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榕”对联几沉浮
“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这是广州市六榕寺的一副山门楹联。“文革”开始,即被作为“四旧”砸烂。1981年,由全国著名老书法家秦咢生补书。笔力雄浑苍劲,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摄影留念。
这副楹联,内涵两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与六榕寺的关系。六榕寺最初名宝庄严寺,北宋重修时改为净慧寺,至清代重修才改今名。梁朝大同三年(537),梁武帝诏许其舅父内道场沙门昙裕大智法师,在宝庄严寺创建佛塔,下瘗佛舍利子,故名宝庄严寺舍利塔,即今之花塔(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十月,广韶等州都督李某,“忽于此塔,重堵神光,舍财葺治。”恰遇“初唐四杰”之首、前虢州参军王勃,往交趾省亲,途径广府,乃请撰《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述其事。故云:“一塔有碑留博士”,“博士”即指王勃。下联“东坡”,是指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元符三年(1100),苏轼获赦回京,九月杪,从海南北还至广州,受到寺僧昙颖、祖堂、通盖三长老,道士何崇道及文人雅士吴子野、黄明达、李公弼、林子中等夹道欢迎,并陪同游览净慧寺。原来带有几分伤感“老之将至”的苏轼,见到净慧寺内环植6株榕树,榕须垂地,树干参天,生机勃勃,心情顿觉舒畅。就在此时此地,净慧寺主道琮前来乞存墨迹,苏轼欣然命笔题书“六榕”二字,并签署落款:“眉山苏轼”。寺僧得此,如获至宝,雕成匾额,榜于寺门,垂诸后世(现存石刻和木匾)。
时至清代,6株榕树,相继被砍。人们只见苏轼墨迹,难觅榕树踪影,因而产生“六榕无树记东坡”的感叹。也许有人发问:撰此联者谁?有人说:是顺德容奇岑学吕。其实不然。据1963年六榕寺住持觉澄法师编写的《六榕寺历代变迁》资料记述:“是广东省著名书法家彭尚志题的。经久,字迹模糊,由顺德岑学吕重新写过”。不少人在“文革”前看过这副对联,也许会清楚地记得是岑学吕书,仅“书”而已,非其“撰”也。
民国2年(1913)。六榕寺僧人为使寺名与实际相符,曾在寺院内补植6株榕树,但事与愿违,成活仅得3株。现在这3株榕树也是生机勃勃,不知是补植的人由此发出“参天榕树尚存三”的赞美诗句。1985年3月,广州市有关方面对这3株榕树确认为属于“广州市古树名木“,树龄120年,分别编号为84、85、86,列册存档,在树上公开挂牌,着意管护。
至于《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久已湮没,迄未发现。幸亏这字数居全国佛塔碑文之冠,长达3200多字的全文,已收入《王子安文集》和清代阮元主修的《广东通志•金石卷》。前几年六榕寺住持云峰法师已着手寻找优质碑石,聘请名家重书,选定良工雕刻。不久将可问世,告慰世人。

文献资料来源:1992年12月   摘自《羊城古今》

作者:杨劲著,甄炳昌主编

索取号:K296.5-5/1/1992

本馆校对:范合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