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正小学创校简史
培正小学是华人自办,华人捐助,华人任校长的教会人士创办的学校。1889年浸信会开明人士廖德山、冯景谦、李济良、李贤士等倡议开办的一所私塾,以倡新学。随即集资67元赁校舍于秉政街,后迁珠光里,定名为“培正书塾”,设物理、化学、英语、天文、算术各科。当时学生只有44人,聘教师二人,另由各创办人作义务教习。1903年改称“培正学堂”,是开国人办新学之先河。在办学过程中,遭遇到很大困难,曾两次因经费不足而几陷于绝境。经前人的惨淡经营及海外侨胞的资助得以度过难关。1907年学生人数日增,乃于东山购地建校。1908年正式在东山开课,聘李锦纶为监督,林秉伦任监学,以后由杨元勋、黄启明先后任校长,自此学校渐趋正轨,校务蒸蒸日上。学校严格选聘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力求道德品质与科学知识并重,实施德、智、体、群四育,为社会为国家培育不少人才,从此校誉日隆,员生倍增,校舍又感不足。1919年派黄启明校长先后赴南洋及美洲募捐,得款30万元。于是逐年增购校地、新建校舍,添置各种教学设备,逐渐成为国内一所校园广大、设备完善、成绩优良的中学,蜚声中外。海外华侨亦纷纷遣送子弟来校就读。之后,先后开设西关分校、香港分校,员生一共六千余人,是为培正鼎盛时期。
创校元勋及办校前辈艰苦创业,不慕名利的服务精神,深受后人的敬仰。
抗战期间,学校先迁鹤山,再迁澳门。断而与培道中学合作,开设坪石、桂林两所联校,使大量学生得以继续学习,抗战胜利后,复校东山。其时,培正女小被夷为平地,学校原有设备亦全部散失。经几年的积聚,才逐步恢复。1947年冯棠校长由美返国,得捐款逾十万美元,即筹备充实设施,兴建礼堂。1949年广州解放,冯校长病逝,以致这些规划未能实现。1953年以后,培正校园依旧,但校名多次更改。东山及西关小学亦未例外。香港及澳门培正于1950年分别改名为“香港培正中学”和“澳门培正中学”。至1984年冬,西关及东山小学、中学分别复名。经过这十多年,政府大力扶持,广大校友及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的关怀和支持,广州东山培正小学不论在校园环境,教学设施都逐步迈向现代化,1994年获得省一级小学,获国家、省、市数十项荣誉称号。今年适逢培正创校120周年,穗、港、澳各校将继前人创校伟业,发扬培正精神,决心将培正办得更好,以慰广大校友的期望,为广州教育强市增添光彩!

文献资料来源:2009年12月   摘自《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创校120周年纪念特刊》

作者:张淑华编撰

索取号:G629.28/4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