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怀圣寺、塔
怀圣寺位于广州市区光塔路56号,始建于唐初,占地面积2966平方米,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在国内外伊斯兰教界夙著声誉。该地附近是古珠江河畔的蕃坊,寺名怀圣,系取怀念圣人穆罕默德之意。因寺内有光塔,俗称光塔寺。光塔位于寺内西南角,为古代阿拉伯、波斯在华侨民所建。外层光洁无层次,间开小窗通光,矗立江畔,一柱冲天,为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怀圣寺则为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建筑。
怀圣寺从元至正三年(1343)至清末,虽经过六次大的重修,但至民国年间,寺塔已荒芜颓废,尤其是光塔周围土地,被邻近居民侵占,寺与塔被隔离,塔门亦被埋没。广州穆斯林决定重修寺、塔,1934年,由中国回教俱进会粤支部出面,向海内外伊斯兰教界广泛募捐,募得广东小洋近两万元。维修工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将大殿拆除,改用钢筋混凝土照原样重建;二是把光塔加固。同时,将塔脚周围被占土地收回,使光塔重新归于怀圣寺范围之内。维修工程历时半年,于1935年完成,并刻石立碑记载此次维修情况。《重建怀圣寺光塔碑》为阿拉伯文,由穆罕默德•欧斯曼•哈珊•哈乃菲撰文,穆罕默德•雅古布书。因经费有限,寺内其余残破部分未能维修。
新中国成立后,怀圣寺成为广州穆斯林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先后三次拨维修费23万元,清真寺亦自筹部分款项,对光塔进行维修。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重申怀圣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被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六届第三次常务委员会提名为“全国模范清真寺”之一,并于2000年1月举行了正式的挂牌仪式。

文献资料来源:2003年   摘自《广州近现代大事典》

作者:何方耀

索取号:K296.51/17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