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志愿服务传播正能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18年广州市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活动。经逐级推荐、层层遴选、评审公示,于今年初评选出广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35个,其中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他们身体力行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以自觉行动促进广州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广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长者心声热线志愿服务项目

  行走的助残盒子——助残志愿服务标准化课程推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

  “海珠志爱餐”独居长者探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

  暖心行动——用爱架起流浪者归家的桥梁志愿服务项目

  红棉关爱——暖心行动项目

  关爱生命最后一公里志愿服务项目

  “越秀邻里”平安志愿服务项目

  南沙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大平台项目

  “让摄影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项目

  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志愿服务项目

  长者心声热线: 国内首条为长者服务的公益热线

  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长者心声热线86473333”于2005年12月5日正式开通,项目开展至今已有13年的时间,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州市内60岁以上的长者。它是国内首条专为长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电话热线,它注重主动和双向的交流,由长者心声热线义工服务队义工负责,专门聆听长者的心声,为长者排忧解难。

  目前,广州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4.6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7.76%,在庞大的老年人群中,有超过19万人是空巢老人。这些长者面临着极大的精神慰藉问题,尤其是独居孤寡空巢长者,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他们当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晚年生活信心不足。为增加社会对独居空巢长者的关注,强化独居空巢长者的社会交往,慰藉独居空巢长者的精神与心理需求,长者心声热线义工队秉承“用心聆听、以声传情、与您同路、与爱同行”的服务宗旨,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3:00-5:00定期为有需要的长者送去问候,通过电话聆听长者的诉说,帮助长者舒缓情绪,减少孤独寂寞感。在服务开展中形成六大恒常服务和六大专题服务。

  六大恒常服务包括:(1)心理慰藉服务。电话聆听长者心声。(2)服务信息发布和咨询。主动致电告知长者近期相关服务,并接受长者来电咨询。(3)与有需要的长者预约义工服务内容和时间。(4)活动回访。(5)个案协助跟进。(6)服务转介。

  六大专题服务包括:(1)爱心提点。建立长期的节日慰问和应急提示机制。(2)生活“在线”。组织专才义工,定期针对长者所关心的营养、保健、情绪等问题,开展在线咨询服务。(3)热线义工上门探访,慰问热线长期服务的对象。(4)热线“开放日”,组织长者参观“长者心声热线”。(5)社区服务计划。组织热线义工深入社区,与长者联欢互动。(6)热线义工体验计划。为有兴趣的义工提供“热线”体验服务机会,凝聚老、中、青爱心力量,为长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长者心声热线服务的日常运作推行社工义工机制,由专业社工带领义工开展服务。同时吸纳了一批不同年龄层次,阅历丰富身怀特长(如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容易与长者产生共鸣、时间较自由、责任感强的热心退休人士组成长者心声热线义工服务队。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逐渐凸显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同时已成为广州义工联长者及义工服务的重要品牌项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年来,长者心声热线受惠长者约8万人次,参与服务的义工约2万人次。

  暖心行动: 用爱架起流浪者归家的桥梁 

  天河好人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自2014年12月成立以来,救助贫困流浪人员三四百人,成功帮助了100余名流浪者回家,帮助近百名流浪青壮年找到工作,志愿队耐心地与流浪街友沟通,极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2017年年初,团队志愿者发现春节在广州天河一带流浪的张旭江,经过多番努力,终于联系上张旭江的家人,等到张父千里迢迢从西安赶到广州市,志愿者们发现张旭江不见了!为帮助陕西老父找到精神病患者张旭江,上百名志愿者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开展一次地毯式大搜索,终于使得父子团聚,顺利返乡。广州日报一个月时间连续推出关于团队的三篇报道:《陕西老人千里寻子,广州街坊全城搜寻》《全城大搜索,找到张旭江:本报报道老父寻子,志愿者春节每天寻人十多个钟》《谢谢,志愿者们!陕西老人千里寻子背后的故事:广州志愿者团队冒风冒雨跑遍大半个广州》。

  2014年,志愿队帮助流浪20年的聋哑老人刘国利找到家人,轰动一时;为清远肿瘤女孩罗彩枝奔走呼吁筹得善款50余万元;为茂名骨癌女孩杨彩蓉筹得善款30余万元;

