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海味专业街
一德街辖内的一德路历史以来商业就比较兴旺,有着经营京果、海味副食、古钱咸鱼行业而盛名的悠久历史。
早在民国初期,一德路的咸鱼海味、京果副食贸易就不断发展。一德路南边一带已布满货仓,形成东起石室路口(今劳动路口),西到海珠路口,南到长堤路口的“丁”字型咸鱼海味街,其大小行栏有:启享、泰生、荣发、鸿发、信记、合兴隆、德信、粤发、通商行、合记、安记、广泰、公正、德兴等。从靖海路口到海珠路口路段,商贩沿街摆卖,每个屋前有两档商贩,当时经营咸鱼海味的都是独资或合伙开办的,其中以岗尾、顺德人居多。
广州论陷后,日本人在一德路315号开了一间振裕洋行,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粤兴行,专营批发、零售东洋咸鱼海味,同时也做国货,其经营的主要品种有:朝鲜的仔干,台湾的银鱼仔,生鱼片等。
与引同时,港澳商人也到此地经商,他们用船从香港、澳门等地将咸鱼海味运到广州卖,那时,一德路的咸鱼海味生意已形成多方经营的局面,货源由省内沿海的汕头、汕尾、东平等地的黄花简、北海的红鱼片,广海、福建、湛江的曹白鱼等发展到省外的山东咸鱼,大连的鲍鱼、上海、浙江、舟山的黄花鱼等及日本、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的鲍、参、翅、肚、干贝等。
随着咸鱼海味京果副食贸易的为断发展,广州市成立了京果海味同业工会,日本人侵占广州时,同业工会为伪政府所用,抗战胜利后,因伪京果海味同业会已失去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而被解散,之后,由一德路义全行梁燕祥,浩安行冼溥泉、广大行潘满,大通行冯荣根及广州市商会指导委员会派出的区志澄、李中和、郭球、麦小萍、湛丽等人筹备从新组织广州市京果海味商业同业工会。同业工会成立时有会员店铺101间,其中在一德种有67间之多,会员中除个别在浆栏路外,大部分分布在一德路、海珠南路、大新路、长堤一带。
与此同时,广州市咸鱼商业同业会也于1964年4月29日在一德中路271号成立。在一德路的会员代表有:叶德卫介眉、公祥梁贯一、裕隆行郑子东、泰生行黄巨光、茂源行陈彬、联合行陈丽如、广南行郑森、启泰行陈标、永发陈国良、义合栈梁菊卿、义兴何李镗、邝和记邝杨、利记卢生、兆兴谢鉴基、七记李七、洪记薜洪、生发周良、棠记欧阳棣贤、叶合记叶承志、四兴高但、信泰祥李廉、协记朱秀如等。
随着咸鱼海味贸易的兴旺,一些摊贩还沿一德路211号至381号的骑楼底摆卖咸鱼,这长约120丈阔约14尺的地方,共有126个档位,后由于市政管理需要、市警察局决定取缔违法摊贩,调整摊贩摆卖地点,以给摊贩牌照,市政府划出一德路265号至295号铺尾的荒地为咸鱼市场,将骑楼底的摊贩移入新地设档营业。
1954年,工商局和交通部对市容进行整顿,将个体摊档全部迁入广济新街,名为广济市集专营咸货。1955年,市内经营的摊贩日益增多,个别小摊小本的摊贩便进行合并,此时的咸鱼海味市场,已由个体小摊向联合集体发展。
1956年,实行公社私合营。市水产供销公司将祥泰广安、国安、南合、合兴隆合并成为经营咸鱼海味的大型集体企业,并继续廷用祥泰字号、祥泰合并后,继续发杨其经营特色,货源有,汕头、江门、闸坡、湛江、上海、山东、台湾及国外等地。在这之后的几年间,祥泰随着政府对商业网点调整而几易其名,但其经营特色始终未变,直到1961年,再度复用泰字号。“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祥泰改名为广州咸鱼海味店。
为了对于干咸果菜等副食品市场进行有计划统一管理,广州市于1965年将南北东西各区干杂货采购站合并,在一德路成立广州市副食品批发公司,经营京果,干咸菜等副食,至此,一德路的干果咸杂副食业已从解放前的个体独资、散摊小档的小本买卖,到解放初期的合集体企业,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复盖面专搞大综批发买卖的国营企业。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一德路的咸鱼、海味、干果、咸杂菜等副食品行业也不例外,一切购销活动都按计划凭票证进行,由于计划的局限,一德路只有几家国营和大集体企业按计划去经营咸杂副食品,经济发展缓慢,一德路也失去了他经营咸鱼海味、干果、咸杂菜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工农副业产品大量增加并投放市场,过去少见的鲍鱼,鱼翅等高档商品随处可见,一德路除了国营企业外,还增加了不少集体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重新给一德路的咸鱼海味、干咸果菜市场带来了生机。
80年代,个体户开始进入市场,形成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局面。到1983年10月止,一德路两旁骑楼底已有210个个体档摊。形成靖海路口到海珠南路口一段马路的南边骑楼底经营干果、海味、咸鱼;劳动路口至海珠南路口一段马路北过骑楼经营花生、干果、京果的咸鱼海味、干果、咸杂菜一条街。国营集体企业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广阔的货源,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做好大宗买卖。广州副食品批发公司的年销售量已达到5000万元。而个体业户又以其小秤买卖,花色品种多,经营灵活,日益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国营企业随着市场的开放,已逐步适应市场变化,在市场活动中起头主导的作用,而个体小本买卖灵活经营,弥补了市场的空白。出现了国营、集体和个体摊贩互补长短,同步发展的局面。
随着一德路市场生意畅旺和发展,个体摊档越来越多,有的越做越大,出现占道经营,经一德路不定期来了行路难、行车难的问题,影响了城市交通和市容环境卫生。为了理顺城市交通,整顿市容卫生,城管和工商部门于1988年将原广州纸箱厂的厂房辟为一德路综合市场和交易市场、成为经营咸鱼、海味、南北干果、咸杂菜副食品的大型个体集市,市场内共有档位近600个。
随着市场的升温,个体户搞大宗买卖,一德路的咸杂市场在国营、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间发生了激烈的竞争和较量。一些企业出现了亏损的现象,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广州副食品批发公司的领导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分析市场情况,充分利用国营企业经济实力雄厚,产区面积广,又地处一德路的地利条件等有利因素,积极开拓业务门路,1988年年销售额达9000万元,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改革开放后的一德路市场,已今非昔比,它的发展是喜人的。各企业增加了议购议销,代购代销和直接从产区进货等业务,开展了加工洗晒咸鱼,洗鱼翅片、沙瀑肚等加工项目及为顾客送货上门,邮寄干口小宗商品等服务项目,其销路更由市民需向海外发展。

文献资料来源:1993年   摘自《一德街志》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街修志小组编

索取号:K296.51/74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