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门遗址
明清广州城墙东面的出口城门,名叫正东门,俗称大东门,在现在中山三路与越秀路的交界处,是从城里通向东山龟岗等地的主要通道。据史料记载,宋城不大,分旧城、东城与西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下广三丈五尺,设城门八个,朝着正东方向的门就叫正东门。到了明洪武十二年(1379),朱亮祖受朱元璋命出使广东,次年朱亮祖把宋城连成一体,以旧城过于“低隘”,开辟东北面的越秀山麓扩建广州城,拓八百余丈并建镇海楼,在明成化、弘治、万历年间多次修葺与扩建,使之扩展到后倚越秀山,东北三面临濠,城墙周长为二十一里有二十三步。据说当年清兵入城,曾大肆屠杀广州城里的平民百姓,从第一甫杀到第九甫,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许多人为躲避被杀的厄运,纷纷躲到六脉渠里,不幸又被溺死。这些被杀害的无辜死难者的尸体都是运到大东门外的荒郊野岭用火焚烧,白骨堆积如山。
大东门内建有番禺县的官办学校 - 番禺县学,还有广东各州府参加乡试考举人的贡院,现在还保存了当年的贡院建筑的遗构明远楼。出了大东门,过了东濠涌,就是东较场。
由于没有当年的照片,今天已看不到大东门当年的样子了。根据大东门的照片和明清时期的广州城图推测,大东门建有前后两个门,构成瓮城,高三层,首层是用砖砌筑,中开拱券形门,贯通前后,拱券形门顶镶嵌有门名的石匾。上层建筑采用木结构,高两层,歇山顶盖灰碌筒瓦。民国初年开马路城门被拆除,我们无法看到大东门当年的雄姿,只能从古籍中去寻找大东门昔日的原貌。

文献资料来源:2000年   摘自《东山名胜古迹》

作者:黄佩贤著

索取号:K928.706.51/3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