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大街说云香茶楼
“云香”老店建街长,往事沧桑付酒觞。
店在街存人迭换,广州美食尚留香。
越秀区有一条长街,其得名与一家百年老店的主事者关系密切,而今知之者鲜矣!这条长街由西向东为东源大街、东源新街、东源东街,位于东川路东侧、东华东路南面。从街名看,当然是先有东源大街,再衍生了东源新街、东源东街了。而东源大街的北面,就是云香茶楼,20世纪90年代才称为酒楼。东源大街的来历与云香茶楼的主事者有关。
云香茶楼始建于晚清光绪年间,但具体建于何年却有两说。一说是据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及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编的《广州老字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里周云峥撰写的《香飘云外誉满百年 -- 云香酒楼》一文(下称《香》文),云香茶楼创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另一说是广州市地名委员会编的《广州市地名志》(1989年6月版)“东源大(新、东)街”条:东源大(新、东)街“由西向东三段相连,清光绪四年(1878)云香茶楼和魏福堂合资陆续兴建并命名”。
《香》文没有说云香茶楼与魏福堂合资建房,却有说云香茶楼于1929年为扩展业务,把两层楼拆去重建三层楼房。而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是广州经济大发展之时,不少华侨资本流入广州开发房地产,民星新街、侨星新街等都是华侨出资建房发展形成的。东源大街应该是于前鉴街开马路成为东华东路时建起来的。云香茶楼与其东面的房屋一列北向东华东路,南向便是东源大街了。因此,本文认同《香》文始建之说,但在记述云香茶楼的发展历程时,不得不指出《香》文记20世纪60年代一些食品的谬误。
云香茶楼创始于光绪三十年(1904),由吉祥堂郑云卓牵头,共八人集资白银五千两创业。其中郑云卓与福和堂梁赍周各出一千五百两,厚余堂的苏仲衡一千两,还有黄威、关寿山、霍鼎文、罗林凤、叶某各二百两。开业之初,云香茶楼虽然只是砖木结构、铺有瓦面的两层楼,但在那时已是较高级的茶楼了。只因光绪初年广州还未有茶楼,只有饮茶食饼的“二厘馆”,至光绪中期才开始出现“茶居”。茶居比二厘馆高级,舒适,甚至有矮小的楼阁,饼饵食品亦有较多品种。光绪晚期,佛山七堡乡(今台湾)人组织的协福堂,已令茶楼业在广州创出一片辉煌。七堡乡人首先把“茶居”变身为“茶楼”,因楼层建得较高,店面宽敞,故人称上茶楼品茗尝点心为“上高楼”,一时成为时尚。云香茶楼的出现,也为广州城东门外的百姓增添了一个品茗的去处。
云香茶楼开业之初,有黄威当司理(主管业务经理)。由于经营得法,利润极佳,数年后已扬名广州,尤以龙凤礼饼、中秋月饼著称。当时有“西有莲香,东有云香”的美誉。
民国成立后,工商各业日趋兴旺,茶楼又变成各行各业买卖洽谈、互通信息的好去处。云香茶楼遂有扩大业务之想。1929年,云香茶楼北面的前鉴街开辟为东华东路时,茶楼也借机“变身”,拆去旧楼,建起三层楼房,增加红木家具等陈设,自此生意蒸蒸日上。茶楼的股东们在建茶楼三层楼时,还与魏福堂合资建起云香茶楼东面的房屋,因而形成南面的东源大街。以后又发展了东源新街、东源东街。
新中国成立后,云香茶楼的司理、股东不知去向,只剩18名员工,他们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从此,再无人提及云香茶楼的股东老板,云香茶楼只剩招牌一个,也算是老字号了。
云香茶楼和东源大街今犹在,但物是人非,而广州的美食,却越来越多姿多彩。

文献资料来源:2011年12月   摘自《广州越秀古街巷》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文联编

索取号:K926.51/25/4

本馆校对:范合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