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州名绅 抗英功臣——许祥光

    广州市越秀区高第街许地,为著名的许氏家族的发祥地,出了不少知名人士,如民国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红军将领许卓、教育家许崇清和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等等。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许地的建造者、广州名绅许祥光。
    许氏家族是广州中心老城区出了不少名人的大家族,说起来得从许祥光的祖父说起。乾隆时,许永名(颖园)从澄海县来到广州经营小生意,定居于高第街,约于1782年去世。永名的长子拜庭(赓飏)为了生活,13岁到盐店当童工,后因勤恳忠诚,老板划了部分股份给他,后终于成为广州一大盐商。拜庭聘名师教授子弟读书,终成大器。长子许祥光(1799-1854),字宾衢。1819年中举人,1832年中进士。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他因母丧回故居住下,经理投效局。1849年,祥光率族人在高第街修祠堂、建大宅,那一带人称“许地”,街名一直传至当代。
    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曾欲强行入广州城,激起广州士绅、居民的义愤,进行了万众一心的反入城斗争。在斗争中,一位富商带头捐款组织团练,并致函英方首领陈说利害,令英人终慑于百姓之威放弃入城要求,这位富商遂成为反英人入城的功臣。他就是高第街许地大宅的创建人许祥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按《南京条约》,广州虽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但英人惧怕粤民强悍,不敢贸然进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4月间,英军司令官兼驻香港总督文翰重申洋人入广州城的要求,在遭粤当局拒绝后,英军舰仍闯进珠江,以攻城恫吓,欲强行入城。这时候,广州人民群情汹涌,誓死反对英人进城。许祥光联合广州爱国士绅,号召城内外居民,每户出壮丁l至3人,挨户注册,很快征得团丁10.7万人;还布置各街巷设栅栏,集中从事军训。一时广州城内外刀枪林立,旗帜飘扬,时刻准备应战。许祥光带头捐献白银6万两,劝集捐款40余万两,作为购买枪械及粮饷之用。
    许祥光还以粤绅名义,正式致函文翰,陈说利害,其中提及:“二十一年(按:1841年)之结怨构兵,贵国有激而成,所关者大,实出于不得已。今如为此小节(指入城)而轻动干戈,若止以现在香港二三千人之众,而抗全城(广州)数百万之人,则众寡不敌。若邃调各港之兵,且科公众之饷,则因小失大?虽患者亦不肯为。况匪徒(指香港裙带路及广州市郊一带绿林好汉)觊觎已久,动借公愤为名,万一酿成焚烧洋楼之事,殃及各国远人,玉石不分,咎将谁诿?甚或变生肘腋,至有黄竹岐赤柱(杀英夷)之事,皆在意中也。如以为他处滋扰,可以挟制广东,准入城,不知城在广东,万众不原,无论在何处千方百计,广东省之百姓,总断不能行也。”
    许祥光的外交辞令,既斩钉截铁,又剖势审时,鞭辟人里,点破其攻城无非是恫吓。这令文翰无计可施,不得已在洋行门前贴布告:“严禁英人入城”,灰溜溜地罢入城之议。
    许祥光备武修文,抗夷有功,后被嘉奖赐爵三品顶戴。粤省士民赠赐匾以颂其爱国御敌之德。
    1851年,清廷授许祥光为广西桂平、梧州盐法道。嗣后又被擢为按察使,3年后又加布政使衔,4年后主盐税于梧州。卒于任所,时年56岁。
    许祥光博览群籍,长于集前人文辞诗句成诗文,编着有《选楼集句》二卷。其师潘世恩于序文中赞他“错采缕金,联珠缀玉,开前古未有之奇,抉才人未探之秘,正为天衣无缝,灭尽针线痕迹,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许祥光是许氏家族第一个中举、第一个戴上红顶官帽的子孙。他不仅是许地大宅、拜庭家庙的创建人,而且是广州抗英运动领导人之一,被誉为抗英功臣,他拒英人入城的佳话在广州的街坊邻里中至今流传着。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