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寺遗址
东山寺亦称永泰寺、太监寺,位于今东山区政府所在地。清《番禺县续志》记载,永泰寺在广州东郊外,原名东山寺,又名太监寺,系明弘治年间内监韦眷所建。成化皇帝赐额曰永泰禅寺。因建寺人韦眷是明朝太监,故人们一般称之为太监寺。韦眷(?-1490)字效忠,广西宜山人。明宪宗(1465-1487)朝权阉汪直、梁芳党羽之一。《明史》称汪、梁二人以日进美珠珍宝给宪宗宠幸的万贵妃而势倾天下,其党羽韦眷等人则假借采办之名出监天下重镇。成化十一年(1475),韦眷出任广东市舶太监。在主管广东市舶事务期间,纵商人通诸番,聚敛了大量珍宝,韦眷为了掩饰罪恶沽名钓誉,决定出资建寺。该寺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动工兴建,先后历时五载,至成化十六年(1480)建成,并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刻碑铭石,为韦眷歌功颂德。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明宪宗皇帝敕谕护持该寺,刻于石上,赐称永泰禅寺,简称永泰寺。弘治元年(1485)孝宗继皇帝位,悲念受万贵妃迫害而死的生母纪太后,特遣太监蔡用至广西贺县寻求太后亲族,韦眷乘机勾结蔡用,妄举继父贵冒充太后兄诣京。弘治三年(1490)京官孙、滕奉帝命至连县、贺县一带微服察访,得韦眷奸状,回京上奏。于是韦眷被撤调回京,降左少监,不久即抑郁致疾而死。其子韦相奉柩移葬于广州东山寺后。
据成化年间的建寺碑记载,寺址纵十八丈,横十六丈,寺庙坐东向西,山门外在金刚神像两座,门外再塑四大天王,正殿奉祀三宝佛,另有十八罗汉列殿后及左右,正殿围以石栏。此外还有后殿,奉祀三大士。寺内附设僧舍佛堂,规模颇大。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广东潮惠地区的海盗与倭寇相勾结,意欲进犯广州。广州的绅民闻贼来犯,不禁惊恐万状,连忙迎接佛山祖庙的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简称北帝)来东山寺镇压贼氛。后俞大猷在粤东海面将倭寇击溃,广州终于得免战祸。广州绅民以为是北帝确保广州平安无事,便将北帝神像留下,并将东山寺前殿改为真武庙(又称东山庙),奉祀北帝。现在的东山公园、东山区政府所在地以及东山公园前的小广场、署前路一角,均属当时寺庙的范围。1934年再次扩建署前路之前,一些民房也属于寺庙的范围,寺庙总面积已比初建时拓大了许多。
明朝灭亡后,清军南下。清将佟养甲、李成栋攻陷广州。不久明永历帝即位于肇庆,招集忠臣义士继续抗清。顺治五年(1648)李成栋反正,杀佟养甲,归附永历帝,广州为南明所有。顺治七年(1650),清将尚可喜、耿继茂率兵攻打广州长达10个月之久,攻破广州后,滥杀居民。当时尚可喜的部下左翼镇总兵班志富担任东门的任务,驻军于东山寺内,由二月至十一月方才攻陷广州。在攻城期间,班志富生了一场大病。病逾后思报神像悬德(实际上是为自己歌功颂德),于是发动重修东山寺。但由于当时该寺周围民居疏散而且交通不便,进奉香客稀少,逐渐衰落。
民国初年,寺中仍有和尚居场主持,但已呈现破落凋零之状。1922年广州市政府议决拆东山庙建设公园。以供游人憩息。抗日战争期间,公园惨遭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元老、岭南画派陈树人在公园北段建私人庭园樗园,即后来的东湖街卫生院所在地。建国初,东山寺仅存的正殿也已面目全非。1984年正殿拆除,兴建东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至此,东山寺完全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文献资料来源:2000年   摘自《东山名胜古迹》

作者:乔素玲著

索取号:K928.706.51/3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