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濠涌的变迁
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水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灵秀之气。
古时,广州是一座水城,东濠涌、西濠涌、玉带濠、荔枝涌、六脉渠、沙河涌、猎德涌、司马涌、流花湖、荔湾湖、东湖……在城内纵横交错。广州水城的历史比威尼斯还悠久,听住在城内玉带濠畔边的百岁老人许伯说,那时推开窗户看见有小船来,唤一声:“艇仔粥!”,放下装着钱的吊篮,船家就会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艇仔粥给他拉上去。然而,这些情景只能存在于老人的脑海里,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遥遥不可及的旧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东濠涌是珠江的一条天然支流,它发源自白云山的甘溪、文溪入麓湖,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经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较场路附近转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在江湾大酒店旁注入珠江,全长约5公里。
曾经风光的东濠涌
明代,东濠涌为广州东城护城河,功能延续明清两代,直到民国前期拆城墙筑马路,东濠涌才失去护城功用,但还保持排水作用,至今仍是广州市主要排水渠道。清末后百年间,随着古城墙拆除、开辟马路,水运衰落,广州河涌逐渐湮没而失去水城特色。现在,西濠涌、玉带濠、荔枝湾、六脉渠等都已经埋藏在地下变为暗渠,暗渠之上那幽长的街巷叫“西濠”、“玉带濠”街,只剩下它们的名字成为现今街巷的名称。广州清初兴建的四条人工渠,今天仍在地面流淌的,就只有东濠涌。城市升高了,河涌也逐渐退出城市。
古代的广州以环城濠池为骨干,东濠、西濠绕城而过流入珠江,城内的六脉古渠依地势而建,南北走向。因此,城市的街道多以东西方向长街为干道,跨过河渠,连接城区,城里城外桥梁数十座,当年的越秀桥等东濠涌上的五座桥一起,紧挨东城墙,一字排开,小河流水古桥人家,多么有诗意。有河就有桥,河水流动石桥静止,河水柔软石桥坚硬,河水阻隔石桥贯通,河没有记忆,它的水每天都是新的,代表时间的流逝,桥有记忆,它的每块石头都有故事,代表空间的重叠。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越秀桥,是我的外婆桥。我外婆就住在东濠涌附近豪贤路。那时汪氏家族是广东名门旺族、书香世家。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是我的舅公,他在其外公江瑔的“汪氏随山馆”出生,因其父入赘汪家,故朱执信在这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直至1904年才离家前往日本留学。至今,豪贤路还保留着朱执信故居。其后,朱执信之妹和我外婆又嫁给南粤先贤汪兆镛的儿子,住在汪家大宅里。豪贤路上那座500多平方米的汪家祖屋,是汪家在广州的聚居地,现已拆迁。
外婆在豪贤路生活多年,我也出生在豪贤路,因父母忙,外婆把我带大。我小时候喜欢倚在外婆怀里听东濠涌故事,她说广州以前到处是河涌,东濠涌是其中一条,离珠江不远,水面较宽,帆影片片,河边没靠岸的商船与岸上的商人隔水相呼。东濠涌人依水而居,赏荷如江南水乡。明清时,东濠涌从东城墙脚下流过,经过现在的小东门和大东门路是明清时广州八个城门中两个东门的位置。广州还有最后一座护城河桥叫小东门桥,这座建于宋代的桥其时称为东高桥,明代改称永安桥,1935年改为混凝土桥,更名小东门桥。小东门桥早上,河涌桥上挤满卖菜和买菜的人。小东门桥旁的一内街叫做“糙米栏”,曾是糙米集市。糙米栏是堆放大米的仓库,栏是南方人储存食物的仓库,东濠涌这里曾经水运发达,是生猪、大米运输河道。外婆还说东濠涌是护城河,城内是官宦人家,所以汪家大宅在豪贤路;城郊是平常百姓,护城河边有糙米等集市。我妈和十五姨妈小时候住在豪贤路,那时是汪家大宅门内闺秀,家规很多,不敢去东濠涌玩。十二舅舅说家规对男孩宽容些,他们几个淘气的兄弟偶尔会偷偷地溜到越秀桥玩耍,那时东濠涌水清可游泳,但怕家规不容,不敢下濠涌,只在河边看光身穿小裤衩的小孩在那里游泳及沿着越秀桥的石阶梯下去,蹲在石阶钓螃蟹……
