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实验区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外文化的重要门户。即使是明清两朝厉行闭关政策的岁月,广州与海外的联系也始终未曾中断。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西学东渐,首入广州,继而扩展到中国其他各地。
长堤更是西学东渐的桥头堡。众多的临江、临街商业建筑是在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岭南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而产生。在19世纪,西方医术和医学已经系统地、全面地东渐到广州并至中国各地了。美国教会已来广州传播基督教,建立各种慈善及教育机构。1888年,美国南方授信会女传教士容懿美在五仙门创办了培道女学。在这个过程中,长堤十分明显地处于桥梁的地位,扮演了西医东渐的最重要角色,自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沟通中西文化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堤基督教青年会
1909年,为马礼逊牧师在广州长堤五仙门西侧建成纪念堂,并成立了基督教青年会。马礼逊是清中期来广州传教的传教士,对基督教在广州发展颇有贡献。青年会成立后,成为基督教主办的青年活动和社会服务团体,属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地方组织,以团结各界青年、培养健全人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其举办的事业比较广泛,如出版中英文版《广州青年》周刊,办有3间学校及各类型的会、社(组),热心赈灾救济等慈善活动。1923年,为欢迎青年会全国协会第九次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先生亲临讲话,予以热情赞扬;郭沫若也曾给广州青年会写下热情的题词。1936年12月3日至5日,八路军著名摄影师沙飞的第一个个人摄影展览在基督教青年会举行。因此,青年会影响较大,也是广州的名地。至今老广州仍识“青年会”之所在(即今广医一院东面)。
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有个可容纳500人左右的礼堂,里边配备了一架三角钢琴,成了当时广州独一无二的音乐厅。基督教青年会还经常邀请国外的知名音乐家来开演奏会。在1929年11月30日举行的中西音乐会上,就有来自德国、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27位音乐家登台献艺。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就在这里开过好几场演奏会。还有饮誉美国歌坛的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声乐家罗荣钜都在基督教青年会举行过独唱音乐会。
真光书院:广州最早的女子学校
美国长老会决定在广州设立女子学校以便对妇女进行传道,并指定那夏理为创校负责人。1872年6月16日,那夏理女士创办真光书院,校址在广州沙基金利埠(即今六二三路容安街),当时只有学生6人,其中3人是已婚妇女。1878年迁往长堤仁济街新校舍。民国元年(1912),改名真光学校。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真光书院引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为广东培养了一批接受近代新式教育的女性。广东第一批女医生、女教师和女护士即出自该校。真光书院的毕业生中做教师的较多,遍布广东的城乡,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著名华人陈香梅女士、中国科学院女院士郑儒永均为真光书院校友。
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和第一所西医学校:博济医院及南华医学堂
博济医院前身是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在广州创办的“眼科医院”,又称“新豆栏医局”。1854年由美国人嘉约翰任院长。由于求医者日众,1856年嘉约翰在长堤仁济大街购买空地建新医院,改名博济医院。1865年博济医院建院30周年时成立博济医校。1879年更名为南华医学堂,嘉约翰和中国第一位留美医科毕业生黄宽曾在该学堂任教。1902年博济医院南华医学堂新校舍建成,命名为南华医学校,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办的第一所现代医学院。19世纪上半叶曾是欧美各国教会派遣传教士到华行医传教的主要渠道,在推动现代医学在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创造了中国西医史上许多个第一:首例膀胱取石术、首例病理解剖术、首张医学X光片、首例眼疾手术、第一个医学留学生和第一个女医学生、第一本医学杂志等。1934年,岭南大学校董事会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筹办孙逸仙博士医学院。
中法韬美医院:外国人在广州创办最早的西医院之一
法国人建成广州天主教堂(即石室)不久,所余下的建材仍留在五仙门码头附近。法国领事便向清政府提出以“法国出钱,中国出地,合办‘中法韬美医院’”。命名为“韬美”,是为纪念当时法国政府的一位海军军官、驻印度支那总督 Paul Doumer。1903年落成的医院建筑是“法国式房子,中央竖着一面三色法国旗,门口却是朱漆大门,上面贴着两张门神,门前站着两个护勇(清朝卫兵)”。1951年更名为“广州市工人医院”,今为“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法韬美医院是一所近代广州的政要疗养院,更是突发事件中受伤者的急救医院,也是广州沦陷前救治难民的医院。汪精卫、江秉乾、谭学衡、林修梅等军政要员均前后入住中法韬美医院;程璧光、邓铿、钮永建被刺案,以及行刺安南总督案、这些近代著名突发事件的受伤者无一不是被送往该院急救或请该院医生救治,可见该院的外科救治水平居当时广州医界之翘楚。

文献资料来源:2016年5月   摘自:《长堤风华录》P150-159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档案局

索取号:K296.51/645

本馆校对:周俊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