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彦直身世之谜
笔者研究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历史,虽解谜无数,却始终解不开设计师、建筑师吕彦直的身世之谜。
只从1929年3月23日,上海的英文报纸《Millard’s ReView》上刊登的吕彦直逝世的讣告中得知,吕彦直至死未婚。
作为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当年名震中外、如日中天,怎么就没有人追求,以致终生未婚?
终于从吕彦直的全权代表、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计划总工程师黄檀甫定居海外的后人手里,获得了一批从未披露过的手稿以及陵、堂建筑照片,其中的两张,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
吕彦直遗留在世的唯一一张童年照片
这是一张从法国巴黎寄回来的吕彦直11岁时的合页式照片。据吕彦直的后人介绍,吕彦直的父亲名叫吕凤祥,安徽滁洲人,科举出身,在北京的清朝政府里行走,官至五品。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1885年左右奉派出使日本。约在1890年左右奉调回国,在李鸿章麾下,任天津知州。在天津建有一西洋式大宅。后来,淮军出身的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周末常到吕知州府上畅叙。袁、吕遂成好友。1900年拳乱之后,吕凤祥应邀到山东时任巡抚的袁世凯门下,辅助其开办“新政”,参与近代化山东的创设。可惜天不假年,仅50出头,便于1902年去世了。
父丧时,吕彦直年仅8岁。由出生于日本的二姐吕静宜,带往法国巴黎。吕彦直十分懂事,每天放学后,就到歌剧院门外的停车场去为洋人擦拭汽车。巴黎的夜晚、尤其是冬天的夜晚是很寒冷的。小彦直就这么的坚毅、抗着寒冷,擦汽车,挣几个小钱贴补书杂费用。
生活的艰难,并没有使吕彦直气馁。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尊重老师,勤奋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最优秀的,法文老师迈达女士十分喜欢他。1905年3月21日西方复活节前夕,吕彦直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送给了迈达老师。在照片的合页上恭恭敬敬地写上了11个中国字:“迈达先生惠存 吕彦直敬呈”,还在落款处用法文写道:“一个表示敬意的小纪念品。”然后签上自己的法文名字“Posseun Lu”,注明:1905年3月21日于巴黎。
照片上11岁的吕彦直穿着唐装,头戴帽子,端庄清雅,仪表堂堂,俨然一个小留学生。这张照片,是吕彦直遗留在世的唯一的一张童年照片。
黄檀甫送还遗物
黄檀甫对挚友、同事吕彦直的忠实,旷世稀有。吕彦直患病后,黄不仅单独挑起了彦记建筑事务所的全部组织管理工作,代表吕彦直奔波于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之间,监督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施工,还千方百计地安排吕彦直入住虹桥疗养院休养。甚至还送给吕彦直一条小白狗作伴,消除寂寞。1929年3月18日吕彦直病逝后,黄檀甫又承担起了所有治丧工作,替吕彦直整理遗物。并分批归还吕氏家人。
远在法国巴黎的迈达女士也从报纸上得知吕彦直病逝的消息了。她从藏书中捡出了当年吕彦直送给她的照片,寄到上海彦记建筑事务所。黄檀甫代收后,奉为珍品,迅即题签吕彦直的生卒日期于上,以凭纪念。并设法辗转通知吕彦直的未婚妻严二小姐。
