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山书院
禺山书院的源流和变迁
禺山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宋朝。嘉定(1208-1224)年间所建禺山书院,属番禺,位于广州府学之后,宋朝的番禺名人梁百揆曾讲学于此。梁百揆,字宗盛,少谨厚,苦志力学。嘉泰四年(1204)乡试第一,嘉定十年(1217)进士,授从事郎、太学掾,进符玺郎、奉议大夫。立朝侃侃,屡疏条陈议国政,以直谏名。史弥远矫诏废立,遂引疾归禺山,讲学辟异端,翼名教,学者称“端懿先生”。淳祐六年(1246)卒,祀郡邑乡贤。明朝时禺山书院成为乡绅会公寓之地,但仍然有讲学,万历年间进士杨起元就曾任禺山书院山长;清时为关帝庙,书院之碑刻犹存。此禺山书院可以算得上是广东第一间制度较完备的书院,正式有了讲学之举,禺山书院因此而著名。
清代所建的禺山书院之前身是番禺义学,位于大东门内番禺学宫前。番禺义学由番禺知县庞屿于雍正八年(1730)创建。庞屿字石洲,广西陆川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雍正七年(1729)到任番禺,捐养廉400两兴建义学,有堂讲学,有室休息,有旁舍供掌教住宿,略具规模。乾隆元年(1736),知县冯燨先后购置民屋为义学房舍;三十四年(1769),番禺进士凌鱼等又倡捐改建。到了嘉庆八年(1803),广东布政使康基田将义学大修,改名为禺山书院。
道光五年(1825),知县陈怀彥拨公款1400两,又捐银600两发商生息,为院长束脩、生童膏火及奖赏经费。但到了同治六年(1867),广东贡院增建号舍,与禺山书院之地毗连,番禺的乡绅便呈请总督巡抚,将禺山书院移建惠爱街容丰仓旧廒地,原书院地则归入贡院,馀后三座改建容丰仓,以存贮旧谷。获准后便于同治七年(1868)集捐兴建讲堂、学舍,是年次第建成。
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禺山书院停办;三十年(1904),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实行新式学制。至此,清代禺山书院结束了刚好一百年的历史。

文献资料来源:2002年   摘自《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

索取号:G649.299.651/1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