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蕃坊”繁荣
公元628年,有一群值得注意的使者,由阿拉伯麦地那乘商船越海至广州,持书往见唐太宗。唐太宗助他们在广州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以备来华贸易的阿拉伯商人使用,这便是至今仍存的光塔寺。光塔寺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寺内建了一座伊斯兰教的塔,塔身光圆,顶上塔尖,那时广州“宝庄严寺”已经建有“舍利塔”(即今天六榕寺的花塔),两塔相距不远,且异常醒目。明朝广州建了镇海楼后,有人把广州城比做一艘巨大的帆船,将光塔和六榕寺花塔比做两个桅杆,而五层楼则是舵楼。唐时光塔塔顶建有金鸡形状的风标,“绝顶五更铃共语,金鸡风转片帆归”。当大风吹转风标之时,船只的速度也异常快,从这句诗中可见唐代时,怀圣寺建在珠江边,而作为伊斯兰教“宣礼塔”的光塔也兼有航向标志的功能。
据10世纪前期的阿拉伯历史家麦斯俄迭说,当时广州人烟稠密。据统计,当时居住在广州“蕃坊”的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等有20万人。
居住在广州光塔街道的蕃人子女在广州学习中国文化,阿拉伯人李彦升还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宋代是“蕃坊”最繁盛时期,光塔路一带已经有“汉蕃万家”,选出的“蕃长”身穿中国官服,无异于管理蕃人的官员。宋朝还通过广州的“蕃长”邀约外商来华贸易,对于邀约有功的侨民,宋朝还授予官爵奖励,如阿拉伯商人辛亚陀罗被宋神宗封为怀化将军。
宋徽宗时正式设立专门培养外侨子弟的蕃学,让其子弟学习中国文化。更为开明的是,宋朝还允许中外通婚,但条件也相当苛刻,要求外国商人三代中必有一代是官,才准许中国女子与之通婚。
光塔街上的居民后来多次迁徒,大多散居广州各地,如今的光塔路街和人们印象中的“蕃坊”相去甚远,而且沿街建筑也与四周老城区无异,只有耸立的光塔和静幽的光塔寺千百年来默默地守着尘封的历史。

文献资料来源:2007年   摘自《典藏岭南》

作者:景小华著

索取号:K926.51/27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