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功夫在茶外
在广州有饮早茶的习惯,但饮早茶却不是纯粹喝茶,也不是为饮茶而饮茶,而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并成为地域文化的一个标志,这是值得玩味的。
饮早茶之俗最早兴起于佛山,清同治年间传入广州。广州第一个茶座叫“上茶居”。后来惠爱路城隍庙口的福来居、太平路的陆羽居、第二甫的茅珍居、三甫的永安居、五甫的五柳居、十甫的陶陶居纷纷挂牌营业。到了清光绪年间,“上茶居”改为“上茶楼”。其他“居”也纷纷改“居”为“楼”,只有陶陶居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至今不改称“楼”。实在是因为它的名气大了,当时粤剧艺人多住在西关,白驹荣、薛觉先常来陶陶居品茗,文化名流亦来此雅集,鲁迅、许广平、巴金就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有了茶楼,同时就养成了一批“帮衬”的消费群体,并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整个广东的城市生活。城镇中,总有众多的老人散布在大街小巷的茶楼之中。这些闲来无事的老人延续着百多年来的习惯,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楼中,叫上一壶清茶,两件小点,或闲聊,或阅报,将早上的大半时光悠闲地打发。在广州,也因为这些老人的早茶习俗,给这个城市增添了一点闲适。对老人们来说,早茶就是他们的生活。广州的早茶名副其实,大清早四五点就有茶楼开张,老人们反正睡得少,起得早,天不亮就去茶楼赶优惠,场地可以换,生活则别无其他。
在广州生活必须学会饮早茶,即使是来去匆匆的生意人,也要学着广州老人们的样子,节奏平和、缓慢地饮着早茶,有事没事坐上几个小时稀松平常。不要以为他们是来消磨时间喝杯清茶的,其实他们已经把休闲的“饮早茶”完全异化了,功利化了,他们是利用吃饮早茶谈着不轻松的生意。有人说这就是广州人的狡黠。出手阔绰的生意人饮早茶,绝不是传统老人们雷打不动的一盅两件,他们可以来些鱼翅潄口,可以佐以虾饺、凤爪、牛鞭、鲍参、烧卖、马蹄糕等,“饮”掉一瓶XO。所以,这种“饮早茶”绝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饮法,而是存心要让人忘却“茶”的本意,而赋予其更多的内涵。被请“饮茶”的人心知肚明,一声“请饮茶”,无非是有所求,但又不是鸿门宴。生意人的聪明之举,在市场经济时代,很快为各层面的人们学会,他们发现,无论是谈生意、谈工作协调,还是谈个人前程、婚恋大事,选择一个理想的说话场所至关重要,茶楼比起在办公室、比起登门拜访,自己的角色地位都要轻松自然一些,避免了人际交往中直奔主题的许多尴尬。饮早茶,比内地郑重其事地摆酒宴请要随意得多,这也反映了广东人渴望感情交流上的平等关系。所以,“饮早茶”意义太深远了。饮茶,在广州人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大。茶楼包含着深奥的岭南文化。到了广州不饮早茶,就不算到了广州。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   摘自《不一样的广州》

作者:胡幸福编著

索取号:K928.965.1/23

本馆校对:周俊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