早在3月下旬,正在北京读书的严二小姐从报纸上惊悉吕彦直病逝,即痛不欲生。后断然在北京西郊出家,削发为尼,法名“秋妙”。出家人是不方便与俗人交往的。于是,黄檀甫便与之约定,在某郊外公园一僻静处见面,并把吕彦直收藏的二人之间的往来书信等吕氏遗物,交还给她。秋妙睹物思人,当场在迈达女士送还的照片合页上题识。
黄檀甫有备而来,请求把这张有吕彦直未婚妻题识的吕彦直童年照片合页拍摄下来,以作留念。秋妙应允,然后才使这张照片及其合页的影像保留下来。
黄檀甫把合页拍摄成两幅照片。这两幅照片的背景是水磨石米。这说明,黄檀甫与秒妙是在一个公园里会面的。照片合页是被放在公园里的水磨石米凳子或桌子上拍摄的。
秋妙的题识
黄檀甫请秋妙在吕彦直童年照片的合页上题识。秋妙挥泪在合页左半页上的右边竖排写下这样两行字:“此古愚十二岁在巴黎所映小照也。迈达女士捡出见赠。因为题识,不禁泣然。己巳 秋妙 应识”。
一个出家人,看见吕彦直的童年照片和字迹,竟然动情“泣然”,可见其与吕彦直的关系非比寻常。秋妙所言之“古愚”,为吕彦直的“字”。称“古愚”小照时年“十二岁”,指的是虚岁。“己巳”则是1929年的农历年号。“应识”是“应邀题识”之意。
秋妙是严复的二女儿
秋妙的题识,字迹工整而端庄。有道是字似主人。笔者揣度,秋妙一定是位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且饱读诗书。追访之后,果然不出所料。吕彦直的未婚妻秋妙,竟是大名鼎鼎的翻译家严复的二女儿。
1890-1900年吕凤祥任天津知州期间,由于其有出使东洋的经历和见识。思想比较开放,又热情好客,于是,身边便聚集了一批新派知识分子,每当周末,这批知识分子总喜欢到吕知州的西洋式大宅里聚合。其中的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大翻译家严复、清直隶道员,后来的国务总理、外交家孙慕韩等成为吕凤祥的密友。
先是吕凤祥的二女儿吕静宜嫁给了严复的长子严伯玉。再是吕凤祥的长子吕彦深娶了严复的侄女严琦为妻。三是吕彦直与严复的二女儿相好,并订为未婚妻。吕、严两家是多重的亲家,关系非比寻常。
家庭显赫 结局悲凉
吕彦直的长兄吕彦深,民国期间出使巴拿马和圭亚那。1949年以后移民美国。
二姐夫严伯玉,少时随父亲严复的同学罗稷臣到英国,为大使馆随员,同时在剑桥、伦敦等几所大学选课进修,回国后以“精通洋务”而受到清廷重用,先后当过广东电政监督、驻法参赞。当年,吕彦直丧父后,就是因为这层关系而随二姐到法国居住和读书的。
民国成立后,严伯玉历任长芦盐运使、财政部参事、公债司司长等,同时曾三度担任北洋政府的财政部次长,又任全国盐务署署长兼盐务稽核总所总办等要职。直至1934年失业,寄居在上海。日本沦陷上海时,日伪要严伯玉出任伪财政部部长。严伯玉宁死不就,受汉奸要挟,被迫搬到一个亭子间里住,床铺就设在一个澡盆的上面。1942年,贫病加交,于上海逝世。终年68岁,由亲友筹资收殓。
吕彦直的三姐嫁给了严复在英国留学时的同班同学罗稷臣的儿子。罗稷臣是清朝驻德国公使,李鸿章的英文秘书,清朝的外交重臣。
吕彦直的家世够显赫的了。但吕家成员结局大都悲凉。吕彦直早逝。秋妙出家,据说,秒妙于1950-1951年间辗转经香港去了台湾,并死于台湾。二姐夫贫病而死。三弟师从历史学家顾颉刚,是历次运动的箭靶,贫病死于“文革”前夕。四弟是上海中共地下党员,开有“金马书堂”,印刷厂掩护革命工作,死于1932年。另据说,二姐1959年病逝于台湾。
遗憾的是,吕彦直那为数可数的侄孙们,对吕彦直竟知之甚少!

文献资料来源:2008年9月   摘自《羊石春秋》

作者:卢洁峰

索取号:K892.465.1/4

本馆校对:刘彤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