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势正猛 世界级城市群更出彩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要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规划抓在手上,把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把百姓记在心上,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继续吸引着海内外投资者的眼光,一系列政策办法的密集出台,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人才队伍的汇聚和提升,都推动大湾区焕发勃勃生机。

 密集利好政策助推湾区腾飞

 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经济支点,在今年继续成为热点。单是在5月-6月,就有一批重要的实施办法出台,比如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推出的“支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暂行办法”“关于支持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高端法律服务业集聚的实施办法(试行)”“专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界定服务指引”等文件,系列政策分外亮眼。

 8月11日,前海管理局又发布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试行)》,以此构建深港科技创新链条、降低创新创业合作成本,引导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在深港间优化配置。符合条件的每家机构和个人,每年有机会获得的扶持资金可达1000万元和200万元。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作用正在发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还制定了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按照该办法,对合作区成立后首次注册或者迁入的金融机构等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落户扶持。比如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实收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不满2亿元的,给予500万元扶持。对实收资本超过10亿元的,实收资本每增加1亿元,增加100万元扶持。

 更为重磅的是,国务院6月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正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是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推动创新发展、打造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南沙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分别为379家、717家、1619家,年均增长106%。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建设全面铺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在南沙设立,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加速谋划。南沙区负责人说,南沙正奋力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以来,广东充分发挥国家对两个合作区的综合授权效应,把两个合作区建设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相结合,重点围绕强化与港澳规则制度对接先行先试。广东自贸试验区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2021年税收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近2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50亿元,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重要载体。

 今年6月,省政府批准了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惠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湛江、茂名等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通过与自贸试验区“联动试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进一步把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自主实践的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更大的空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随着自贸区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实现制造业项目清零。前海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次申请、按需发证”,办理时间由49天压缩至13天。南沙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大力推广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横琴设立珠澳跨境仲裁平台,实现澳门仲裁机构可在横琴运用澳门法律受理涉澳仲裁案件。

 诸城联通构筑紧密地缘关系
  
    22宗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61.58亿元,涉及农产品加工、流通、科研、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11月24日,2022年惠州(深圳)乡村振兴项目招商对接会在深圳举办。这是惠州这座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对接深圳的最新举措。1月至10月,惠州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项目595宗,计划投资总额1582亿元。其中,来自深圳的项目258宗,计划投资总额683亿元。

    陆海交通走廊的构建在大湾区中也是重要的战略举措。广州至湛江铁路、珠海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黄茅海跨海通道、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在建项目推进顺利。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举措。今年6月,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建成5个客船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71万人次,开通后将填补广州中心城区到港澳水上高速客运航线的空白。珠江船务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广辉向羊城晚报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湾区港口群国际影响力,为构建现代化港航物流体系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声音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

 通过制度创新继续保持开放力度

 今年以来,许多地方受疫情影响,处于经济下行压力中,但各地不遗余力地围绕“稳增长”开展各项事业。各地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推动企业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较快。要实现投资稳定与增长,大湾区需要坚持走好新兴产业落户道路,围绕新兴产业供应链,打造新项目,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比如,在推进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惠州加快与深圳及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完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这就超越了单一城市的格局;又比如东莞滨海新区,与前海、南沙等国家自贸片区紧密连接,发展也值得期待。在对接港澳方面,横琴地位的提升推动了粤澳合作,开放程度在加大。澳门的经济转型也让年轻人和中小企业在横琴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

 出口提升会带动人员往来,外资和国际需求增长也会刺激创新活动发生。这就是通过开放倒逼体制革新。大湾区发展要面向世界,通过制度创新继续保持开放力度,对全国起到更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着眼未来,大湾区不但要面向内需市场,也要继续参与国际循环,坚持对外开放,内外联动。具体来看,一是能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二是稳住重要的电子企业,抓好供应链问题,防止产业链失落;三是面对以芯片为代表的一批关键硬件、新技术、新材料,湾区一定要突破,逐步解决问题。此外,在法律、金融规则方面进行更多探索,主动解决与港澳经济运行中深层次问题。

文献来源:2022-12-15   羊城晚报-A4

作者:戚耀琪、黄婷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