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西瓜园 踏上新征程

    我从西瓜园走来
  
    坐落在广州西关的西瓜园,是一处充满传奇的所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州日报在这里诞生,具有悠久历史的西瓜园从此开启了新时代。

  66年以后的今天,2019年1月18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搬迁到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如同一艘新闻巨舰矗立珠江边,即将开始全新的征程。而新闻人躬耕半个多世纪的西瓜园将以文化产业的形式继续文脉传承,更加活力四射。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为此,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从西瓜园走来》,回望西瓜园内走过的岁月,牢记广州日报人的情怀与担当。

  ——感恩西瓜园,踏上新征程!

  西瓜园,不寻常。

  宋朝程师孟建广州“西城”把西瓜园纳入城内;明朝诗人张诩在“看竹亭”写下不朽诗篇;清朝这里成为镶黄旗兵的射箭训练场;民国初成为广东商团的总指挥部;上世纪30年代成为警察俱乐部;接着又办起了广州警察医院、警察学校。 

  1952年12月1日,广州日报进驻西瓜园,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诞生在这里,并创造了中国新闻业史上无数个第一。

  在这里,广州日报见证时代进步的历史。改革开放大潮涌起、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的发展历程,广州日报相伴成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富强进步,我们一路在记录。

  66年来,西瓜园见证了广州日报的腾飞;66年来,广州日报也让西瓜园熠熠生辉。

  今天,2019年1月18日,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今天,编辑完最后一个版样后,广州日报社整体搬离西瓜园,告别这块见证广州历史、见证广州日报辉煌发展历史的土地,开始踏上新的征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有贵

  西瓜园曾是广州城历史地标

  西瓜园,对很多新广州人并不一定熟悉。在广州市的人民中路248号门前有一块由广州市文化局于2007年9月28日立、写有“西瓜园遗址”字样的石碑,上面写着“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在西瓜园召开群众大会并宣告成立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这可能是目前关于“西瓜园”现存的唯一标识性内容了。

  “西瓜园”是老广州人对人民中路和诗书路一带的通俗叫法,有人干脆把现在的广州日报社所在位置就称为西瓜园。但是在历史上,“西瓜园”就像现在的北京路、珠江新城一样,是广州城的重要地标。比如,1921年广州道光女子小学的地址是在现在的七株榕,但校址是写着“西瓜园七株榕”;1925年广州私立长城中学成立,校址是在西濠街,也即现在的海珠中路,但学校的校址是“西瓜园西濠街”。从现有的文史资料可以得出结论,西瓜园是一个历史地标。所以,历史上的西瓜园的大致范围是人民中路以东,大德路以北、海珠中路以西、惠福路以南的这么一块地方。

  现在越秀区最早的寺庙是哪个呢?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光孝寺,因为光孝寺的前身不是寺庙,而是属于三国前期一个叫虞翻的故居,他于公元233年死后,其家人把其故宅捐做寺庙,就是光孝寺。西晋灭东吴的第二年,即太康二年(281),印度僧人迦摩罗从西天竺抵达广州传教,在当时的城外修建了仁王寺庙,这便是越秀区最早的寺庙。仁王寺具体位置就在西瓜园地域内。这是西瓜园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史实。

  毛泽东为《广州日报》题写报头

  《广州日报》是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报,1952年12月1日创刊。广州市刚解放不久,广州市委就设想办机关报指导全市工作,但因缺乏熟练的办报人员和印刷设备而没有办成。1952年5月,华南各民主党派主办的《联合报》社委会要求市委接办该报,市委于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联合报》拥有一台美国杜不勒斯厂出产的轮转印报机,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报社职工有151名,其中不乏熟练办报人员,加上市委从市属单位抽调了一些干部,又经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调来《兴梅日报》职工32人,办报的物质条件和人员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10月17日开始筹备出报。11月15日,作为报社领导机构的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

