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室天主教会
广州石室天主教会,又名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广州市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在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由于教堂全部墙壁、柱子都是用花岗石砌成,故又称为石室,广州石室天主教会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广州石室天主教会原址为两广总督的部堂。1857年,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军舰闯入珠江,炮击广州城,把当时的两广总督部堂夷为平地。法国政府借口清政府在教禁时期曾经没收教会在广州教区的教堂,胁迫清政府赔偿损失,提出在广州地区划定该地段为建教堂的要求,因此,广州石室天主教会就在这片废墟上建造起来。
1863年6月2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为圣心大教堂。在教堂前面东侧的角石上,刻有(耶路撒冷)1863,西侧的角石上刻有(罗马)1863,取义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而兴起于西方之罗马。当年,分别取耶路撒冷、罗马之泥块各一公斤作为奠基之用,1863则表示石室圣心堂的奠基年代。
教堂的建筑结构,正面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高插云霄,象征升上天堂,皈依天主。石塔中间东侧是一座大钟楼,装有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并按惯例刻有教名和受洗礼。堂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隆,正面的大门上面和四周扶壁分布花窗棂,都是合掌式,所有的门窗都以法国制造较深的红、黄、蓝、绿等色的七彩玻璃镶嵌,上面绘有内容丰富的宗教人物图象,这些七彩玻璃可避免室外强光射入,使室内光线保持柔和、形成慈祥、肃穆的宗教气氛。
教堂的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
石室教堂与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比美,同为哥特式建筑,是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欧洲最盛行的建筑风格,以高耸的塔楼,屋顶上的尖拱及花式窗棂最具特色,突出表现在教堂的建筑上,而石室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纯粹程度,建筑规模的宏伟和全部用石块建成的特色,居于全国教堂之首,也闻名远东一带。
石室教堂建筑工程浩大,当时建筑费用为四十万金法郎,它是由法国工程师设计,在香港九龙采石块,然后用帆船运到广州,从打磨到吊装都用手工操作而成,然后再砌建。最初由二个法国工程师指挥施工,后来因言语不通相继离去,具体指挥完成这一巨大工程总管工是广东省揭西县建筑工人出身的蔡孝。由此可见,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由于石室教堂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受日本飞机轰炸和在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退时炸毁海珠桥这两次破坏性影响,教堂的玻璃几乎全部震毁,在十年动乱时期,教堂内全部设施如祭、坐椅、跪凳及祭具、圣像等物均被焚毁。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政府落实了宗教政策,于1979年7月开始筹备复堂工作。祭台恢复了原样,并重新制作了各种圣物,堂内也设置了教友用的坐椅,跪凳,两侧的簇柱上挂上了新绘的描写圣经故事的“耶稣十四苦路图像”。目前教友们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每天早晨及主日钟声回荡在广州的上空,教友们络绎不绝来到教堂祈祷。
广州石室天主教会被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

文献资料来源:1993年   摘自《一德街志》

作者:罗丽珍主笔

索取号:K296.51/74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