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中永久停泊的一艘世界枢纽的宝船
如前所述,印度僧人迦摩罗经海路抵广州,创建“三归、王仁寺”,传播佛教,开外国宗教人士在岭南地区建寺传教之先河。此后,厥宾国(今克什米尔)三藏法师昙摩耶舍于东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到达岭南创建制旨王园寺(即光孝寺)。遂使光孝寺历刘宋至唐,香火弥盛,凡中外名僧巡经广府,无不莅寺膜拜或借暂弘法,如求那跋陀罗、真谛、义净、鉴真等。六祖慧能更在光孝寺演“即心即佛”之顿悟法门;密宗不空金刚在此寺广授灌顶,度众无数;菩提达摩亦以此为弘法据点;佛经翻译大师拘那罗陀(即真谛)在此寓居12年,译经50部,等等。可见早在唐代及其之前,光孝寺就成为中印海上交通的象征与佛经翻译中心,以后更成为广东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雄伟、影响最广泛的一座佛教寺庙。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光孝路,寺址原为西汉南越国第五位国君赵建德之王府。三国时,吴国经学、骑都尉虞翻受贬南下居于此,辟为苑圃,植以诃子等木,世称诃林,又称虞苑,居此讲学长达30年之久。虞翻去世后,家人捐虞苑于佛门,创佛寺,取名制旨。之后东晋时期,西域坛宾国三藏法师昙摩耶舍泛舶来华,与安帝隆安五年(401)创建大殿,以后历代均有重修会扩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易名光孝寺并沿用至今。清初顺治十一年(1654)由五开间变为七开间。至盛时有十三殿、六堂、三阁、二楼及坛台、僧舍,“方圆几及三里”,现存面积304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690平方米。其中,大殿面阔七间35.4米,进深六间24.8米,高13.6米,重檐九脊殿顶,为岭南最雄伟、壮观的佛殿。
以现今光孝寺而言,沿南北中轴线布置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藏经楼东、西二侧分别为六祖殿、罗汉殿。东院有迦蓝殿、睡佛阁、洗砚池、莲花池、东铁塔、洗砚池;西院有禅堂、大悲幢、六祖发塔、西铁塔及碑碣等。寺内建筑疏落有致,布局合理,古木婆娑,宁静清幽。
唐代:“大悲幢”全称“大悲心陀罗尼经幢”,在光孝寺大殿前庭院西南侧,青石,通高2.02米。经幢平面八角形,高1.05米,八角录顶莲花方座,幢身各面宽0.14米,状如短柱,四方四维各刻扛座力士一人。在幢身八面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章句内容为“大悲咒”两咒,每咒分刻于经幢的四面。其中一咒每面4行,每行30字;另一咒每面5行,每行35字。字左行,正书,字迹大多风化剥落,难以辨认。署款:“宝历二年(按:826年)岁次丙午十二月一日,法性寺住持大德兼蒲涧寺大德僧钦造书。同经略副使将口(仕)郎前守辰周都督医博口(仕)庐江郡何宥则,敬为亡兄节度随军文林郎康州司马宥卿造此大悲陀罗尼幢”,注明系当时法性寺(今光孝寺)“住寺大德兼蒲涧寺大德僧钦造”亲笔书写。住持钦造,福建人。该幢形制古朴,为寺内现存石刻中年代最早、且有绝对年代可考者,是岭南最早的佛幢之一。
六祖殿系唐仪凤元年(676),禅宗六祖慧能到寺与僧人论风幡后,削发受戒,故有六祖殿等以为纪念。“六祖发塔”即惠能受戒剃发后,住持僧法才将惠能头发瘗藏树下,上盖八面七层发塔,故称,俗称“瘗发塔”。惠能剃发时,有印度僧人嗜多罗证戒。塔高7.8米,仿楼阁式,八面,面面均设佛龛佛像。明末崇祯九年(1636)、1954年、1977年均曾予以修葺。此外碑廊墙上还有南宋咸淳五年(1269)所立《大鉴禅师殿记》等碑,记叙了惠能住持光孝寺之经过等事。
“西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六年(963),系平面四方仿楼阁式实心塔,铁塔原高七层,现今仅存3层,残高3.1米。塔身各层每面正中均铸一大佛龛,内供坐佛,龛外遍铸小佛,其中飞天浮雕有敦煌风格,佛像广颐丰颊,神态端庄。南汉去唐不远故大有唐代遗风。光孝寺这座西铁塔寺我国现存有确切铸造年代的最早的大型铁塔。
天王殿前碑廊的元代石刻《祖师法性古像》即禅宗六祖惠能之像,系从光孝寺六祖殿移置。碑呈圭形,高55.5厘米、宽41厘米。六祖相貌拙朴,与六榕寺六祖铜像智慧超然的神态迥异。碑阴刻像赞,署款:“至元甲午(按:1294年)住山法孙宗宝拜赞”,“泰定甲子(按:1324年)七月二十八日住持风幡嗣祖比丘慈信拜立”,这是广州现存最早的石刻像碑,也是广州现存最早的禅宗六祖惠能的像碑。
达摩在光孝寺传教,留下了圣迹“达摩井”:“达摩井,在寺东界法性寺内。旧志失载。圭中著名者四井,独此井为巨,深数丈,瓮以巨石。味甚甘洌,盖石泉也。其下时有鱼游泳。按旧经载,广城水多咸卤,萧梁时达摩祖师指此地有黄金,民争挖之,深数丈,遇石穴,泉水迸涌而无金。人谓师诳,师曰:‘是金非可以斛两计者也。’”
光孝寺中婆娑古木,不少舶自异域。六祖堂前的古菩提树,据载系萧梁时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自天竺持来”,弥足珍贵。岭南诗人屈大均因赋《菩提诗》,有“菩提有灵树,植自萧梁年。智药所移根,航海来炎天”之句。清嘉庆三年(1798),菩提树枯死,僧众旋住韶关南华寺取回孙枝一株,再植成活。此外,瘗发塔西有诃子树一株,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翰林院编修区大相因书“诃林”木匾。此树亦原产印度,也是中外交流的产物。
由于海外名僧真谛、昙摩那舍、智药三藏、菩提达摩及六祖惠能均在此译经或讲经、传教,光孝寺可谓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佛教文化遗址,由此,早在1961年3月,光孝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曾予重修,现为广东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文献资料来源:2008年   摘自《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作者:顾涧清等著

索取号:K296.5/7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