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门遗址
在今天的中山图书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南侧,有一条马路叫文明路。文明路实得名于文明门。
宋代和明代是广州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时期。宋灭南汉时,广州只有唐代所修子城一座,且屡经战火伤残。为了尽快恢复广州的对外贸易,宋朝多次修城。其中重要的一次为宋庆历三年(1043)加筑子城。传说魏瓘初知广州,忽然有一天,子城一角颓塌,得一古砖,砖上有四个大字:“委于鬼工”,盖合而成魏字。魏瓘以为天意要修城,就展开了大规模的修城行动。子城修好不久,广源州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进攻广州,广州城多处摧毁,惟独子城完好无损,百姓纷纷逃避其中,得免于难。后因修东、西二城,魏瓘所修子城又称为“中城”。宋子城比唐代子城大,南门已移至今大南路、文明路一带,城北仍在唐代子城之北,今越华路中段。皇祐四年(1052),魏瓘复知广州,再次募集番汉豪户及丁壮合力修广州城,筑东西南雍城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鉴于东关大海向为防范海寇进犯广州的冲要,又于定海门(位于今德政中路与文明路交界处)内增筑月城。万历二十七年(1599)于月城上原冲霄门所在处开一城门,因此门在广州府学之前,故名为文明门,地址在今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对面的文明小巷处。清康熙十三年(1674)因吴三桂反叛,关闭文明门。后广东巡抚李士桢认为门称文明,又在郡学之前,应该开放以倡文明之风,于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复开北门,并于门外跨清水濠外筑石桥,辟青云路,郡学为之改观。咸丰四年(1854)因“土匪”滋扰,此门复闭,一年后始开。现在的文明路即因此得名。

文献资料来源:2000年   摘自《东山名胜古迹》

作者:乔素玲著

索取号:K928.706.51/3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