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推广“广府文化”的基本构想
《201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擦亮广府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精品,繁荣文化事业”。《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也强调要大力研究与弘扬广府文化,以期在未来的10年内把广州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则不仅突出了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首要地位,更要求把广府文化等打造成国家级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见,省市政府对广府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那么什么是广府文化呢?广府文化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效地展开广府文化研究?广府文化研究的目标与意义何在?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广府文化的研究略有助益。
一.广府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广府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中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广府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它以水为底色,以商贸为核心,以开发、创新、兼容为动力,在中外贸易、革命维新、文化辐射、改革开发等方面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征、时代色彩和优秀的文化品质,发挥着辐射岭南乃至全中国的极重要功能。
广府文化虽然在岭南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生存与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社会上已出现了一股“广府文化正在流失”和“拯救广府”的舆论,认为:1. 粤语在衰落,广府文化将逐渐变为一种文化遗产;2. 广府风华已如明日黄花,亟需“拯救广府文化”。
而就广府文化的研究状况来看,在岭南三大民系中,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都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有所谓的“潮学”、“客家学”之说。相形之下,广府文化研究则明显滞后,目前还停留在零散、无序的表层上,尚缺乏广泛、扎实的田野调查和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更未能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广府学”学术体系。这与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主导地位是很不相称的。由于目前对广府文化的调查、研究,未能全面、系统、深入地展开,因而有关广府文化资源的发掘、传承、创新与推广,也就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大力加强广府文化研究,建立系统、科学的“广府学”,擦亮广府文化品牌,繁荣文化事业,这对于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不仅很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有相当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
二.广府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向
广府文化的内涵虽然丰富多彩,但最能凸显广府文化特色的主要是:广府民间民俗艺术、广府文学、广府宗教文化与民间信仰、广府商贸文化、广府饮食文化、广府方言、广府历史文化名人等。因此,可以围绕这些主要内容,凝聚研究力量,形成下述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一)广府民间民俗艺术研究
民间民俗艺术,是民间习俗与民间艺术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民间艺术形态。广府的民间民俗艺术历史悠久,资源相当丰厚。例如,粤剧、粤曲,就堪称广府文化的瑰宝,粤剧更有“南国红豆”之美誉。而与广府民俗相映生辉的民间艺术,诸如市桥水色、沙湾飘色、麻车火狗、醒狮、鳌鱼舞、醉龙舞、麒麟舞、木鱼书、龙舟说唱……;以及各种民间工艺,诸如广绣、广彩、牙(骨)雕、玉雕、木雕、宫灯、剪纸……,可谓异彩纷呈。
广府的民俗艺术虽然历史悠久,资源丰厚,但研究者对原生态的民俗艺术挖掘、整理与研究明显不足。目前,有关广府民俗艺术的论著甚少,较有代表性者如叶春生《广府民俗源流及其特征》(《广东民俗》1998年第3期)、《广府民俗的特征》(《广东民俗》1998年第10期)、《广府文化习俗刍议》(《岭南春秋》1999年第2卷)等。左鹏军主编的《岭南学》,也只有少量文章论及广府的民俗艺术。但总的来说,广府民俗艺术的研究零星而不成系统。
因此,如何认识和理解广府民俗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保护、弘扬广府的民间民俗艺术,打造民间民俗艺术品牌,彰显广府地区城市的文化底蕴与个性魅力,无疑是广府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广府民俗民艺包括下述几大类,这几大类也是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1)民间绘画:模板年画、扑灰画、灶头画、农民画等。
(2)民间雕塑:石雕、木雕、牙雕、骨雕、竹刻、泥塑等。
(3)民间建筑:居民、小庙、桥等。
(4)民间工艺:广彩、广绣、抽纱、编织、装潢、木工、剪纸等。
(5)民乐舞蹈:粤剧、粤曲、醒狮、鳌鱼舞、木鱼书、龙舟说唱等。
(6)民间书艺:组合字、花鸟字等。
(7)民间杂艺:游艺、竞技、根艺、盆景、插花等。
在具体的应用上包括与民间艺术有关的各类活动,诸如: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人生仪礼,包括婚丧嫁娶、生育、寿诞等;还有祀神祭祖和日常的文化娱乐等。
研究广府民间民俗艺术,就是要把广府的民俗和民艺结合起来,着眼于民俗与民艺互动、影响,重点考察广府的风俗习惯如何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如何利用民间艺术的形式以成风俗,并探讨从广府“民俗”中体现的广府文化风情以及从“民艺”中体现的广府文化特色。
具体可实现的目标是:(1)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梳理,结合节日民俗活动,挖掘、承传、弘扬广府民俗艺术,彰显广府地区城市的文化底蕴与个性魅力;(2)建立广府民间民俗艺术资料库;(3)建造一批不同种类、内容的广府民俗艺术博物馆;(4)依托高校,培养广府民间民俗艺术承传方面的优秀人才;(5)打造一批广府民间民俗艺术品牌。
(二)广府文学研究
