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烟雨

     薄雾云霞罩井泉,细雨如丝透深渊。

  大通古刹多奇迹,羊城美景有相传。

  看官,这首是后人咏大通寺的诗。此寺位于广州芳村,始建于南汉时期,原名“宝光寺”,宋朝改名为“大通慈应禅院”,俗称“大通寺”,“大通烟雨”是古代羊城八景之一。

  左寺内有口神奇的古井,它上窄下阔,水味清甘,全寺僧人食用都是这口井水的,故专雇一个人来桃水。

  有次,挑水工一不小心,把扁担跌下井中。过了几天,他搭船过白鹅潭时,发现水面飘浮着一根扁担,认得是自己跌下井中那根,才知道井口是通往珠江的。还有神奇之处;天气晴朗时,在井口望下去,可以见到珠江帆影;晚上,将耳贴在井边,可以听到珠江夜游小艇的歌声和叫卖声。故有民谣道:“担挑井下流,鹅潭水上收。阳光照帆影,井口听船游。”

  最令人神往的是:每当风雨欲来之时,井内云烟翻滚,蔚为奇观。但云烟始终在井内,未有冒出井口,故称“烟雨井”。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此井又称“云霞井”了。相传花地有个农妇,家道贫穷,因丈夫病了,无奈要借高利贷为丈夫治病。眼看年关已到,无法归还,只好扶着丈夫,到大通寺避债。被债主知道,追到大通寺,农妇走投无路,跳井自尽。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井内云烟冲上,把农妇托出井外。债主一见,大吃一惊,以为自己触犯了神灵,转身飞跑。从此之后,井中云烟就时常漫出井口了,使四大天王殿前云烟缭绕,似披上轻纱,更添神秘色彩。故又称“云霞井”。

  相传乾隆游江南时,曾慕名来游览,一时兴起,题了“大通烟雨”四字。广州知府不敢怠慢,在渡口建了座石牌坊,把这四字刻在上面,并重修了大通寺,这更使大通寺名声远播。

  可惜日寇侵占广州时,大通寺全被拆毁来建炮台,成了一片废墟,后来又在此地建了工厂,所有古迹更荡然无存。幸好最近基建施工时,发现了此古井的遗迹,有关部门把它保护起来,规划在那里建绿化区。届时我们又多了个寻幽探古的好去处了。

文献来源:2006-12-09   广州日报-B6

作者:颜志图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