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英
1947年广州市二中复校时的校长是王孝英,她是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丈夫李大超是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书记长。
在介绍王孝英校长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她的丈夫李大超。李大超,原名光,1900年5月生于五华县锡坑乡。广东省立第五中学(梅州)毕业,民国七年(1918)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由谢持、邹鲁二人介绍加入国民党,同时入党的有孙元良、曾扩情等63人。是年冬,由谢、邹二人在北大发起组织“民治主义同志会”,林森、张继、邹鲁、谢持、居正等在北京西山孙中山灵前举行会议(世称“西山会议”)时参加响应;同年12月28日,北京一些学生、工人举行国民革命示威运动,李大超介入,包围执政府要求段祺瑞下野。北伐时,李大超入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只身至上杭曹万顺及杜起云驻地进行策反。曹、杜策反任务顺利完成后,李大超被任命为该军第二师的党代表。李大超除担任省党部筹备委员兼宣传部长外,还担任福建兵工厂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国民日报》社长。1929年3月,张群为上海市长,李大超任教育局督学,兼上海市民众教育馆馆长等职务。是年夏,李大超与王孝英在上海市结婚,由市长福证,当时李大超29岁,王孝英31岁。吴铁城继任上海市市长,任李大超为第一科长兼秘书、参议、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1937年3月,吴铁城为广东省主席,李大超奉派为广东省府参议、广州特别市党部的常务委员、交通部广东电政管理局长,还担任了广东省政府顾问、广东省党部委员,更兼任中国航空建设协会、中国国民外交协会等全国性协会省分会主持人。1945年5月5日,国民党“六大”上,李大超当选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8月10日,日本投降,李大超奉派为中国国民党驻港澳总支部主任委员。到台湾后先后任中华民国总工会、全国营造业联合会、中国外交协会等团体理事长或秘书长等职务。1984年5月12日下午7时,李大超因心脏病逝世,享年85岁,安葬于台北县八里乡五华墓园。
王孝英出生在福建闽侯。王家始祖王旭窗于江西吉水县清江经营瓷业,所以为西清王氏。王家约在明正德嘉靖间自清江迁至福州,祖居今尚在福州津泰路灯笼巷7号、8号(福州一中对面)。王家传到王孝英是第十三世。“五四”时王孝英被推举为学生会副主席,发起女子参政协进会,又创办中国女子中学。在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初任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及福州市立第一初级中学训育主任。李大超任职上海,王孝英则先后任上海县立务本女子中学、中国女子中学校长。1929年在上海主编《妇女共鸣》,此刊1944年12月停刊。1935年,孙科任第四届立法院院长,王孝英被任命为立法院立法委员。1935年初,李大超返粤工作,王孝英亦随而南来。抗战事起后,在曲江黄田坝电政局附近创办交通小学一所兼办幼稚班,致力于战时儿童保育工作。1938年4月22日,王孝英、上官德贤、吴菊芳(李汉魂夫人)等在广州组建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广东分会。次月分会即组织抢救分队,赴广东沿海战区收容抗日烈士遗孤、流浪难童。抗战胜利后复员广州,任粤省临时参议会议员。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全国同时举行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选举,王孝英于南区教育团体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1950年随丈夫到台湾,直至1990年初办理自退。
1929年,上海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委派王孝英为上海县立务本女子中学校长,任职到1933年。1942年,日军侵占了上海租界,学校停办。1945年务本女中复校,名称改为上海市市立务本女子中学。1952年改名为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学。1959年为上海重点中学。1967年11月改名为上海市第二中学。2005年9月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1935年12月21日,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在四川路青年会召开成立大会,史良主持会议,1000余人出席。该会由沈兹九、史良、王孝英、胡子婴、杜君慧、陈波儿等发起组织。成立大会上,何香凝带病拄着拐杖演讲。会上还决议发布《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宣言》,提出“坚决保持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等8项主张。会后大游行,妇女们四人一排手挽手,从四川路游行到南京路,这是五卅后第一支在南京路上游行的队伍。之后又发出宣言、提案和《告全国妇女书》以示抗日决心。
