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之城 深入人心

    走进公园,一处处阅读空间让爱书人休憩停歇,打开手机,线上数字读物、阅读互动游戏可供选择……无论身处在广州城市的哪个角落,阅读都触手可及。

  四月读书天,书香满羊城。从2006年开始,广州十八年如一日地持续推动全民阅读。

  依托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特色阅读空间等阅读阵地,广州在全民阅读“七进”工程基础上,深化拓展“进家庭、进公园、进基层”渠道,织密“书香羊城”阅读网,让阅读延展至“毛细血管”“深入人心”。

  科技在进步、观念在更新,广州紧随时代步伐更新迭代。新的阅读场景、新的阅读方式,引导带动着广大市民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要求,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广州文化强市和阅读之城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 郑慧梓

  占山为“房”,在行走中阅读

  登上越秀山,在镇海楼前举目远眺,远望珠江蜿蜒如练,羊城锦绣,尽收眼底。

  承载羊城千年的人文历史,这里是广州文脉和城市传统中轴线的起点,见证了广州的发展变迁,积淀下来的历史人文,犹如一本读不尽的书。

  今年,越秀公园超大型“花城书房”首次亮相。不同于人们对传统书房的空间印象,这座超大型书房将整座公园纳入其中,在越秀公园选取五羊雕像、陌上花开、粤秀书院、花苑、“诗词里的广州”主题园、碳中和主题园6个代表性点位及N个阅读点,把整座越秀山打造成为一个超大型“花城书房”。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亦是人生阅读的另一种方式,阅读,不仅阅书,要阅山,更要阅城。

  将自然生态与阅读相融,让阅读从书本中跳脱,一本《一座山读懂一座城》的新书成为读懂广州的研学指南。新书将广州历史文化、红色基因、生态文明等故事包罗其间,配合“从YUE开始,一座山读懂一座城”活动,引导广大学生、青年把越秀山作为教育实践平台,在行走中了解千年羊城,用脚步“阅读”广州城。

  实际上,广州阅读“进公园”的步伐早已迈开。

  在广州从“图书馆之城”向“阅读之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批各具特色的高品质阅读示范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机蓬勃,引人向上,在公园内设置书屋或公共阅读空间,几乎已成为广州各大公园的“共识”:越秀公园东秀湖畔,陌上花开花城书房成为展示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的窗口;在广州CBD珠江公园的湾区书屋,常有书画展览、文学讲座、名家对谈;荔湾湖公园问山书屋内,700余册的书籍与广彩、粤剧等文创产品共陈一屋;广州市儿童公园阅读空间的滨水地带被打造成“南粤先贤”文化长廊,常有市民驻足阅读……

  各类书屋让阅读和知识触手可及,阅读空间又成为阅读分享、名家走读活动的举办地,在此过程中,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得以进一步延伸,公园的文化服务水平也成功迈上新的台阶,为广州培养全民阅读氛围开辟新的路径。

  遍布各处的阅读空间、品类丰富的阅读服务供给、老少皆宜的全民参与氛围,滋养着“爱读书”的广州人,越来越多人参与阅读、享受阅读,从而进一步爱上阅读、主动阅读。

  与时俱进,拥抱数字科技

  “试书问答一考到底,殿试选拔掌柜诗王。”这场诗词问答的选拔挑战并不在舞台上,而在游戏中。

  今年,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联手广州三七互娱,在《叫我大掌柜》游戏中进行阅读互动,专设广州诗词挑战赛“诗意花城,书香传承”专属线上赛区,玩家们可通过游戏内“一考到底”活动参与本届诗词大赛,排名前列的玩家可参与广州诗词挑战赛线下系列赛事。

  发动全民阅读并非易事。不同年龄和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阅读需求和特点,如何找准、贴近读者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增强活动吸引力和参与者的获得感,是广州在培育全民阅读中要不断努力解决的问题。

  如今,数字终端已成为人们接触阅读的主要媒介。《2023广东省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广东成年居民电子读物日均阅读时长124.6分钟,几乎是纸质读物的三倍,五年间增加了17.25分钟,数字阅读终端接触率已达93.84%。

  传统阅读的既有边界也被不断打破:阅读载体由纸质向电子产品转移,阅读场景不再受限于图书馆、书店、学校、家庭等空间,有声书等阅读方式的铺开让阅读从平面走向多维。

  顺天者逐,力行者至。当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拥抱阅读,阅读走进网络,创造出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全民阅读开启了新的引擎。

  紧跟时代热点,结合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话题,一场“广州AI未来”2024广州读书月主题活动加入今年的广州读书月“套餐”,在探讨人工智能(AI)的发展趋势中重构阅读的意义,探索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中,更多智能技术下的“新阅读”方式成为可能。在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恩玺看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既有浅阅读的需求,也有深入阅读的需求。人工智能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交互能力,能够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和体验。”

