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点解而家又兴返南音?
广府南音荡漾中山纪念堂,三千观众沉醉

9月3日晚,秋意渐现的中山纪念堂,真正是“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一场《粤港澳南音名家汇演》在这里上演。

广州粤剧粤曲表演不少,广府南音说唱专场却鲜见。这一个盛大的南音之夜,陈丽英、阮兆辉、区均祥、刘志光等南音名家汇聚一堂,《客途秋恨》、《男烧衣》、《大闹广昌隆》、《周氏反嫁》、《除却了阿九》、《双星恨》、《祭潇湘》等南音经典名曲一首接一首吟唱往返,观众大饱耳福,深深感受到广府南音迂回摇曳、销魂荡魄的魅力。

1

从彩虹曲苑到中山纪念堂

这一场《粤港澳南音名家汇演》,是继3月6日广州彩虹曲苑上演的《粤港澳南音粤乐薪传音乐会》之后,又一场广府南音专场演出。

彩虹之夜,观众感慨地说:“几十年未见过,唔知又要再过几十年先至见到。”

观众的受落,令到几成岭南绝唱的广府南音说唱艺术焕发自信。这一次,观众不需要等几十年,时隔半年,广州观众又听到了南音专场,且更大型,更多名家名曲。

纪念堂之夜,观众掌声雷动,不少人奋力鼓掌之时,眼中闪现泪花。观众依依不舍、意犹未尽,有观众边鼓掌边叹气,说:“这样的好东西,买少见少了……”

“粤人情歌”的读者,对广府南音并不陌生。

中山纪念堂两个多小时的《粤港澳南音名家汇演》,融合了不同类型南音的艺术特色,是一次难得的名曲展现。

广州瞽师刘志光带来轻松诙谐的警世之曲《大闹广昌隆》,故事引人入胜,展现了真正的说唱艺术。刘志光虽然是失明人,演唱也相当灵活,而其南音唱法,却不是典型的地水南音,融合了不少粤曲南音的讲究,音质清亮,越到高音越是变化多端,跌宕摇曳,全场观众如痴如醉。

广州平腔南音传承人陈丽英是南音大师陈鉴的孙女,她当晚演唱的是陈鉴名曲《周氏反嫁》。平腔南音气息高妙,似断还连,尾音韵味浓郁,每一粒音符都沈厚而圆润。陈丽英的演唱,深得平腔南音之神韵。

澳门南音传承人区均祥低音浑厚、发音松弛、情感沧桑,一曲《双星恨》,展现了地水南音浅唱低吟之美。

香港粤剧大佬倌阮兆辉唱的是南音名曲《男烧衣》,此曲除了诉请切切,还具有在学者眼中极为“迷人”的民俗学与人类学意义,文词哀伤而深情,又以略带期许的几分“喜气”收结,是典型的南音之“冷漠”——凡悲喜不至极,暗暗收住一道力,淡定萦回。小情绪,大格局。阮兆辉的演唱风格糅合了地水南音的惟妙惟肖和粤曲南音的精致娴熟,全场观众情绪起伏的节奏,如阮兆辉手中拍板轻轻击出的潮水。

2

刘志光,说说笑笑,令人落泪

纪念堂之夜,当世南音名家汇聚一堂,星光熠熠。广州瞽师刘志光出场时幽默地对主持人伍燕说:“个个都系巨星,除咗我。”

而就是这位不是明星的刘志光,赢得了当晚最多的感动。DJ雄标说:“刘志光演唱《大闹广昌隆》,超正!声音通透,说唱韵味浓,令人感动。”

观众赵先生说:“广州双目失明老艺人,刘志光前辈,用南音演绎《大闹广昌隆》。地道的广府方言,顺德口音,中气十足,韵味超然,听出耳油。听着刘老先生那犹如年轻人的玉喉声音,脑海是满头白发的失明老人的形象,禁不住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先生所说的反差,正是刘志光极大的个人魅力。他不仅唱曲轻松,趣味盎然,言谈也颇为幽默,并不以苦情来煽情。当主持人伍燕问他:“今晚有三千观众来纪念堂听你唱南音,你开唔开心啊?”刘志光说:“好开心啊,不过我无眼睇啊!”观众大笑、鼓掌,笑罢,一股心酸与敬佩,涌上心头。