1957年,住在东濠涌附近的我在中山三路小学读书,放学也会跟同学去东濠涌、越秀桥和小东门桥。那时东濠涌夏天涨潮时水会漫上岸边,男孩会在河涌里游泳,有的还跳到卸完货的木排上跟着漂一段。有同学在河涌边捞小鱼、捞虹虫、钓小螃蟹。那时没有东濠涌高架桥,有的河段两岸比较开阔,还有人在河边放风筝,有的河段大树投下浓浓树荫,天热时,很多人到树下乘凉。傍晚,老年人在涌边支起小桌打牌,河边大排档的档主就在河边杀鱼,顺手把鱼鳞倒在涌里。没建高架桥前的春夏之际,因为有阳光,总会有许多床棉被在河堤边上晾着晒太阳……东濠涌承担着部分运输功能,直到70年代还有木排和小舢板从大沙头一路逆流而上,运送沙石、木料等。
被污染的东濠涌
现在,当我经过东濠涌小东门桥,也会在那里溜达怀旧,发现东濠涌的水已经不再清澈并发黑。也许是因为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排污量不断增加,大量生活污水排入东濠涌,如今的东濠涌已经成为臭涌。一位阿伯对我说:“以前东濠涌的水很清,有鱼有虾,两岸都是低矮的平房,但现在起了不少高楼,居住的人多了,用的洗衣液、沐浴液、洗衣粉、洗洁精、洁厕液、清洗硫酸等化学物品比以前多了,周边的饮食大排档的油污也多了,所以,浑浊、油污、沉淀物堆积的河涌发黑发臭,希望政府早日治理好东濠涌吧。”虽然,东濠涌已经变了,再不是我儿时的东濠涌,但我仍然怀念东濠涌和它的桥。
沿着东濠涌穿过石桥走下石阶,在糙米栏街的石板路一路走下去,有些水乡味道,石板路有些潮湿,旁边院墙上爬满青苔,但小东门桥向左右各沿伸不到10米,就已经和都市的车水马龙连在一起了。小东门桥还是当年护城河桥的样子,桥长约15米,宽也大致差不多,桥身上小东门桥四个红字清晰,城墙城门拆了,这四个字就是古城留下的一点线索。从小东门桥到大东门一带,原来东濠涌两岸有很多卖衣服摊档,就是颇有名气的老鼠街,专门卖时尚前卫价格又便宜的衣服,现在这些摊档都搬到中山三路,东濠涌变得安静,几家卖小吃的小店,把小方桌摆在河涌边上,有些人在那里吃东西;还有几个妇女在帮别人“开脸”,修眉和拔脸上的汗毛。现在东濠涌边仍能看到至今还保留有糙米栏、猪栏等表现出当时河涌沿岸繁荣商贸的街名,从糙米的集市到服装的集市,可看出商业传统的延续。顺着东濠涌河堤向北走,只见桥下是发黑的河水,桥上是色彩丰富的生活。问起住在两岸的居民,他们对这从南到北穿城而过的河涌几乎没什么好感。他们说这河水太黑,气味越来越大,若是没有了河道清理工人,情况会更糟,简直就是臭水沟。环境虽然不尽人意,但在这里依然能见到许多日常生活,如成排的早晚档、进城卖菜的农妇、穿街走巷磨刀的老人、因理发而哭的小孩等。
来到越秀桥,抚摩着古老的越秀桥桥栏,我感觉到它的沧桑气息。当年男孩子沿着越秀桥石阶梯下去蹲在最低一级钓螃蟹的石阶原是浸在水中,现在离东濠涌水面已经有好几米。东濠涌是一条正在沉没的河,既因它的沉没,也因城市的升高。东濠涌本来河道就低,河涌两岸的民宅尤其低矮潮湿,因为沿线的一些单位和业主不按要求使用排水设施,雨污混接、错接、乱接及把生活污水倒入河涌等,遇到特大暴雨,致使部分河涌严重受污染而致河道渐塞,引起水浸街。很多涌边上人家的门坎都有半米高,主要是为了防止“水浸街”,因为低于城市标高,直到解放后河涌整治,才逐渐好转。今天的东濠涌水流平缓,几乎连水声都听不到。在越秀桥头的《整理东濠下游碑记》,记载了1932年广州发生特大水灾之后如何疏通东濠涌,修建越秀桥、竺横沙桥、小东门等5条桥的经过。1932年7月,广州遭受百年未见的暴雨,东濠上游山洪爆发,小北地区水灾情况最为严重,“塌宇伤人,遽罹浩劫百年以来未尝有也”,次年秋天又遭水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威胁。为缓解水情,国民党政府筹款修冶东濠。工程从1933年10月开始,到1935年秋完成。越秀桥是人们熟悉的名字,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越秀桥其实是东濠涌上的一座桥。
小桥流水式的东濠涌属于以前,但不属于现在。虽然美好的东濠涌在记忆中淡去,但我希望会重现于以后。
重疏水脉治理东濠涌
因城市建设,百年来东濠涌不断变化。东濠涌在当年城市边缘,从宋朝开始兴建的用于排水的六脉古渠中的两脉流入其中,同时也和六脉渠一起,构建了城市排水系统,防止水患,方便人民生活。原来东濠涌长度是4000多米,而现在只有2800多米,因一段河涌已变成暗渠。从1933年开始,结合城市开辟马路情况,自宋代以来的排水干渠六脉渠被改建为马路渠;建国后,开始了濠涌的全面整治。1951年把玉带濠全部改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暗渠,又逐步铺设了街渠,对部分严重排水不良地区进行改造,1958年开始全面改造市区排水系统,一是改建濠涌,把横贯荔湾区的西关涌改为暗渠;二是把旧城区内街石板明渠改为划一暗渠。在同时代河涌都已完成历史使命的今天,东濠涌却依旧是这个城市运转重要一环。东濠涌原来在江湾大桥脚下流入珠江,从2000年开始,东濠涌口50吨重鼓流大闸建成,珠江北岸从这里起以东7.8公里岸线的城市生活污水出水口全部被封,包括东濠涌、沙河涌、猎德涌在内的所有生活污水被截入排污渠箱输送到猎德污水处理厂。东濠涌不再直接流入珠江,今天在东濠涌口可看到,泵站两组截污水闸将东濠涌当头截断,因东濠涌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涌之一,截断它与珠江直接联系,避免生活污水排入珠江,古代广州“(六脉)渠通于濠,濠通于海”的盛况不再。
