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飘越秀
“越秀山上摆歌台,
客家山歌唱起来,
山歌滚滚飞出口,
莲叶出水心花开。”
在越秀山镇海楼东侧,有一座六角形凉亭,客家人称之为“客家亭”。从“客家亭”往东上山100多米,便看到一块天然大石,上面刻着“客家山歌传四方”七个大字,这就是越秀公园的“客家山”了,它是客籍老年人晨运和欢聚的地方。洪桥街辖内各街道是客籍人士聚居的地方,客家人喜唱山歌是历史悠久的,居于洪桥街一带的客家人早已在小北花圈附近唱山歌自娱自乐了,当时洪桥地区工厂是每月12日发工资的,一批退休工人相约每月的这一天在越秀公园内一个小山坡相聚对歌,他们还众人动手平整土地,筑台搭亭,使此地成为客家歌手对唱山歌的地方。从此,每月十二日,客家山歌飘越秀,九时多,“客家山”上已聚集数百人。客家山歌越唱越嘹亮。几位被称为“山歌王”的客家人被围在中间,一人发歌、一人应和,男女对唱,互不相让,气氛极为热烈。
这些山歌腔调多达十几种,抑扬顿挫,荡气回肠。所唱内容无所不有,而以爱情歌为多数,唱者兴高采烈,闻者开心大笑。“客家山”成了歌的海洋。笔者在现场采访了正在唱歌的陈景文老人,他是前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今年80岁了,曾写过关于客家山歌的书。他说:“我很早就听说这里每月12日有山歌会了,今天特地约了几个老乡来凑个热闹。我年轻时就喜欢唱山歌,但一个人唱没意思,象这样你唱我对,既开心又陶冶性情,太好了!”
客家人唱客家山歌,偏重于自编自唱及现场抒发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化形式。为了使客家山歌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在文艺花园中开得更璀灿,使众多的客家人唱山歌从唱情歌为主转为歌唱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人新事新风尚内容上来,发展得更快更好,1994年9月,越秀区洪桥街在越秀公园举行建国以来首次广州地区客家山歌“洪桥杯”大赛,这场赛事当时在客家人当中引起热烈的反响,吸引了广州地区八区四市的客家山歌手85人参加角逐,年龄从80多岁至30多岁。在决赛的当年,总顾问黄桂清女士的一曲“共产党恩情长”新编客家山歌拉开了决赛的序幕,曾经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的邬梦兆同志还即兴演唱一首客家山歌《放牛歌》:
“打赤脚来手牵手,
田边山边到处走。
唔怕日头晒唔怕大水淋。
总怕人家话我顽固头。”(掌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从唱情歌为主已转变为歌唱新人新事和改革开放后的成就。在客家山歌大赛中,他们对唱:
女:雄鹰才敢上高坡,我就敢夸涯老公。
男:她屋后开山种果树,门口就挖塘养鸭鹅。
合唱:一日三餐有得煲。
男:涯个笨婆真能干,鸡卵都换到小汽车……
越秀山上搭歌台唱山歌,使浓郁的山歌与现代都市文化溶为一体,也使客家山歌更具有山乡风味,更具民间艺术特色。大赛结束后,洪桥地区的客籍人士把洪桥街领导当成了自家人、贴心人,经常找他们倾诉心声,邀请他们参加客家人的聚会,关心其生活。经过多次上山参加客家山歌聚会,洪桥街领导觉得有必要在各方面帮助他们,发展客家山歌的艺术水平。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洪桥街文化站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展现民间艺术风采,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在1996年10月成立了“洪桥地区客家山歌协会”,并与市城庆办等单位联合举办可广州市欢乐金秋贺城庆系列活动之“客家山歌贺城庆”活动,再次把客家风情展现在人们眼前,又一次把山歌活动推向高潮。
洪桥地区客家山歌协会成立以来,使这一以自发形式进行的山歌活动,从松散型转变为有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还组织了“96客家山歌再道情”、“97新春团拜大联唱”等活动,使其内容不再局限于“情歌”,丰富了内涵。现在,客家山歌协会正在编印一本《客家山歌汇编》,内容包括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新成就、歌唱新生活、迎九七香港回归、情歌等,全部由协会成员自创自编,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今年五月份在越秀山上举办一次“洪桥客家山歌协会迎九七香港回归山歌创作大赛”。
“爱唱山歌这边来,这边搭有山歌台,你就来唱我来驳(接自唱),唱得两人心花放”心想唱歌就唱歌,愿具有乡土气息的客家山歌越唱越美。

文献资料来源:1997年9月   摘自《都市风97》

作者:陈明、刘肖敏著;陈可仰,黄梅华主编

索取号:I2/3

本馆校对:周俊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