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医药卫生界开创先河的事例
1、借女同学的东风,取消课堂帐缦
博济医院南华医学堂建校时只招男生,到1879年才开始招收女生。那时的中国在现代的大学里能有机会给女性读书就不容易了。故此在南华学堂的讲课教室,不仅男女有别,分开座位,而且还设置了帐幔。旅居国外的孙中山在国外读书时,男女同学一起读书,当然不是怪事。但回到中国能与女性一起读书,就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所以对孙中山来说,能在学校喜见女性为同学,这也象征了封建社会制度崩溃先兆,所以他不仅对女同学表示十分欢迎的态度,而且对妇女有岐视或不公的事情,孙都要进行抨击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行动支持,当目睹上课男女分座,中间还拉上帐幔分隔开来。孙十分不以为然,为此,就向学校建议取消这个封建的陋习。
2、率先实行男女同学一起实习妇产科
在博济医院南华学堂,虽然经过孙中山提出建议,取消了象征封建残余的课室分开设置男女生坐位与帐幔,但学习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学校竟然不允许男同学参加妇产科的临床实习,对具有革命思想的孙中山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意识的表现,而且涉及到作为一个医生如何真正掌握妇产科技术为占人口一半的妇女治病和接产的大事,因此,孙大声的向嘉约翰院长说:“学生毕业后,行医救人,遇有产科也要诊治,为使学生获得医术,将来对病人负责,应改变这不合理的规定,医院当局经过考虑又一次接受了孙中山的合理要求,从此,男学生也可以参加妇产科的临床实习。这个建议又为我国医学教育开创了先河。
3、在中医院里,设置西医西药,实行中西医并举,创历史的先河医药无国界,这是当今世界人们的共识。但在十九世纪的年代,人们传统的习惯认识,并不是这样,往往将传统的中医和现代的医学(惯称西医)对立起来。甚至有些片面认识的人彼此进行诽谤。在中国传统的中医和现代的西医都是为中华儿女防病治病的两股力量,将这两股力量结合起来不仅能发挥出更大的热和光,更为有利的是能在医药卫生技术方面起到互补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方便病人,为病人服务。在澳门镜湖医院是全岛最大的一家由华人所设的中医院。一贯以中医中药治疗病人,对贫困患者赠医施药。孙中山为了更好介绍现代西医药,更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方便病人就诊,便耐心的多次向医院的负责人做思想工作,最终得到了院负责人同意在镜湖医院增设了西医药,并聘请孙中山为主持。孙中山欣然同意,不受薪金,担任义务医师。据查,在中国传统的医院设置西医西药是属我国医院的创举,孙中山对此曾说过:“此事有大可注意一端,则自中国有医局以来,其主事官绅对于西医从未有正式提倡,自有之为澳门始。”
从上述三个事例就可以充分体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医学的贡献。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孙中山悬壶济世》

作者:刘荣伦著

索取号:K827=6/148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