  领导机构成立后,领导班子在讨论请谁题写报头时,大家一致的意见是请毛主席题写报名。于是,《广州日报》筹办组相关领导找到叶剑英帮忙。当年初冬,兼任广州市市长的叶剑英发出电报,请求毛主席题写《广州日报》报头。毛主席得悉祖国的南大门要办一张《广州日报》,欣然提笔用宣纸书写了两张《广州日报》报名,亲自比较一番之后,才选定比较满意的一幅,并用毛笔在右上角画了一个圈,然后将两幅报名交由秘书叶子龙寄往广州市人民政府。叶子龙附言:“主席很客气,书写报名两幅,可任由广州日报社同志选用,主席在自己满意的题墨画了圈。”

  当报社工作人员接到广州市副市长朱光转来的毛主席题字后,全社员工深受鼓舞,雀跃欢腾。经认真研究,选定其中一幅报名题字,沿用至今。

  报社大本营入驻西瓜园

  《广州日报》的办报地点曾“兵”分两地,一处设在丰宁路54号(现人民中路264号)一座曾经做过私立小医院、后来凋落了的小洋房,那是编辑部的大本营,也就是西瓜园的边缘地带;另一处为光复中路144号原越华报社旧址,这里用作夜班编辑室、排字工场和印报房。

  越华报社旧址,是一间狭窄阴暗的三层楼临街店铺,铺面不足200平方米。印报房设在后座。二楼是夜班编辑室。那时,记者每发一稿,须从大本营步行穿越人民中路(原丰宁路)、走进长寿路、再拐入光复中路将稿件送到夜班编辑手中。由于设备落后,收报效果不好,时常要派人骑单车到沙面新华社广东分社去取电讯稿,才能应付出报。而夜班员工,夜餐虽有,但因人手不足,供餐时间很短,就连总编曾艾荻也经常因赶稿而“打饭炮”,最后只能在街边的烤红薯档,买个红薯充饥,然后又伏案笔耕……

  曾与南日、羊晚合为一家

  20世纪50年代初,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报纸销量有限,《广州日报》每日发行约3万份。即便如此,纸张供应亦捉襟见肘,1955年元旦钟声过后,《广州日报》与《南方日报》合并。

  事隔岁余,由于广大读者要求《广州日报》复刊的呼声日高,市场上纸张供应情况亦有好转,经上级党委同意,广州市委决定《广州日报》从1956年6月15日起复刊。当时,报社成员主要由四方面组成:原广州日报归队人员;《粤中农民报》因停刊而转来的编辑、记者;广州市撤销小郊区而成立大郊区,工作人员有富余,便将部分郊区干部拨入广州日报,市委工作队完成历史使命后转来的队员。复刊后的广州日报正式从西瓜园的边上搬迁到西瓜园的中央地带。

  “西瓜园”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做过警察医院。复刊后在这里办报,院子里绿树婆娑,假山鱼池,环境恬静。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跳远沙池、单杠双杠等一应俱全。夜幕低垂,各办公室灯火辉煌,每晚,人们都自觉回来,或紧张工作,或勤奋自学,在金色年华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力拼搏。报纸从过去日销3万份扩大到10万份。

  四载之后,国家经济困难,纸张供应异常紧张。中南局决定,从1961年2月1日起,《广州日报》与《羊城晚报》合并为《羊城晚报》。这是《广州日报》的“二落”。合并后的羊城晚报社址仍是“西瓜园”,办公、生产、后勤等设施全是广州日报的。广州日报员工除个别调出外,几乎全部留下,与原羊城晚报员工团结一致,不分彼此,通力合作。1965年,三年的经济困难终于过去。中南局决定,《羊城晚报》与《广州日报》分家。从当年7月1日起,《广州日报》再次复刊。

  复刊后一度叫《广州报》

  分家后的《广州日报》仍为广州市委机关报,《羊城晚报》则归中南局领导。此时,“西瓜园”内是“一园两报”,两报的员工原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分家之后,仍相处得很好。复刊后的广州日报员工们上下一条心,把报纸办得相当精彩。不过一年后的1967年5月15日,广州日报再次停办。在此期间,报社的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受到一定影响。1968年9月1日,广东省决定:《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报合并,因“西瓜园”面积较大,环境较好,合并后的《南方日报》,社址设于“西瓜园”,后来又迁至停课后的广东工学院。当时,《广州日报》除小部分编辑记者加入到《南方日报》的办报行列外,大部分人都到农村去了。1972年,社会秩序好转,中共广州市委决定《广州日报》复刊。

