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怀圣寺.光塔.响坟
广州怀圣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它始建于唐代,寺内的建筑文物,有看月楼、礼拜堂和碑亭等,而最主要和最著名的是光塔。
光塔和怀圣寺同时建成,但怀圣寺在元至正三年(1343)毁于火,至正十年重建,郭嘉写了《重建怀圣寺记》——这是该寺现存最古老的碑刻。以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年间和近代都重修过。光塔则不曾毁塌过,依旧是唐代所筑的光塔。
相传怀圣寺和光塔,是阿拉伯传教士艾比•宛葛素来华传教时所建。寺名“怀圣”,意谓宛葛素远离本土,怀念贵圣穆罕默得。或曰,寺为怀圣将军所建,故名怀圣寺(据《历代沿革》)。“怀圣将军”当指阿拉伯人和萨,他在唐开元二十九年来中国朝贡,被封为左金吾卫将军。关于寺、塔始建年代,各种记载亦有岐异;有说是唐贞观元年(627);有说是唐贞观六年(632);有说是唐开元廿九年前后;还有说是在南宋。
光塔光而圆,造型是从阿拉伯传统城堡变化而来。高36米多,外围砌砖,内有两条狭窄的螺旋形梯级通道,由底至顶,有150多级。塔顶有菌状塔尖。从前塔尖还装有一只“金鸡”——用来测风向的风标。南宋方信儒的《南海百泳》有咏光塔诗一首,诗云:
半天缥缈认飞晕,一柱轮囷几十围。
绝顶五更铃共语,金鸡风转片帆归。
诗后记云:“番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塔。轮囷直上,凡六百十五丈,绝无等级,其顶标一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六月,夷人率以五鼓登其绝顶,叫佛号,以祈风信,下有礼拜堂。”当时光塔建于江边(至宋代,光塔附近一带仍是江滨),左右是外国商人聚居的番坊。每年五、六月间,当阿拉伯商船将至,“番坊”的阿拉伯人五更便登上塔顶,高声呼号,以祈南风。
光塔还有另一个用场,那就是登高呼众做礼拜。伊斯兰教徒每天绝早起来,专门司仪的人登上塔顶,大声呼唤“邦克”。“邦克”意即集合做礼拜,这是一种讯号,呼叫教徒准时到场做祈祷。以此之故,当时阿拉伯人称此塔为“邦克塔”。
至于“光塔”名称的由来,有人说是因为它外表光圆,“光”和“邦克”的“邦”音又相近,慢慢地,大家就习称它为光塔,不称怀圣塔或邦克塔了。
塔顶上的金鸡,宋时为小偷盗去一足,明初被大风刮下,送往南京保存,万历年间修葺,换上了铜葫芦。清代铜葫芦堕下。
有文献记载,当年宛葛素率众徒3000人(一说随行四人),携带《可兰经》,乘着阿拉伯商船来到广州传教,一直到死。死后葬于芝兰湖畔,即今兰圃附近,其墓称为清真先贤古墓。墓室为方形,顶隆起成圆形。南面小拱门上有“西方真迹”四字。室内正中土丘为墓寝。由于室内像悬钟,传声很响亮,故又称为“响坟”。墓门有亭,两边古柱有对联:“阐圣教于南邦,脉脉相传,三十册恪遵谟训;树贤声于东粤,亭亭独立,千百年共仰仪型”。“三十册”指《可兰经》。亭上悬一匾:“真理恒久”。墓侧有宛葛素门徒四十人墓。周围有花木、院墙,墓园中有拜殿,可供人拜祭凭吊。

文献资料来源:1993年12月   摘自《广东民俗大观》

作者:邓端本,欧安年,江励夫,麦国良著;刘志文主编

索取号:K892.465/4/2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