东濠涌水质现状属于劣五类,治水在地下10多米至更深处进行。东濠涌整治主要工程包括河道清淤拓宽,堤岸综合整治,景观创建,河床清淤,调水补水净水及截污系统。东濠涌目前截污已完成,调水补水工程已完成90%,开工晚的水净化工程也已完成40%,工程进度到5月底时,地底下工程除净水厂之外的引水、调水和截污等工程就基本完工,届时将集中推进外景改造。目前,暗渠段的功能是一个大型排污管,把越秀范围东风路以北大概1300公顷的污水全部汇集到东风路水闸地方,顺着越秀南路截污管,进入提升泵站,雨水就流不到东风路以南的明渠段。
3000米护城河东濠涌规划在经过泄洪、排污后,今年7月份将恢复其河涌功能。越秀区环保局介绍,东濠涌南段补水将通过引珠江水净化后补入河涌,东濠涌水质会比珠江水质更好一些。为保证进入河涌的水不被污染,要控制污染源。从2009年到目前,已关闭东濠涌边8家不合格排污单位,到东濠涌治水工程完工前,不合格的35家排污单位将全部督办整改完毕或者关闭。在东濠涌引水换水后,将对东濠涌全线实行24小时动态监督,确保不新增任何排污点直排入东濠。同时将建立年审制度,对沿涌的排污单位进行年审,对于排放浓度超标的排污单位将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及双倍处罚金,并督办其整改。今年亚运会前完工的东濠涌整治前期工程,主要是对东濠涌南段实行清淤、截污、补水。待整体清淤后,东濠涌南段计划在江湾桥附近建设补水泵站,从珠江取水至东风路,实现水循环,并预留中北段综合整治的基础设施。目前,补水泵站已经开建。根据规划,亚运会后,中北段河涌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开展沿线截污、雨污分流工程,进一步调水补水至麓湖,并在麓景路选址建设补水净化厂,对抽取的珠江水进行水质净化,将周边区域的污水处理再排入东濠涌。越秀区环保局还介绍,虽然东濠涌总体水质会比珠江水更好,但同样也将受到城市排污、气候变暖致水体营养化、水体流动性弱等城市湖泊面临的共同问题。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介绍,为使东濠涌水达娱乐性用水标准,对补充进东濠涌的水会做净化及消毒措施,净化后水质要达到娱乐性景观用水。届时东濠涌水经净化,市民可以放心亲水,在河涌中叹阳光,明年有望见鱼虾。广州河涌整治好后,还可发展小型船艇观光旅游,与珠江夜游形成江涌互动的旅游产业。
打造广州历史文化休闲第一涌
最近,越秀区政府整治东濠涌,是作为振兴老城区的一个工程来做,使水更清景更美,把沿东濠涌建成广州中心城区的绿道,以此带动老城区推进产业和居民的双重集聚。现在,东濠涌沿线酝酿大变身,规划将延东濠涌建设3.21公里建绿道,绿地面积可观。还将建八大休闲广场、四个亲水平台、五条桥。休闲广场将为市民提供兵乓球、羽毛球、健身设施等健身场地,更有休闲养生的棋牌空间。而在亲水平台,市民还可以洗把脸、在水中走一走。
东濠涌南段将建大型主题景观区,景观改造根据东濠涌景观历史背景及人文脉络在横向分别从(文脉)桥文化、城墙文化、广府文化、(生态)绿文化、水文化、(功能)健康休闲生活文化等六个文化进行展开。同时,结合东濠涌区域景观特点,分别以岭南文化脉络与休闲生活为线索,把东濠涌南段景观由南端北上划分为人文之地、休闲生活、越秀之韵三个主题景观区域进行整体性改造。其中,珠江口以北至越秀南路以南为“鲁迅故居,人文之地”;越秀南路以北至中山三路以南为“休闲生活,和谐人生”;中山三路以北至东风路以南为“开埠追忆,越秀之韵”。东濠涌将以绿色生态廊道的新样呈现广州现代山水城市新貌。
哦,东濠涌,你将旧貌变新貌,在我们的眼前,展示出一种风景,一种品牌,书写成一种文化,一种风采。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8月   摘自《源远流长东濠涌特辑》总第45期

作者:陈明著;刘梅,李咏祥主编

索取号:K926.51/44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