文学是文化的形象体现,文学的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可感的。文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环境、气候、生物、交通、建筑、农业、工业、商业、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法律、伦理、民俗、饮食、服饰、音乐、绘画、体育、旅游等50多个学科门类,它的涵盖面是最宽的。从文学的角度,有助于深切、具体地认识一个地区文化的精神风貌。
广府地区在过去的2000多年中,产生了1400多位有文集行世的文学家,产生了许多既有广府文化特色又有岭南地域风格的优秀作品。此外,广府地区还有许多有关地名起源、名胜、人物、风物等方面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竹枝词、谜语、谚语、笑话等,它们也积淀了深厚、多趣的文化信息。研究广府文学,对于挖掘广府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提高广府人的文化素质,繁荣当代广府的文学创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广府文学研究是以广府文学为对象,以中国其他地域文学包括客家文学、潮汕文学为参照,用文学史和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所进行的一种地域文学研究。广府文学研究既是中国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府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府文学研究,包括各个不同的层面:从作者层面来讲,有广府作家文学研究和广府民间文学研究;从文体层面来讲,有广府诗词研究、广府小说研究、广府散文研究和广府戏曲研究;从文学史层面来讲,有广府古代文学研究、广府近代文学研究、广府现代文学研究和广府当代文学研究;从文学地理的层面来讲,有广府文学家族研究、广府文学流派研究、广府文学与地理环境之关系研究、广府文学的地域特征研究,广府文学与其他地域文学的比较研究,等等。
广府文学研究,要做到“五个结合”,凸显其“广味”:一是把作家文学研究和民间文学研究结合起来;二是把古代文学和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结合起来;三是把文学史的研究与文学地理的研究结合起来;四是把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五是把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
广府文学研究可以达到的目标是:(1)通过对大量的文学家、文学家族、文学流派(社团)和文学作品的研究,还原广府文学的真相,看看广府文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2)总结广府文学的发展历史、地域特点和成长规律;(3)通过对广府文学的研究,探讨它的成功经验,指出它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当代的广府文学创作提供借鉴;(4)通过对广府文学的研究,了解这种文学所赖以产生的土壤即广府文化的丰厚底蕴及其鲜明特点,从而为今天的广府文化建设提供借鉴;(5)通过广府文学的研究,更好地传播广府文化,进而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广州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
(三)广府宗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研究
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地处岭南之腹地,宗教历史和民间信仰源远流长,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间信仰习俗,对当地文化品格和民众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支配广府民众风俗习惯、行为禁忌等的重要思想基础。
广府的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虽然在广府民众中影响深远,但从研究状况来看,已有的论著多集中在对岭南的宗教作历史源流的探讨,个别论文涉及到当今广州宗教信仰的现状。然而,至今还没有一部专论广府宗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的著作,并且对当今广府宗教与民间信仰的状况的调查与实证研究也明显不足,对广府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的研究则基本阙如。
因此,广府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的研究,需要依托历史,立足现实,重点探讨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对广府文化品格和民众心理、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当前广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涉及下述10个方面:(1)广府宗教及民间信仰的产生、发展与变迁史研究;(2)广府宗教及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研究;(3)广府宗教及民间信仰的文艺传播研究;(4)广府宗教及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的环境、资源之关系研究;(5)广府宗教与民间信仰的人文景观与文化旅游价值研究;(6)广府宗教及民间信仰与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7)广府宗教及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和谐社会之关系研究。
广府宗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研究可以达到的目标,一是可从学理上深入探讨广府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思想渊源、地域特色,为广府文化研究增添历史厚重感;二是可充分挖掘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对广府民众现有的信仰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之更好地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三是可以为现行体制下管理者和思想文化工作者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民众生活中的宗教和信仰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建议;四是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民俗节日与宗教活动,打造一些宗教文化品牌,如禅宗文化、庙会文化等,增强城市文化的魅力。
(四)广府商贸文化
