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效力体育界 新以泰体育用品公司
“新以泰”是1946年开始兼营体育用品的。这时,商店传到了第三代钟华手中,他的一个表叔胡金昌(时任中山大学物理系主任,在美国留学时曾两次获得金锁匙奖)对中华说:“中国被日本侵略时称为东亚病夫,主要是国内的体育事业太落后,经营体育用品既是空白,又很有前途。”建议他改营体育用品,并为“新以泰”书写了蓝底红字的新招牌。钟华接受了建议,开始兼营当时还不普及的小件体育用品,如毽子、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蓝球、象棋、军棋、围棋、国际象棋以及玻璃弹子等。
  钟华立志把“新以泰”办成一家全市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体育用品商店,推动广州市体育运动的发展。设计和生产以大中小学校为主要对象的体育用品,如铅球、铁饼、球衣球裤等,注册商标为红箭牌。可按用户要求生产特殊规格产品,制作各种胶球时可粘印上学校、班级名称、编号。五六十年代,广州市各大、中、小学校的单、双杠,篮球架多为该店的产品。1952年起,“新以泰”全部改为经营体育用品。
  不断钻研、改进、创新产品是“新以泰”经营的一大特色。195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钟华听说香港有一种牌子叫麦坚利的美国篮球,性能较当时普遍使用的胶胆皮面缝线球和上海永字牌、广州健身牌胶球好,便决意仿制。他只身跑去香港,找到这种篮球,但一问价很贵,他舍不得买,一连几天跑到商店去琢磨那种新篮球,直到确信已掌握要领为止。一回到广州,他便与工人一起研制,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仿制缝功我国第一只无金属充气装置不用缝线的胶胆皮面篮球。投入生产后,价格仅为进口的五分之一。经过试用,质量符合比赛标准,因而备受体育界欢迎并一直沿用至今。50年代初,苏联体操代表团与我国技巧运动员同在中山纪念堂表演,钟华前往观看,把该代表团带来的全套体操运动器械拍成照片,陈列在新以泰店内,吸引了不少体育工作者前来参观,要求订造。钟华随即组织仿制,供各体育团体和学校使用,促进了广州市体操运动的广泛开展。
  与体育界保持密切的关系,买卖双方互相支持,是“新以泰”的又一经营特色。早在解放初期,钟华就别具匠心地与邻居的开越中学(今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址)商量,将商店后面加工场连着学校操场的围墙打通,开设体育活动场地,由“新以泰”免费提供篮球架、篮球、单双杠等一批设备,并配套了跳高、跳远沙池等等,还义务代售体育比赛门票,一度成为民办体育中心。钟华的家中置有乒乓球台,供爱好者来练习。这里常有一些知名的体育工作者前来聚会,如现在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林惠中、解放军游泳队教练古家驹、中山医科大学体育教授陈瑞元、华南农业大学体育教授陈书煌、华南理工大学已故教授赵善性等当时都是常客。“新以泰”得到不少知名的体育界人士和学校体育老师的支持,拥有一批义务顾问。哪种鞋最适合击剑时穿,哪种球衣最受球员欢迎,什么时候要举办大型运动会,“新以泰”都可最先得到信息。
  “新以泰”还十分重视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解放初期,商店就提出“实斧实凿,不折不扣,不以虚伪号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经营宗旨。鉴于“新以泰”对广州市体育运动作出的特殊贡献,1950年由朱光副市长亲自主持的广州市第一届体工会议,特邀钟华列席。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召开,“新以泰”是全市唯一被指定为大会服务的商店,并为全运会赶制了手球球门、乒乓球赛场挡板等一批器材,为此,大会组委会还专门来函表扬致谢。
  新中国成立后,“新以泰”经营规模发展很快。1956年,该店实行了公私合营成为国营企业。1958年,在北京路财厅前又开了一个门市部。“文革”期间,该店一度改名为“广州体育用品商店”,至1972年才恢复原名。1987年,该店在原址中山四路建起了高达12层的营业大楼,面积近3000平方米,改称为新以泰体育用品公司。

文献资料来源:2001年   摘自《广州老字号》

作者:吴家明 李凤萍著

索取号:K296.51/3/58

本馆校对:何威卫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