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粤剧《三娘教子》
在红线女主演的众多名剧中,青衣行当表演的可说绝无仅有,于1958年推出的《三娘教子》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三娘教子》是一个粤剧传统剧目,红线女的演出本由马师曾做过认真的整理。此剧只有三个人物——主角三娘,即王春娥, 还有老仆薛保与薛倚哥。王春娥是个勤劳贤惠、善良厚道的中年妇女,终日在机房织绢,含辛茹苦,立志抚养丈夫前房儿子,并细心教导,盼他能发奋图强。为了塑造好这个形象,红线女十分明确:“我是以青衣的行当来处理的。”而具体的艺术处理,她基本上是按“平稳老练”这四个字进行,且看:
一、在身段表演上,她力求稳重、淡定,一开场就踏着舒缓的台步登场亮相。在全剧中,她并没有用上大幅度的动作,就算打罚薛倚哥和剪断机头,也并没处理得太强烈;而哪怕一个细微的动作,像轻轻地一甩水袖,暗暗地掩面而泣,也用得恰到好处。她的表演配合着眼神、表情,于平稳中很好地表现出主人公内心激荡的感情。
二、在唱腔安排上,她显得别具特色。比如,传统的剧本中只用了一种【二簧】板腔,她一方面做了较多的保留,另一方面则做了改动和丰富,加入了【梆子慢板】、【梆子中板】、【反线中板】及【叹板】等板腔,还在王春娥对老仆薛保唱出自己心境时,【反线中板】半句“先夫他在黄泉”直转【正线二簧慢板】下半句“必定将你忠诚鉴领”,这就使全剧的腔调运用与转接不会过于平淡,更符合剧情和人物的需要。
对于唱腔结构,她也同样做了合理的改动。像王春娥自报家门后唱的【二簧慢板】第一顿“王春娥”的字音与拉腔,传统的唱法是将“娥”字唱成仄声,腔也随此声拖出,但“娥”字在粤语中应念作下平声,她便改回以下平声唱出“娥”字,并拉了一个“合” 字腔,这既避免了歪曲字音,又使旋律更为动听。
再如,在演唱节奏上,她也从人物的感情出发,处理得富于变化。像剧末王春娥所唱的对薛倚哥忆述往事的一大段【二簧慢板】:开头四句较慢,“儿不幸”与“甫离娘”两顿仍用慢拖腔; 到“有深更和半夜”起的四句,则节奏稍加快,唱出王春娥盼儿勤学的心愿;转至“有谁知你学不勤”两句,做一转折,表达自己的痛心,节奏更趋快速;而到最后一句“你替为娘想一想怎不自伤苦命”,则将节奏坠慢,“苦命”两字拉腔再慢,先拉“乙”字腔, 再转拉【教子腔】至“士”字收,将其悲凉无奈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
按照“平稳老练”四字的要求,红线女在全剧中并没有使用她擅用的花腔,甚至连稍微带有一点跳跃的唱腔也尽量避免,也没有用上新创造的变化较大的长拖腔,但她那婉转甜美、韵味醇厚的 “红腔”特色仍体现其中。她在传统的梆簧和教子腔这一专腔的唱法上稍作变化,唱得仍是那样的深沉委婉、跌宕有致,宛如行云流水,十分流畅自然,沁人心脾,抒情色彩同样显得甚为浓烈。
三、在念白运用上,她多用轻声,但字字淸晰,句句节奏分明,音调的抑、扬、顿、挫掌握得十分好,像手拿灵牌念“罢了奴的夫君”的一大段念白,就层次鲜明,感情逐渐推进,至尾段“夫你教我如何自处罢夫呀?”真是一字一泪,真正达到“声情并茂” 的境界。开场王春娥的“引白”两句“岁寒后凋知松柏,家贫子幼见人心”,她在“见人心”三字中,融入了淸唱再拉短腔的处理, 伴之以“埋位”的动作,使观众一开头便对这位贤淑瑞庄的女主人公有了较鲜明的印象。
此外还要提到的是,此剧饰演老仆薛保的是马师曾,他演来也很细腻传神,与红线女感情交流的多段对唱,都与其配合得十分默契,这使此剧更为出彩。
由于红线女演活了王春娥这一角色,所以全剧虽只有一小时,戏剧矛盾也并非十分尖锐,但观众并不会感到沉闷,而能跟着主人公的悲而悲,喜而喜,被深深吸引进去。难怪当年陈毅副总理观看了此剧后,意外而又高兴地对红线女大加赞赏,说:“想不到你也能演三娘教子,而且演得那么好!”1962年,此剧还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文献资料来源:2016年11月   《劳动人民的红线女》上册

作者:潘邦榛

索取号:K296.51/193/1

本馆校对:曹丽娜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