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石雕
很多到越秀公园的外地游客,是奔着五羊雕像而来的。在越秀山的木壳冈上屹立着的五羊石雕,己成为广州的城徽图案。五羊石雕是为纪念美丽的五羊传说而建的,广州别名羊城、五仙城,简称穗城,皆典出于此。
关于五羊的传说不止一种。早在晋代裴渊的《广州记》中就载有“五羊衔谷于楚庭,故图其像为瑞”之事。后来的古籍又将情节发展为有五位仙人穿着五色彩衣,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羊,手里拿着一茎六出的谷穗,赠给广州人民,并祝福此方土地“永无饥荒”,五位仙人随后腾空而去,留下五只羊化为石羊,从此长留广州。
广州人将五羊衔谷降临当地的神话视作吉祥瑞兆,代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神话内容也愈加丰富。最早记载五羊的文献中并未提及仙人,北宋的《太平寰宇记》中方有五仙人出现。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采录的就是五仙人骑五羊说。古文献记载的二千多年前官府州厅梁上画五羊图像,随像悬持着五谷囊,显然是古人将其作为五谷神来祭拜,以祈求吉祥,祝愿此地永无饥荒。这应当是五羊神话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五羊神话影响深远,如广州别称羊城,地名有五羊巷、五仙门、五仙里,书报名有《羊城古钞》《羊城晚报》等,乃至社区、宾馆常以“羊城”冠名。
越秀山五羊石雕位于越秀公园大北门进门后左侧山冈,1957年由广州市长朱光倡议,1959年动工建造。由尹积昌、陈本宗、孔繁伟三位雕塑家创作。共用了130块花岗岩雕刻而成。整座石像雄健高峻,高达10余米,体积为53立方米。光是主羊头部的一块石材就有2吨重,最小一块石材是小羊的尾巴,重亦有50公斤。这座雕塑塑造了神态各异而又互相呼应、栩栩如生的五羊群体。站在高处的公羊口衔“一茎六出”稻穗,羊角伸向半空,昂首向前,举蹄欲登,充满自豪活力;公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回首顾盼正在吸吮母乳的小羊,含情脉脉。整座石雕动感十足,洋溢着欢乐、祥瑞、友爱、和平的气氛,与周围绿树繁花的环境融为一体。这座生动的石雕像突破了原来的城市雕塑以英雄人物为主体,以政治内容为表现题材的格调,一经建成便为广大市民所喜爱,吸引着无数到越秀山浏览的人们,外地游客更将其视为到广州必游之地,纷纷在此摄影留念。
1990年,环绕木壳冈和南秀湖周围建造了五羊仙庭景区。在冈下勒石《五羊石景小志》及两组浮雕。浮雕所塑造的五仙塑像中,有一位持赠嘉穗的女仙,与传说中五仙性别不同,颇有新意。
五羊石雕像建成至今并非一直平安。“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像的一对小羊角被砸坏,小羊玲珑的短尾巴也被锤断,甚至一度传说石像将炸毁,所幸并未成真。“文化大革命”后,受损的石像得到修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8月13日傍晚,五羊石像遭雷击,最高处公羊的右角断裂跌落,跌落的羊角主体长约1.7米,此外还有一只小羊的耳朵也同时掉下。广州雕塑院有关专家旋即展开修复工作。与此同时,对整座石像进行了清洗。并在石像身边安装了25米多高的避雷针。同年9月23日修复工程完毕,五羊石雕像又展现在人们面前,迎接远方的来客。

文献资料来源:2008年8月   摘自《越秀山》

作者:曾新

索取号:K928.3/31

本馆校对:曹丽娜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