  广州日报受命复刊,原已合并到南方日报去的广州日报员工,告别《南方日报》,重返故土“西瓜园”。“西瓜园”内,老记们踩着锈迹斑斑的破单车,上路采访去;老编们伏在那腿残面裂的木桌,挑灯“爬格”,精心编稿。

  《广州日报》虽复刊,但因条件所限,只能每周出两期报纸,所以不能称作《广州日报》,须去掉“日”字改名为《广州报》,版面也不是对开,是四开小报。到了1973年,办报力量逐步充实,办报条件有所好转,是年8月1日,《广州日报》恢复每日出版,报名也用回《广州日报》了。版面亦由四开版改对开版。

  变身全国首份对开8版地方报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向前迈进,作为机关报的《广州日报》自当策马扬鞭,同步奋蹄。经过报社同仁的充分酝酿、民主争辩,得出结论:由对开四版改为对开八版!改版日期:1987年元旦。

  1987年以前,全国所有地方报纸最多只是对开四版。《广州日报》改出对开八版,开了地方报纸的先河,在同业中引起极大震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回响。这是我国除《人民日报》外,第一张是对开八版的地方报纸。1992年1月1日,广州日报进一步扩版成为十二版。四版改八版、八版扩十二版不仅是《广州日报》自身要冲破的一道关口,也是我国整个报业的一个关口,《广州日报》这划时代的创举标志着广州日报开始登上中国甚至世界新闻界的历史舞台。

  成立全国首家报业集团

  1996年1月15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集编辑、销售、印刷、广告和发行为一体的报业集团。16日,《广州日报》头版头条公布了报业集团诞生的消息,并在三版刊登《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探索新路》的长篇文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广州日报》开全国报业之先河,推出“97版香港回归特刊”,三次滚动印刷,创出多项报业之最。当天的报摊出现一报难求的壮观景象,大街小巷所有的报摊前排起长龙。中国报业自此迈入厚报时代,2000年推出200版特刊再创纪录。

  品牌价值跃升至375.62亿元

  2014年12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推出全国首个“中央厨房”,提出“统一指挥、统一把关,滚动采集、滚动发布,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基本原则,重构策采编发流程。2016年,广州日报的“中央厨房”荣获“中国报业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奖”;2017年,荣获“中国传媒年度最具价值品牌”;2018年,荣获“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创新奖”。现在,广州日报的官方微博粉丝量1300万,官方微信粉丝量130万,官方微视频粉丝量1500万,广州日报APP用户下载量1700万。

  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18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在377家党报中,广州日报融合传播力排名全国第三,报纸传播力排名全国第二,微博传播力排名全国第四,微信传播力排名全国第四,客户端传播力排名全国第五,网站(大洋网)传播力排名全国第十。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第十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广州日报品牌价值继2017年突破300亿元之后,2018年跃升至375.62亿元。

  60多年来,西瓜园,见证了广州日报的腾飞;60多年来,广州日报让西瓜园熠熠生辉。珠江水,母亲河,长伴广州人,相守广州城,孕育出生猛、淡定的广州气质。珠江之畔,广州日报以这种情怀,勇立潮头,一路攻坚克难,一路风雨前行。

  告别西瓜园,我们开启新征程!

  感恩西瓜园,我们大踏步向前!

  本文参考资料

  《驻粤八旗志》《羊城古纱》《广州城坊志》《明清广州城及方志城图研究》《南海杂咏》《越秀史稿》《广州地方志》《中华民国大事记》《民国广东大事记》《越秀区志》《诗书街志》《广州满族史》《广州历史地图精粹》《广州民国日报》《广州日报的三落三起》(作者谭国超,原载广州文史资料第72辑)《诗书福地》《近代广州警察教育史话》《近代广州警政沿革》《广州日报》等。

文献来源:2019-01-18   广州日报-A8

作者:何有贵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