  2015年,志愿队为清远孤儿邓新海筹建了新房子,并资助邓新海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为流浪的储超生找到家人;

  2016年,志愿队帮助盲人孩子陶小鱼联系盲校学习一技之长,结束流浪生涯,并资助小鱼的学费;为陕西精神病母女找到家人;为流浪少年黄兆鹏找到家人;

  2017年,为帮助陕西老父找到精神病患者张旭江,上百名志愿者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开展一次地毯式大搜索,终于使得父子团聚,顺利返乡;帮助福建老人王启德找到家人,家人深夜驱车800多公里赶到广州,面对整整17年没见到的父亲,家人相见抱头痛哭;在10多名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之下,帮助广西一名88岁的婆婆找到失散30多年的儿子;

  2018年,帮助河南驻马店的翟团结找到失散10年的家人,实现一家团圆;4月份帮助滞留广州四年的重庆市胡茂福找到家人,鼓励他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帮助重庆酉阳县一名离家出走3年的郑先生找到家人,家人连夜坐飞机赶到广州,接郑先生回家……

  一个又一个的流浪者回家,一个又一个家庭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实现团聚。暖心行动的志愿队员们坚信,“只要自己付出多一点,就能够帮助别人多一点,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红棉关爱: 照顾社区失独残障等特殊群体  

  红棉关爱——暖心行动项目定位于雪中送炭,定向服务于社区失独残障自闭症等特殊群体,非定向服务于广大市民群众。该项目是由市国资委综合处处长陈晓霞于2014年自发创立并组织实施运作5年,成效显著。

  一是创建180多人的“机关党员+”队伍,每周开展志愿服务,累计举办1200多场次活动,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党员群众、社工义工、老师学生、企业员工等6000多人次参与,服务延伸至海珠、越秀、荔湾、白云、从化、增城等60多个村社,受益人达4.4万人次。

  二是创建“志愿资金+总队资助+志交会资助+N”多元筹资机制,累计筹资42.8万元,队长陈晓霞个人出资9.8万元,志愿资金、总队资助各占1/3,确保项目持续运作。

  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创建“5566”特色志愿服务。5共建,分别与五级计生网点共建,实现点对点服务;与专业志愿队共建,提升专业水平;与合作伙伴共建,深化服务内涵;与政府机关工青妇和党支部共建,激发党建群团活力;与企业共建,链接多方资源。5课堂,开设长者课堂、父母课堂、市民课堂、社区课堂、志愿课堂,满足特殊群体和市民群众需求。6聚会,举办周末聚会、生日会、茶话会、联谊会、联欢会、音悦会,搭建交友平台,拓宽交友圈。6主题月,开展雷锋月、宣传月、党员服务月、敬老月、感恩月、志愿月活动,提供特色服务,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四是注重实效提供贴心便民服务。成功挽救失独家庭的婚姻和生命;个案对接,实施音乐疗法,辅助特殊儿童康复。链接服务对象,创建微信群,建立实时交流互动平台,营造温馨大家庭;编印养生手册、爱心相册等150多本,制作健身视频、搞清洁、修电脑等便民服务。

  五是帮助受助者成功转变为助人者。定向帮扶对象实现“四大转变”:由帮扶前的悲观抑郁、自卑自责、远离社交、抗拒探访转变为帮扶后的乐观开朗、自信满满、社区交友、参与公益,引导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

  六是形成特色品牌项目示范性强。形成“周末儿女”“周末一家亲”“星伴成长”等品牌,服务获广泛认可,广州日报、新华网、中直党建网、中国文明网、凤凰网、广视等媒体报道500多篇(含专访)。

  让摄影与爱同行: 玩手机也能传播美与正能量

  针对手机摄影的亲民性和普及性,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广州市手机摄影艺术协会近年积极开展“让摄影与爱同行”品牌活动,致力于服务会员、服务广大民众。

  从志愿者做起,传授新知识。每月固定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广州文艺市民空间” 开展“让摄影与爱同行”品牌活动,包括手机摄影课程、节日主题摄影、专题摄影讲座、免费为市民拍全家福,为党员劳模拍照等等50余场活动,直接受惠摄影爱好者5000余人。活动直播及媒体互动超过数万人次。

