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
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48年,位于越秀区盘福路98号。1948年,简氏有识之士为开发民智、造福乡梓,在简氏祖祠内创办众贤中学。1950年,众贤中学与开明中学、广南中学合并,取名“开明、广南、众贤联合中学”。1952年,私校调整,该校再与广中中学合并,易名为私立大北中学。1953年,大北中学随私校改公,改名为广州市第十二中学。1954年,因城市规划需要,市十二中迁到南岸。1955年,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十二中校址继续办学,组建广州市第二十七中学。1964年,学校增建教学楼,1966年因“文革”停课,1968年10月学校复课同时接收初高中学生,由初级中学转为完全中学。
1985年,广州市教育局与香港春田文化教育机构合作,将学校高中部改办为外语职业高级中学,成为当时全市乃至全省第一所外语职业高级中学。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了新的办学理念和新的外语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的外语教材,开设适用的专业课程,创设崭新的协同课程活动,形成了蜚声省内外的英语教学特色。1999年,学校尝试多种办学模式,将外语职业高级中学改办成广州市第一所综合高中——广州市外语综合高中,实行“普职融通、高三分流”的学制。
多年来,学校为国家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被社会誉为“校风良好、加工能力强的好学校”。2003年被评为区一级学校,2004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卫生先进单位”、“广州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广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输入运动员先进单位”、“广州市科技活动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进入优质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全校上下的不懈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4月17日学校被正式批准更名为“广州市越秀区外国语学校”。成功更名后,学校实现了由外语综合高中向外语特色学校的质的转变和飞跃,成为越秀区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性质的外国语学校,避免了学校同质化发展的尴尬局面,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最佳发展机遇。学校将校名“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简称为“秀外”,寄寓深远,不久希望抓住更名契机,脱颖而出,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秀于”的社会效果,更希望进一步追求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慧于中”的社会评价。“秀外慧中”既是学校的奋斗目标,也将是社会对学校的最佳褒扬。
近年来,学校进行了校舍改造,新建了教学大楼,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有规范的教室、语音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室、史地教学和音乐、美术教学专用室;扩大了图书馆;建设了地理园、生物园;有标准体育场地,设有投掷区、跳区、单双杠区、体操活动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馆等,满足学生开展活动的需要。该校重视现代化建设,已建成千兆校园主干网,初步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学校还拥有多媒体教育平台、软件制作中心和电子图书馆等。
学校以“尚志、励勤、求实、创新”为校训,勇于开拓、勇于改革创新。自创办外语综合高中以来,该校积极引进现代教育的新观念,采用新颖实用的外语教材,运用传意交际教学法,强化对学生的外语技能训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外贸、商业、旅游等基本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的外向型职业人才。
学校初中从1992年开始开办英语特色班,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试验。通过强化听力和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英语应用能力,并由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转化为对各学科学习能力来的提高,促进了全面素质的发展。学校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形成了合唱节、艺术界、科技活动月、协同课程、军政训练等丰富多彩、 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各项活动中受到教育熏陶。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1月   摘自《越秀现代教育》

作者:胡欣育主笔 , 广州市越秀区政协编

索取号:G527.651/8/19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