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仙诞游白云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是广州特有的节诞,也是昔日白云山喜庆之日、这就是郑仙诞,雅称白云诞。关于诞期是七月廿四还是廿五有争议。宋代杨万里有游蒲涧诗,收句是“至今七月二十五,倾城游人来访古。”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说:“安期生……于七月二十五日仙去,今郡人多以是日采菖蒲、沐清泉,以期得仙气。”但同是这位屈大均的诗《自蒲涧至帘泉洞寻郑仙鹤舒台作》有句云:“七月廿四廿五日,广人倾都东门出,菖蒲涧中漱寒泉,共寻郑公炼丹室。”据广州研究民俗的专家叶春生说,郑仙诞应为七月二十四日。笔者基于宋代诗句及屈大均诗、文,推断古代廿三、廿四、廿五为郑仙诞期,正如广州特有的波罗诞也有三天的道理一样。但郑仙诞正诞应为七月廿四,古时人习惯于是晚登山求仙祈福。这个诞日是纪念为老百姓寻找草药的医者郑安期的。古语云“路上行人口似碑”,为老百姓捐躯的人,人们会永远记着他。一位医者死后人传
其升仙,此中深意足可令世人深思——不要武断说民间节诞只是“迷信”。
历史上的郑仙诞时,广州人有“游白云礼郑仙”之俗。宋代时,广州官员还偕士大夫往游白云山,是日采菖蒲、沐清泉、祈夙愿,渭之“鳌头会”,并谓游完蒲涧水能身壮力健。此风一直延续下来。诞日,白云山一带游人如过江之鲫,山路两旁摆卖风车、花卉、饼食、香烛等,不计其数,茶亭饭馆极盛一时。乡民还组织舞仪仗、奏乐曲,成群结队上山朝拜郑仙,堪称一时之盛会。清代倪云瞿有《羊城竹枝词》咏及郑仙诞云:“为拜仙祠礼郑翁,纷纷游女出城东,罗衣湿透珍珠汗,两朵桃花雨带红。”此可见清代时,女儿家也参加诞日上山之列。此风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诞日的前夜,己有人在山上露宿,希冀一见郑仙或九节菖蒲仙草,因为传说中仙草与仙人是“合则见,不合则隐”的。虽然,未听过
有人见过仙人与仙草,但人们心中欲求平安的希冀正是纯朴民风的反映。
郑仙诞上白云山之俗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己被“扫四旧”之风“扫掉”。但20世纪80年代初复有人于郑仙诞前夜登山露宿,曾有一年登山者达10万人。至80年代末、郑仙诞登山之俗己敛,集中为一个来月后的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再登山了。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白云掌故》

作者:龚伯洪,萧海英著;苏浩明主编

索取号:K926.51/50

本馆校对:周俊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