刘志光以略带凡腔的曲调唱南音,有舞台南音的高亢,又有地水南音的沧桑。曲中人的命运、演唱者的命运以及说唱艺术本身的命运,水乳交融,感人至深。他没有一般唱地水南音的瞽师那种“苦喉”,而是声音清越,在高音处自带不可思议的苍凉,但绝不放大,绝不渲染。也许连他自己都不自知,只是一种微凉的无奈如秋风掠过听众的心头。这种极为高级的艺术特色,在刘志光以往演唱南音《叹五更》时,体现得更为鲜明。纪念堂演出演唱的《大闹广昌隆》,则胜在说唱结合,原汁原味。叙事时生猛灵动,感叹处低回宛转。故韵味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现场不少专业人士及学者,均听出了刘志光唱曲谐趣之中的高级。

华南师范大学仲立斌老师说:“失明艺人刘志光演唱的作品,字正腔圆,说唱之间张弛有度,现场气氛极好!今夜南音登上了殿堂级的舞台!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阿炳,他最终未能登上这样的舞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命运。”

星海音乐学院戴晓静老师说:“刘志光的广府南音是当晚演出最大亮点,让人印象深刻!广府真正的说唱,唱中又说,说中夹唱,朗朗上口,警世劝人,雅俗共赏,好味道!大家都来听故事,尤其注意他的咬字行腔,真正的字正腔圆!”

顺德曲协主席李汉铨说:“刘志光唱曲,字正腔圆,自然生动,引人入胜!”

3

现实中的盲人曲艺,比曲中人更心酸

笔者曾在星海音乐学院、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南音讲座,邀请了刘志光、莫若文、郑健明等广州硕果仅存的几位瞽师来现场示范演唱。他们都在刚学曲时学过南音,刘志光师从著名瞽姬温丽容,莫若文则向上世纪五十年代广州红极一时的瞽师何世荣学艺并拍档唱南音。

时过境迁,广府南音几成岭南绝唱,瞽师们也很少唱南音了,平时聚会或演唱,主要是唱粤曲为主。

当笔者第一次邀请刘志光到文化公园唱《叹五更》时,刘志光说:“咦,点解而家又兴返南音呢家嘢架?呢家嘢唔好话你揾人唱,我揾人听都难啰。我要背返熟歌词先。” 于是,笔者把清代何惠群太史撰写的《叹五更》曲词发给刘志光,刘志光的老朋友、粤曲撰曲家刘荫慈先生就帮刘志光一句句读曲、记谱,刘志光通过自己独到的演绎,在去年的中秋之夜,把失传已久的南音经典作品《叹五更》带回清代十三行所在地,广州繁荣的原点——文化公园。

这一次纪念堂演出唱的是《大闹广昌隆》,刘志光对此曲很熟悉,但需要把曲纸交给伴奏者。又是刘荫慈先生帮忙,记曲、背唱词和道白、与伴奏者沟通,刘荫慈记录下五张纸的曲词,一字一句誊写好交给曲艺团,令演出圆满成功。

个中艰难,亦见南音之凋敝。

刘志光、莫若文等失明艺人,都是从工厂退休的,领着微博的退休金,也算衣食保障,平日唱曲,只为自娱自乐。而刘志光每周二上午会到人民公园参加“盲人曲艺”的演唱,一身白衬衣,干干净净,斯文礼貌。他一到来,围观群众的打赏就多,盲人队友们就能增加一点点收入。

“盲人曲艺”在人民公园定期演出十几年了,以往有曲艺舞台,后来拆了。以往每天有几个曲艺队,现在限定一队,轮期演出。很多熟行熟路的观众,每周二一早就搬着小凳子来听刘志光唱粤曲。

本周二早上,比平日又多了些听众,有不少人是几天前在纪念堂看过刘志光演出,意犹未尽,追随而来的,但也难和三千人鼓掌的纪念堂之夜相提并论。

文献资料来源:2016-09-09   新快报-A31

作者:钟哲平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