1937年7月22日,何香凝召集一个重要的会议,王孝英、黄定慧、沈兹九、陆礼华、胡兰畦、毛王瑞竹等30多位上海妇女界的活跃人物参会。何香凝显得有些激动,她累了,只得抱歉地告退。中国女中校长王孝英代理主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成立妇女救护慰劳会。根据新的情况,何香凝同意将“中国妇女救护慰劳会”改名为“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当场通过了三点决议:一、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设扩大理事会为领导机构,何香凝为常务理事会主席。沈兹九、王孝英等21人为常务理事,宋庆龄、宋霭龄、于凤至、孙科夫人陈淑英、蔡元培夫人周养浩等人任理事。二、理事会下设总务、征募、慰劳、救护四个组,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三、起草并发表大会宣言。这是上海妇女界响应国民政府坚决抗战号召的第一个救亡组织。和一年多以前的上海妇女界救国会一样,由何香凝、宋庆龄等人组织领导的抗战团体,使上海妇女走在了民族救亡队伍的前列。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第三战区及第七战区所属部队70余万人与日本上海派遣军第十军共2个军9个师团30余万人展开殊死决战,结果日军损失4万余人,中国军队损失25万余人。中国大刀之威震撼东瀛,深受感染的上海青年音乐家麦新据此写了《大刀进行曲》一歌,成为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大刀也渐渐成为抗战精神的象征。后方民众到前线慰问,也对大刀情有独钟。上海妇女慰劳会的代表王孝英、沈慧莲等女士劳军时手捧大刀的留影,在当时很是吸引公众的目光。
1946年,广州市政府要恢复广州市立第二中学,任命王孝英为校长。王孝英校长迅速组建班子,因为1945年广州市立第一中学复办时先使用了广州市立第二中学的蓬莱路校区,王孝英就想到要把二中带上越秀山,以原一中校园(1945年8月先被广东干训班占用)复办二中,以完成二中继承学海堂、菊坡精舍和应元书院文化传承为使命的教育理想,于是就利用自己的立法委员身份及其一切能调集的力量为学校配置新的办学资源,力主国民政府干部培训班结束办学,把校园让出来给二中办学。这个过程中,王校长的丈夫李大超也竭力促成,同时也得到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终于促成干部培训班于1947年9月彻底结束办学,于是复办后的新二中在王孝英的带领下于1947年10月初在越秀山正式开学。在王孝英校长主持下,从搭建校级班子到招聘教师队伍,从装修新校舍到招收新生,一系列工作的起点都非常高。这一切都是因为经历了从福建到上海再到广东,从主持福州女子师范学校、福州第一中学、上海市市立务本女子中学、中国女子中学到在曲江黄田坝电政局附近创办交通小学一所兼办幼稚班,从大学时代发起女子参政协进会、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走上抗日前线到曲江奋战等一系列历练,王孝英校长俨然已是一个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由她来主持二中的复办,正是二中的教育理想和使命所归。徐甘棠的高度和王孝英的高度决定了二中的高度,决定了二中一定会在新的办学路上再造辉煌。1948年5月,王孝英校长因要到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全国代表大会,辞去二中校长职务。1948年11月23日,广州市教育局第二科科长刘万章奉命接替王孝英任二中校长并到任。1950年,王孝英随丈夫李大超到台湾,1990年5月间去世。王孝英之子李建祥于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肄业,后赴美入加州州立旧金山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毕业,旋入美国国防部任职,1978年受聘台湾“国防部”电讯发展室顾问;媳李雪兰(美籍),有孙儿二人,长孙李德森、次孙李德华。

文献资料来源:2015年10月   《粤秀文脉二》广州二中历史文化传承之二

作者:张先龙 李颖 李绪柏

索取号:G639.286.51/13/2

本馆校对:曹丽娜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