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医生远程为南沙病人做B超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魏星 金秋)距离60公里的医院两个院区,显示屏这头,医生运用操纵台移动手柄;另外那头,一个机械臂根据医生的操作实时移动探头,为患者进行B超检查。昨日上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越秀主院区,一台搭载了广州联通5G网络传输的AI超声机械臂和4K摄像头在该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志文的操纵下,完成了对南沙院区患者的腹部表面进行超声扫查,成为全省首例5G远程超声诊断。
  
    毫秒级延迟,20分钟完成远程超声诊断
  
    “请向左侧转身”,随着医生的指令,只见远在60公里外的南沙医院的病人,即刻转身,这是10毫秒的速度的实现。这场原本需要跨越60公里才能实现的诊断,通过“5G+AI+4K”技术,只用了短短20分钟就完成了诊断全过程。“超声检查具有实时性,采集数据量很大,往往在几分钟内就需要传输数十G的图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柳建华告诉记者,这是原本阻碍远程超声检查的技术壁垒之一,以往的4G技术,信号传输的延迟在15毫秒左右,如今运用5G技术,信号延迟控制在5毫秒以内,几乎是实时操作。
  
    “设备图像质量很好,同步性也很好。”胡志文在20分钟的操作诊断结束后告诉记者,随着他手中设备的移动,60公里外的探头也随之移动,机械臂十分灵活,连轻微的动作都能还原,他表示,这样的操作方式与实际操作并无多大差别,医生一般只需运用一两次,即可熟练上手。而南沙院区,只需一名辅助的护士在场根据指示帮助患者移动身体,病人端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流畅地展现在医生眼前。
  
    摆脱“两头跑”,将打造5G全覆盖医院
  
    具有“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特点的5G技术,除解决了以往异地操作中同步、图像、音频的传输卡顿问题之外,最大的现实意义是解放了医生“两头跑”的难题,让更多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为病患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柳建华表示,超声检查对于技术人员要求较高,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培养3~5年方能在某个专业领域上达到专业水平,这对缺乏经验的医生,或是基层医院超声医学的发展有所滞碍,而“5G+AI+4K”技术无疑可解决这个难题。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曹杰认为,除了解决专家“两头跑”的困惑,这套系统也将可运用在远程急救、院前急救、现场抢救和进行应急检查和紧急判、指导,推动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他表示,此次远程超声的成功实施,通过5G高速低时延网络,可全方面、分阶段开展高清诊断、高清示教以及远程手术,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将不受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共惠。

文献来源:2019-05-07   信息时报-A8

作者:廖温勃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