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
“大雄”是佛陀的德号。寺院供奉佛陀尊像的殿堂,称大雄宝殿,简称“大殿”。大殿也是僧众早晚念诵功课和举行大型法会的殿堂。光孝寺大殿始建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创建人是罽(ji)宾国高僧昙摩耶舍。最初为五开间,历经多次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54)重修扩建为七开间,较之以前,更加辉煌壮观,悬额称“祝圣殿”。20世纪80年代又作了大修。大殿虽屡经修缮,依然保留唐宋建筑风格,气势雄伟。
大殿坐落在1.4米高的石台基上,重檐歇山顶,覆盖金黄色琉璃瓦,屋脊上饰海兽天神塑像。殿高13.6米,面阔七间36米,进深五间25.4米,四周走廊宽1.5米,建筑总面积1104平方米,为岭南佛殿之冠。殿内直立着8根中间粗两端略细的棱形柱,具有唐宋风韵,为华南地区后来许多古寺院建筑设计的楷模。但现在的柱子是20世纪50年代改建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仍仿棱形。为适应南方潮湿气候,柱础采用高达70—90厘米的石雕须弥座形式,起到防潮作用。山檐平缓深远,出檐2.5米。殿基周围环绕石栏杆,殿后一列单勾栏杆,望柱头为立狮,其中有6只是宋代遗物,保存得比较完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左右两边有石级。月台上左右各立一座花岗石塔式法幢,七级八角,各高4.95米,每层刻有佛龛,显得庄严稳重。
大殿内正中供奉三尊佛菩萨像。中间是佛祖释迦牟尼,结跏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举起,屈指作环状,这种造像名为“说法相”,表示佛祖正在说法。释迦牟尼前方左右站立的是他的两大弟子,东侧的那位年龄较大,光头瘦脸,作抱拳状,是释迦的第一大弟子迦叶。相传他是佛祖涅槃后佛教界的领袖,也被中国禅宗认为是禅宗的西天初祖。西侧的那位比较年轻,圆脸丰满,双手合十,是释迦牟尼的第二大弟子阿难。相传迦叶涅槃后,阿难成为了佛教界的领袖,与释迦牟尼并排而坐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释迦牟尼的背后,供奉的是中国老百姓最崇信的观音菩萨。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合称三大士,同时供奉在大雄宝殿之内,这在其他佛寺中是很少见的,算得上是光孝寺的一个特色。这些佛像都是新建的,高大雄伟,金光灿灿,令人一望而生敬畏之感。

文献资料来源:2005年   摘自《光孝寺》

作者:胡巧利著

索取号:K928.75/23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