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乱世难除风月之所

    ●南方日报记者 周煦钊

  小北路有条飞来对面街,飞来对面街对面曾有座飞来庙,飞来庙曾驻扎过广东第一间警局,警局虽不是飞来,却是舶来。

  舶来的警局在老大的封建满清帝国统治之时就出现了,这或多或少都拜八国联军所赐教。八国联军攻陷京津等地后,到处划界,并在界内设立巡捕维护治安。待他们撤兵后,清政府就依样画瓢,建立起几千年“家天下”都未曾见过的带有公共色彩的城市治安机构,虽然当时没有“执法机构”的概念,但也算开一时之风气。

  光绪廿九年春(公元1903年),广东第一间警局广东全省巡警总局在省城广州设立。局址最初就在飞来庙,后迁至南朝街旧督粮道署,也即是今天广州市公安局局址所在的起义路200号。

  当时,警局的职责实可谓多,那些在今天能让好多个执法部门忙活一通的活儿,全由其一身承担:社会治安、街道清洁、餐饮安全、应急救助、疫兽检查、传染病预防以及医院、娼妓病院之设立与考核等等。

  说起妓院,巡警总局的经费,有一部分就来自妓院的营业税。所以,姑且不论社会风气如何,既然是财源,巡警的执法之拳自然是打不到其身上的。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专治建立共和。只是,革故易鼎新不易,民国在民政方面的机构设置大体仍沿袭清制。1912年,此前于1909年改名为警务公所的警局又换了块牌子:广东省城警察厅。首任厅长由同盟会会员陈景华担任。

  封建的帝国不禁娼妓,共和的民国是要禁的。由于主政广东的胡汉民、陈炯明都强力主张禁娼,陈景华一上台,警察厅就多次发令要求娼妓停业,并强行查封寮馆。

  只不过,有点儿吊诡的是,飞来庙近旁就有一风月去处。庙的附近有风月去处当然也算不得吊诡,真正吊诡的是,那是座庵,庵名药师,真的有尼。

  药师庵的尼姑据说与众多军政要人风流雅士有千丝万缕的牵连宋子良、曾仲鸣、高剑父……

  那个时候,到处“城头变换大王旗”,风气之乱,执法之难可以想见。禁娼这事,自是屡禁屡败。1925年9月4日的《广州民国日报》仍载市公安局特训令云:“据报近月以来,市内私娼,日见充斥,不特有伤风化,抑亦碍及治安……”

  不过,警察的头大可不必疼,这事其实连孙中山都没办法,风气败得无可救药彭建新的《民国广州娼妓述往》里就说:“1920年,孙中山为准备北伐,筹措经费,曾由广州市政厅成立官产清理处,规定市内庵堂、寺观及产业,一律充公。但是,小北的药师庵、都府街的永胜庵、仰忠街的莲花庵、丽水坊的无着庵、应元路的昭真庵、豪贤路的白衣庵、大北直街的檀道庵,由于得到官僚的暗中保护,屹然不动,保存下来,时称广州‘七大名庵’。”

文献来源: 2011-09-29   南方日报-A15

作者:周煦钊 王辉 梁文祥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