  在持续多年的全民阅读推广中,广州一直在与时俱进。阅读服务要提质,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是必然选择。

  目前,广州不少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已设置数字区展览,展示智能导购(引)机器人、电子书阅读、有声听书、VR互动体验等场景,搭建起融合出版、数字阅读的交流平台,提供线上线下沉浸式互动阅读体验。广州也正在鼓励创新形式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探索推动阅读与直播电商、互联网、文化创意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在更大范围让群众共享阅读之乐。

  润物无声,服务下沉基层

  4月27日,天籁童声响彻东山口,越秀区小书虫阅读馆的小书虫代表们齐聚越秀区图书馆“红诗润童心 经典咏流传”越秀区第五届青少年朗诵会活动现场,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诗词会。今年4月,仅越秀区图书馆总分馆就推出了超200场读书活动。

  数日前,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一场黄埔区全民阅读暨版权保护主题活动正在举行,在今年4月广州读书月期间,黄埔区组织公共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区内学校策划了300余场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自2006年以来,广州十八年如一日,持续推动全民阅读,推进“阅读之城”建设,阅读公共服务下沉至广州11区的各个基层,让全民阅读的氛围浸润在各个角落。

  以文化人,让阅读深入人心。11区“一区一品”,各有特色:越秀区有第五届越秀区青少年朗诵会,海珠区举办“悦读海珠”读书月活动,荔湾区以“书香羊城,YUE动荔湾”为主题举办阅读健步行、“奔跑的大书房”汽车图书馆等六大特色系列阅读活动,天河区举办第十八届天河读书节系列活动,白云区举办“云声朗朗”活动,黄埔区举办“品阅黄埔书香万家”阅读进校园嘉年华活动,番禺区举办“创阅未来 畅享童心”活动,花都区举办“共读半小时”活动暨“书香花都星阅之美”表彰大会,南沙区举办“书香润南沙”活动,从化区组织科普读物讲座等活动,增城区举办“书香增城”主题阅读活动。

  正如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广州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已蔚然成风。2023年广州居民阅读调查主要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市公共服务阅读指数增势强劲,推动全民阅读总指数稳步上升,广州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持续增长,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阅读让人类从过去走到今天,人类也需要依靠阅读走向未来。

  跟随时代的步伐,广州在推进全民阅读中一直在持续创新,推动全民阅读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形式丰富、内容多样、深入基层的阅读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全民阅读,并以“阅读之城”建设促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着文化高质量发展。

  “阅”古鉴今

  读懂广州

  近日,小北路小学五年级开展了阅读研学课程之阅读月启动仪式暨《读懂广州》荐读会。小北路小学阅读研学课程已开展6年,是学校“5+N”学生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下其中一个课程。每一年的阅读研学月都有一个主题,如科幻、艺术、古典文学等。

  这一学期,小北路小学阅读研学课程选择阅读历史类书籍为主题,通过阅读“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这套书,了解广州的历史轨迹、烟火日常、文化个性,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文化自信。

  启动仪式上,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及广州购书中心的领导向学校赠书,还邀请了《文学里的广州》散文卷的主编吴琪来到孩子们的身边,为孩子进行这一套书籍的荐读。吴琪从羊城时间、广州空间、岭南四季、烟火日常四个方面,向孩子们讲述了广州的历史轨迹、城市场景、文化个性。

  在这个阅读月里,孩子们将完成“八个一”:共读一本历史类的书籍;参加一次别具特色的启动仪式;走访一所书店,探索书店文化;走进一间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构造、理念、借书的方式,以及书籍分类的特点;设计一张阅读推荐卡,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认识一位喜爱的作家,或一个志同道合的书友;完成一份阅读研学单;上一节阅读精品课。

  本次阅读研学,学校还拓宽阅读场域,实现“人—书—网”融合。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结构化阅读资源平台,并与传统的阅读方式融合,打破线上线下阅读的壁垒,构建交互、交叉、动态式阅读模式,充分支持交互式阅读系统,实现各学科阅读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形式互融、成效共融。

  多学科参与,创建全学科阅读新生态。结合年级推荐的历史书籍,全部学科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我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点和理解力,语文学科以文字为触点,数学学科以数字、模型为触点,英语学科以短剧为触点,音乐学科以声音为触点,美术学科以画面为触点,科学学科以生活为触点……共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旨在围绕研究主题,跨学科进行不同角度的阅读研学活动,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北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研学单领航,搭建全学科阅读支架。各学科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设计阅读研学单,要求美观、有趣、层次性强,重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全面提升阅读素养,多元评价驱动,构建全学科阅读评价机制。

  阅读研学月还将从学生阅读量、阅读方式、阅读成果等方面识别学生阅读习惯、阅读素养,针对不同的阅读活动要求和项目,分类制订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也有不同标准,进行阶梯评价,让阅读的种子真正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文献来源:2024-04-30   南方日报-AII08

作者:郑慧梓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