广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商贸中心区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也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府人在上千年的商贸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商业精神,仗义疏财、博施济众的关爱精神,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商贸最能体现广府文化的个性、特质。
为了凸显广府商贸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急需加大力度研究几千年以来积淀的商业文化遗产,阐发广府人的商业文化理念,使其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此外,还应该致力于保护、恢复、开发、利用一些带有标志性的古老的商业文化遗址,有效地彰显了广府商业的文化底色。
广府商贸文化研究,与以往学者侧重从经济或历史的角度研究广东的商业贸易不同,它立足于“广府”,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挖掘广府商贸的历史文化内涵,凸显其“商贸”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精神特质,以期为广府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广府商贸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广府商贸的历史变迁研究;(2)广府商贸与城市发展研究;(3)广府商贸与东西文化的交流、传播研究;(4)广府商贸业态与发展理念研究;(5)广府商贸文化精神的挖掘、丰富与发展研究;(6)广府商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7)广府商贸与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研究。
广府商贸文化研究要达到的目标是:(1)挖掘广府商贸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当代广府商业发展理念;(2)保护、利用“千年商都”的文化资源,塑造别具一格的商业文化景观(如黄埔古港、南海神庙、波萝诞、镇海楼、十三行等),将广府文化商贸区(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打造成广州岭南文化的新地标;(3)落实文化兴商战略,将“千年商都”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转化为商业资源,以适应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时代要求。
(五)广府饮食文化研究
广府由于优厚的自然条件,奇异的物产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其饮食文化也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广府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它植根于广府人的生活方式,表现在广府人的饮食习惯、饮食观念、饮食制度、节日习俗等方方面面,形象地体现了广府文化乃至岭南文化的精神风貌。
广府饮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历代文献对广州饮食文化的载录不绝如缕,但却很少有人对之进行专门、系统、细致的整理、研究;当今,广府饮食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广府饮食的传统文化资源却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掘与利用,广府饮食文化的个性特色正在逐渐流失。
因此,如何传承、保护和利用广府饮食文化,重新擦亮“食在广州”品牌,建设“世界美食之都”,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广府饮食文化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广府饮食文化的成因研究(包括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奇异的物产、古朴的民俗、人口迁移的影响、商业文化的影响等);(2)广府饮食文化的内涵研究(包括食材选料、制作艺术、饮食观念、饮食保健、饮食交际、节日习俗等);(3)广府饮食文化的特征研究(包括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享受性、务实性、挑战性等);(4)广府饮食文化的现状研究(包括广府饮食文化逐渐变味、粤菜逐渐失去优势地位、老字号食肆不断走下坡路等);(5)广府饮食文化的发展策略研究(包括如何挖掘、利用传统的广府饮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丰富、推广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美食品种,打造特色鲜明的广府饮食文化品牌,举办丰富多彩的美食活动等)。
广府饮食文化研究可以达到的目标是:(1)探讨广府饮食的渊源、流变,阐发广府饮食的文化内涵、特征与成因,建立和完善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广府饮食文化体系,为广州建设“世界美食之都”做好理论文化方面的准备;(2)挖掘、利用广府饮食文化资源,凸显广府饮食文化的特色与亮点,重新擦亮“食在广州”品牌,扩大广府饮食文化的社会影响;(3)揭示广府饮食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发展方案。
(六)广府方言研究
广府方言,主要指粤语,粤语是中国最独特的方言,通行区域广,使用人口多。不仅广东、广西的许多县(市)通行粤语,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以粤语作为社会通用的共同交际语。在海外,如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的许多华人社区,粤语是其主要交际用语之一,维系着海外华人与本土文化的联系。
粤语是广府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广府地区的各种传播媒介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与文化品牌等多是借粤语来展现的。深入研究粤语,可以更清楚、深刻地认识广府文化。特别是当前要把广州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研究粤语,发展一个以粤语为认同核心的广府文化生态圈,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语言研究的角度看,深入研究广府方言,不但对汉语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对于研究广府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语言本体的研究,一般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大系统,广府方言的研究也不例外。相对而言,学界对广府方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语法上,这两个系统的研究基础比较好,但词汇研究则十分薄弱。
