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与医人有所不同-孙家的议论
孙中山为什么要学医,为什么又要革命,医国与医人有什么不同,从孙中山的自我解读和杨大夫人与孙眉兄长的议论中就可以明白,孙中山为什么要进入广州博济医校,为什么以后又要弃医从政进行民族民主的革命呢?在他早年的心理建设学说中就曾提到:“予自己酉(1855)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与之志,由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孙中山从学医开始和悬壶济世共约8至9年头,在学习期间,不仅掌握了丰富而精湛的医学技术,而且阅读了大量有关革命的书籍与文章,又广交了十多位革命志士,其中有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被人称之为“四大寇”,孙在澳门与广州行医时间不过三年左右,但由于他的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医德高尚,对贫困病人赠医施药,医疗业务蒸蒸日上,其业务结余甚丰,如果从盈利观点作出发,大有可为。但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孙氏果断的将此医疗业务交由挚友尹文楷医师全权管理,亲自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惠州起义失败后,孙去日本横宾,在总结失败教训时,又进一步研究对土地改革和土地分配制和赋税制度等问题。为了继续做好华侨思想发动和筹款工作,又从日本横滨到美国檀香山、夏威夷等地做思想发动工作,据孙中山母舅杨文炳说:“总理由日本到美国夏威夷,旧日亲友。每有疾病,就来求诊,强而后可。惟一药便愈。众咸惊为神奇”。故其太夫人杨氏尝有言:革命目的在救人,行医目的也在救人,何必东奔西跑呢!其兄德彰(孙眉)说;“行医只能救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大多数人,吾弟奔走革命多年,应始终一贯,岂能轻易变更,前功尽弃”。杨太夫人听后点头同意。
据云孙中山所到之地的亲朋,其中有些华侨非要孙看病不可,如新加坡《中兴报》记者,有病特请孙诊治,服药后一星期即愈,有挚友笑问“逸仙”(逸仙是行医时之名):如你再行医须补习若干时而后可。总理说:必须用功一年,始敢问世,为了革命孙再也没有机会补习做医生了。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孙中山悬壶济世》

作者:刘荣伦著

索取号:K827=6/148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