  利用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广州市手机摄影协会开设的“天天摄影网”公众号,每天推文从未间断,从基本的摄影技巧到每周摄影点评再到周日手机摄影技巧专栏以及摄影名家专访,逐渐成为本地最具人气的摄影平台,推文约2000余篇,积累了3万多人的粉丝。

  摄影大咖参与,提升传播力。广州市手机摄影协会与珠江经济台合办《游天下大玩家》电台栏目已经超过120期,采访的摄影大咖100余人次,有王建军、谢墨、胡培列、边缘、沈玲、叶建强、安哥、梁力昌等,摄影家以独特视觉与大家分享有情怀、有技术、有温度的摄影故事,开播至今节目累计点击量超过5000万,微信传播阅读量接近1000万。

  与爱同行走基层,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志愿者,让摄影与爱同行,手机摄影艺术协会走基层活动包括到南海璜溪古村帮村民免费拍全家福活动,与广州雕塑公园合办最美雕塑摄影大赛活动,与广州流花湖合办征集60年图片和故事。同时为了宣传大美广州,还开启了《发现广州》线上线下互动的系列活动。通过发现广州的传统之美,用影像讲故事,达到讲述广州的效果。

  策划摄影活动,提供优质服务。三年来,协会策划的摄影活动,包括摄影大赛、摄影主题旅游、摄影户外课堂分享会等不下30场,比如“2018中秋月饼摄影大赛”、“秘境万山摄影大赛”等,目的在于通过线下的互动与交流,在提高协会凝聚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协会的服务意识。

  手机课程为纽带,扩展沟通渠道。手机摄影离不开手机的使用特别是手机后期的应用,手机摄影艺术协会成立之初到目前为止,到基层单位讲手机课的次数不下20次,如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手机课程讲座、广东海关总署的手机课程讲座、东莞五金商会的手机课程讲座等。通过讲座,搭起了协会与企事业单位沟通的桥梁。

  广州市手机摄影艺术协会表示,“让摄影与爱同行”是服务项目,也是协会一直践行的服务理念,让更多的人在玩手机的同时,懂得更好地用手机去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传播正能量。

  涉罪未成年人帮教: 维护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权益

  花都区的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志愿服务项目聚焦“合适成年人陪审”机制,主要是为了帮助涉案未成年人消除紧张情绪,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中供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障其合法权益,监督执法活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发展中的老问题,特别在花都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比例大的地区,涉罪未成年人监护人不能到场问题突出,建设合适成年人队伍意义重大。

  自2017年1月份起,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并与团区委、区公安分局和区人民法院签订共同建设广州市花都区合适成年人队伍协议,进一步维护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区内合适成年人队伍工作机制常态化、程序化发展。

  法治志愿者合适成年人队伍逐渐专业化、规范化,建立一支以专业社工、老师和志愿者骨干为主的共170名合适成年人队伍。队伍以青年志愿者骨干、专业社工为核心,配足、配强专业人员,多方统筹、共建共管,共同建设一支专业性高、覆盖面广、行动力强的合适成年人队伍。同时拟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合适成年人综合管理APP,探索集到场通知、陪审、社工跟进、培训等于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

  真抓实干,大力配合办案机关关于未成年人案件陪审工作,正在切实推动广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018年法治志愿者合适成年人参与到场陪审732次,其中协助市人民法院1次、市检察院2次、区公安分局619次、区检察院95次、区法院15次。24小时全方位为办案机关提供协助。

  开展合适成年人培训,实现合适成年人工作规范化、项目化,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益,助力推动花都区合适成年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分别邀请市、区公检法工作人员,黄埔区合适成年人代表等,先后在2017年1月、5月、12月共开展三次合适成年人培训,共计培训170人次,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广州市相关的合适成年人培训,使参训学员进一步熟悉合适成年人具体工作流程,全面提升合适成年人参与涉罪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能力和水平。

  法治志愿者合适成年人多次参加“周末义务劳动”“骑行巡河”等活动,为建设幸福美丽花都贡献一份志愿力量。除了参与合适成年人到场陪审外,法治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服务乡村振兴等其他志愿活动中。

文献来源:2019-03-28   广州日报-W3

作者:何道岚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