《广州方言研究》(1995)辟有专章《广州话词汇》,是迄今为止比较深入系统研究广州话词汇的优秀成果,但主要还是共时层面上的分析,词汇系统的承传关系还研究得很不充分。从整体上看,学术研究仍主要是词典编纂、对某个方言词的语源考证或是个别具体的词义的诠释,缺乏对整个词汇系统的深入探讨,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涉及,而且那些已经涉及到的问题,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因而,今后研究广府方言,既要对广府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语言要素作共时描写,还要着重对广府方言作历时的研究。这种研究,既有整个方言形成和发展的探讨,也包括语音方面古、今音的对比研究及语音发展情况的描述,还包括词汇、语法方面古今语言特征承传关系的探索。此外,针对学界研究的薄弱之处,要对广府方言词汇系统作更深入的研究。
广府方言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如下两项:一是为相关的语言学科和人文学科服务。广府方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古汉语的成分,这些方言材料对于古代汉语、汉语史的研究极为重要。无论是语音史、词汇史和语法史都必须把古代文献的材料和现实的方言材料结合起来相互论证,才能得到科学的认识。粤语区流行着不少俗字、简字,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史,也很有参考价值;二是为广府文化的研究、地方文艺的研究、地名的研究、地方习俗的研究提供重大的帮助。因为广府方言是广府文化的载体,地方文艺的形式、绝大多数旧地名都是用方言称说的,所有的习俗都必须借助方言才能有明确的观念,才能具备可操作性,才能得到传承。
(七)广府历史文化名人研究
文化是人的创造产物,而文化名人在创造文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广府文化,必然要研究广府文化名人及其文化贡献,因为广府文化名人既是广府人的文化精神与价值系统的代表,同时又是这个文化精神与价值系统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广府文化从秦汉以来(直到1949年)共孕育了1400多位文化名人,他们在文学、史学、经学、科学、艺术等文化领域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成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特别是在近代中国,广府文化名人不仅在传统学术上赶上并超越了中原地区,而且在引进和传播西学中更是开风气之先,走在全国的前列,为世人所瞩目。广府文化名人研究,就是研究历史上广府文化名人在创造和发展广府文化中的贡献,在创造和发展中国文化中的贡献,特别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对输入西方文化的贡献。
然而,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对广府文化名人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学术成就)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研究、挖掘与弘扬。针对这个缺憾,今后我们要着重研究历史上广府文化名人的文化成就(特别是学术成就)及其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学术)的贡献等,以期更好地挖掘博大精深的广府文化,为当前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服务。
广府文化名人代不乏人,特别是在近代史上更是独领风骚。唐代的高僧慧能认为人心即佛,奠定了禅宗在佛教中地位。明代的陈献章及其弟子创立独具一格的心学,与王阳明遥相呼应,影响深远。在近代则出现了陈澧、朱次琦这样的大儒,他们精通经史,调和汉宋,提倡经世致用,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东塾学派”与“九江学派”。稍后的康有为、梁启超在中国学术上更是异军突起。高剑父的岭南画派在中国也是独领风骚。研究这些广府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为人处事、文化成就、学术思想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贡献,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有:中国古代时期(1840年前)广府文化名人研究概说;近代时期(1840年——1949年)广府文化名人研究概说;东塾学派名人研究;九江学派名人研究;岭南画派名人研究;康(有为)梁(启超)研究;白沙学派名人研究;阮元与广府文化研究;张之洞与广府文化研究;香山文化名人研究等。
广府文化名人研究应该达到的目标是:(1)完成一份关于广府文化名人的调查清单,并确定重点研究对象;(2)撰写一批广府文化名人传记;(3)出版一批研究广府文化名人的学术专著;(4)建立广府文化名人资料库;(5)建立广府文化名人博物馆;(6)把该研究方向打造成广府文化名人研究的主要阵地。
三、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的主要使命
如前所述,广府文化融入了古越人遗俗、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因子,它立足于商业贸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水文化、稻作文化和商业文化,其历史文化底蕴相当丰厚。广府文化的中心地是广州,其核心区域是珠三角。广府文化研究要立足于广州,面向珠三角,辐射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广府文化研究,除了要实现前文所说的一些具体目标外,其主要使命就是:
1、系统、深入地研究、弘扬广府文化,凝聚形形色色的广府文化要素,打造特色鲜明的各种广府文化品牌,突出特色文化的引领作用,优化广府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入挖掘、激活广府文化产业的资源潜力,多渠道、多层次、及时、有效地推广广府文化研究成果;
2、与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合作,着力打造“广府文化博物馆“,共建“广府文献资源中心”和“广府文化大观网站”,为研究和推广广府文化构筑最为宽广、坚实的文献信息资源贡献平台;
3、以多种形式培养、培训广府文化调查、研究、传播、应用和推广方面的专门人才;
4、通过研究广府民系所在区域的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建立新人文地理网络,发掘广府文化区域特色,建立国家级的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区;
5、在对广府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田野调查、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门系统、科学的“广府学”,将广府文化发扬光大。

文献资料来源:2012年   出自《广府文化》期刊 2012年第1期

作者:纪德君

索取号: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