降之品,如温胆汤,则周流无滞,疗效始著。甘柔与通降乃治胃大法。
(4)主载万物安胎产:何炎燊治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从“主载万物”之理,用大剂补中益气汤以升举脾元,再加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等维系胞宫,皆应手得效。
(5)疏补佐运利小儿:小儿脾常不足,患脾胃病多是虚实错杂。叶天士《幼科要略》提出用“疏补佐运”之法,但未出方。何炎燊采用缪氏资生丸九补九消之意,加减化裁,为我院研制成“健脾开胃饮”口服液,疗效甚佳。
3.古方今用巧化裁
何炎燊遵循孔子“述而不作”之训,极少自拟新方。他熟练地运用古代名方200多条,但不生搬硬套,而是通过精细辨证,加减化裁,虽是一两味之差,却有得心应手之妙。
例如,喻嘉言之清燥救肺汤原始秋燥病,何炎燊运用此方治慢性肺心病,由温邪引发,急性发作,肺气心营,化源将绝之危病,用养脾胃之火麻仁代替方中养肝肾之胡麻,再加川贝、天竺黄涤热痰,应手取效。
又如,何炎燊采用《临证指南》治喘胀方“枇杷叶煎”治疗肾炎水肿,加夏枯草降血压,白茅根消血尿,疗效较叶氏原方为优。再如妇科病若素体阴虚,烦劳阳升,或纵欲火动,脉细数,阴中干燥者,何炎燊常用《傅青主女科》之养精种玉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加杜仲、续断、麦门冬、石斛治之,亦屡收捷效。
上3例,只是何炎燊许多个病例中之一,由此可见,他既能吸收古方之精粹,又能因证制宜,是继承和创新的典范。
综上所述,可以说,凡是活人之术,何炎燊都能“俱收并蓄,待用无遗”了。
二、振兴中医,不遗余力
何炎燊勤于笔耕,把自己的心得、经验用文字向社会交流,为振兴中医竭尽全力。他在医刊上发表了62篇论文,35篇学术报告,出版专著《常用方歌阐释》、《竹头木屑集》、《何炎燊临证试效方》、《双乐室医集》、《何炎燊医著选集》等5种。其中《竹头木屑集》,上编为急重病案,下编为疑难病案,共收集127个医案,体现何炎燊丰富的临床治验,但他自谦这些著作只是中医学术园地中几株野草,以“竹头木屑”命名,而专家学者却给予很高评价,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认为这些是何炎燊“几十年读书临证的肺腑之言,读者得益匪浅。竹头木屑,乃其自谦之词,实则经历艰辛,来之不易,未可等闲视之也”。
1959年,何炎燊鉴于中医学术后继乏人的现状,申请政府批准,主持开办中医学徒班,采用半日集中上课,半日分散从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培养人才。他先后主办4届中医学徒班,1届中医赤医班,2届西医学习中医班,共培养新生力量230余人。现在,这些学员,绝大部分成为省市医疗机构的骨干。例如,第二届学徒,何炎燊的入门弟子刘石坚已成为全国第三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何炎燊多次向中共广东省委、省卫生厅以及东莞历届党政领导上书,为发展中医事业进言献策,都被采纳实施,深受同业赞扬。
三、虚怀若谷,高风亮节
何炎燊遵循“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一向自称是“既乏祖传,又无师授”的普通中医,从不以名医自居。遇有一技之长,或有独到见解者,他必虚心向其请教。何炎燊主持病房工作,先后长达20年,对危重病人,常请人会诊,集思广益,尽力抢救。他的谦虚谨慎作风,极为人所称道。一位市领导,赠他一幅绘竹的画,题上“贤者虚怀与竹同”之名,以示景仰。
何炎燊初业医时,在中医公会颁发的门诊收费表上,加入“贫者减免”4字。参加公职数十年,一贯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从不以医谋私,而对贫者多加照顾。3年前,一危重病孩入院,父母经济困难,何炎燊立刻给他1000元,以济燃眉之急。
何炎燊生活很俭朴,但对贫病、失学、受灾等人,却大笔地捐助。据我院办公室不完全统计,10年来,何炎燊的各种捐款达19万多元,对一位受薪者来说,这是个不少的数目。何炎燊的小书室名叫“双乐室”,所谓双乐,就是“知足常乐”与“为善最乐”,这是他的高风亮节的写照。
何炎燊到了85岁高龄,目昏手抖,步履维艰,但他仍坚持1周上班3个上午,而且提早1小时到院,在医护人员帮助下,诊治40个病例。他说:“共产党员有残年但无闲年,生命不息,当战斗不止。”
何炎燊还订阅十几份报纸杂志,借助高倍放大镜,一行一行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录,正是“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了。他常说:“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表达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我就借用这诗句来表达我对中医学术的执着探求吧!”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7月   《岭南中医药名家(三)》

作者:马风彬

索取号:K826.2/15/3

本馆校对:曹丽娜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